康生看不起郭沫若的书法吗?

天涯

<h3>郭沫若先生有一幅大字作品,主题内容只有两个字“建设”,上款为“牧谷同志,尺寸为20*106cm,不到20个平尺寸,在广东的一场拍卖会上,经过多次激烈的竞价,仅仅两个大字就卖出1610万元的天价。与郭先生同时代的康生也曾经写过两个大字“敏求”,用大篆书写,写的苍劲有力,同时还能透着一股温婉的书卷气息,此作品写于1962年,在2017年秋季的一场拍卖会上,以448万元的高价售出,也能称得上价格不菲了。同样写了两个大字,郭沫若的卖了1610万,康生却只卖了448万,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h3> <h3>据传说,康生对自己的书法颇为自负,曾不屑同为近代文化大家的郭沫若,说过“我拿脚趾夹根木棍,写出的字都要比他强”的话语。现在的网络上还言之凿凿有其对这句话的书法。事实是怎样的呢?</h3><h3>郭沫若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曾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称赞,郭沫若成长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书法也是他幼年的一项必修课,据说他从小临摹苏东坡、颜真卿,每天早上都要练习“三道字”,并且常年不间断,练习书法的纸摞起来有桌子那么高。</h3><h3>可以说郭沫若从小就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书法教育,而且还非常勤奋,从小就训练了完善的书法技法,加上他后期深厚的文学、文字学以及考古学的功底,博采众长,融合篆书、隶书于一炉,写出了潇洒飘逸而又不失古拙的书法风格,被称之为“郭体”。</h3><h3>对于同一个时代的大人物,康生也以善于书法而著名。其书法确实有独到之处,也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各种书体均有涉猎,尤其是其章草和篆书,可以算得上是大家手笔,这两种书体很多专业人士都很少接触,也能看出他对书法研究很深,除此之外,其碑体书法、行书、隶书也很出色。</h3> <h3>康生和郭沫若之间的文化交往,虽有文人相轻一面,也有惺惺相惜的一面。尤其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场书法界的高端争论,即著名的“兰亭辩论”中,此二位的观点是高度一致。郭沫若提出的是“王书”乃伪说,康生则更进一步,直指王羲之称不上“书圣”。 如果说“真伪之辩”只是学术之争,甚至“优劣之争”也在相当程度上属于艺术欣赏见仁见智的范畴,那么 “迷信”云云则另当别论。文章写到此处,似乎见智见仁了。另外,郭沫若与康生在书法上交往频繁。郭沫若写赠康生夫人曹轶欧的毛泽东诗词长卷,特以并不擅长的带有章草笔法的字体书录;更有意味的是,还临写康生以章草书就的联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款是“鼎堂学”。 因此,究竟康生有没有针对郭沫若说过那句话,有点真伪难辨,笔者认为是存疑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