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随着医改进程的深入,新的市场环境既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急诊科承担应急工作的整体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2月17日,急诊科医生办公室,全体医务人员献言献策,集思广益,为科室发展提出了数条整改措施和有效建议,为新的一年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br> <b>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b><br>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每一个病人。如要求医护人员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大厅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纸巾、纸杯和开水,为无陪护的老弱残病人代挂号、取药。陪同每一个危急重症患者检查、入院及转院。<br><b>二、进一步完善急诊“绿色通道”</b><br> 建立重点病种如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上消化道出血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加强科间紧密协作,强调对急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保证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高效,使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实行“先抢救后收费”原则,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br><b>三、规范急救流程,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b><br>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新入科人员的培训计划,尽快掌握院内外急诊流程。如接答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等等。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学习病史询问技巧,强调规范操作、规范书写各种记录,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认真细致、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相关记录,认真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推迟抢救病人,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br> <b>四、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b><br> 坚持“每日一题”和“每日分享”学习制度,狠抓“三基三严”,加强规培医师、进修医师、见实习学生的业务知识学习。反复进行急危重症病种诊治专题讲座,提高处理复杂、疑难、危重病人的急救能力,从而对病人实行迅速、准确、有效地救治。开展急危重病人如何及时诊断、处理、分诊案例大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尽量避免漏诊、误诊而延误救治时机。加强急救操作技能的培训,如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术等,使全科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br> 开展急救专业培训及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适时制定骨干技术力量的专业化“进研修”计划,轮流指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效地保障急救业务的成熟推广。<br><b>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b><br> 急救药品的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抢救药品及抢救设备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从而确保抢救过程的及时、准确、快速、有效进行。<br><b>六、发挥中医优势,加强中医技术操作</b><br> 急诊医学是直接面对临床的实践医学,因此要求急诊处理措施简便有效。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与优势,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如穴位注射、针刺、艾灸、穴位贴敷、中药溻渍、推拿、刮痧、拔罐、放血疗法等。<br><b>七、启用急诊ICU,缓解住院部压力</b><br> 冬季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节,加之天气寒冷,各种外伤患者相对增加,住院部床位紧张,相当一部分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我科应使急诊留观床得到充分利用,并启用急诊ICU收治危重患者。<br> <b>八、存在不足与整改措施</b><br> 个别医师存在大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常见病的规范治疗,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加价、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患者满意率;加强留观病历的考评工作,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br> 在院部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适时、适度地抓住市场外部环境“骤变”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新观念、新举措,强化急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的生命力。我们坚信,在院部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全科职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div> (2019.12.18 漯河市中医院急诊科 杨磊)<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