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去过很多江南古镇,这些古镇,看似相像,实则不同,尤其是其内涵大不相同。迎着满街的红灯笼,踏着江南丝竹音乐的节奏,我又一次走进了看不够的南浔古镇。</h3><h3> 这座建于1252年南宋年间的古镇,距今已有七百六十多年历史了,因当时浔溪南岸商贾云集,屋宇林立,原称南林,建镇时取南林、浔溪两名首字,由此得名南浔,沿用至今。</h3><h3> 南浔历史文化悠久,在明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为行商富贾荟萃之地。其生产的辑里湖丝,声名鹊起,行销中外。据史料记载,“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可见当时蚕桑经济的盛况。清光绪年间,通过上海口岸出口的十万担蚕丝,其中大部分是缉里丝,南浔在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h3><h3> 由于繁荣的蚕丝贸易,使这座小镇聚集产生了大批的富豪,形成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这个群体被形象地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在江南各镇中首屈一指 ,甚至人称“整个湖州城,不及南浔半个镇。”</h3><h3> 南浔古镇不但是一块富饶的蚕桑之地,更是一块崇文重教之地。这里曾夜夜书声与机杼声相伴,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在宋、元、明、清时期,就走出京官56人,进士41人,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学者80余人。</h3><h3> 到了现当代具有“诗书之邦”之名的南浔古镇,更是名人雅士辈出。其中有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革命圣人”的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爱国名人顾乾麟,北大校长张龙翔,燕京大学校长陆志苇,南京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民国中央银行行长周佩笺。著名书法大家沈尹黙、费新我,写下《歌德巴赫猜想》的著名作家徐迟。新中国第一代喷气飞机设计师徐舜寿,体育教育家徐一冰等。据当地政府统计,南浔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直至两院院士的多达240多人。</h3><h3> 南浔古镇这个在中国地图上没有标注,在浙江省地图上可能也就芝蔴大小的地方,竟有如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底蕴,恐怕是只此一地,再绝无仅有了。</h3><h3> 带着久违的心情,迎着煕熙攘攘的人流,闻着八珍糕,芡实糕,浔饼和臭豆腐香浓的味道,我踯躅在被岁月磨得有点光滑的石板路上。放眼那一座座精巧雅致的亭台楼阁,那一排排高低错落的黛瓦白墙,倒映在绿水碧波里,尽显江南水乡小镇古色古香的独特神韵。蜿蜒流淌着的鹧鸪溪,穿行在古桥,长廊,河埠,石阶间,就似一根细长的琴弦,在日夜不停地弹奏着一首让人们百听不厌的江南名曲。这里尽管人声鼎沸,它依然显得宁静。尽管斑斑驳驳,它依然显得优雅。尽管洋溢着现代气息,它依然显得古朴。</h3><h3> 如果说这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盛产蚕丝、富豪,名人是其一大特色的话,那星罗棋布,别具一格位于浔溪两岸的建筑,是古镇的又一特色。这里有张静江堪称南浔一绝,豪门大宅风格的尊德堂;有张石铭江南传统建筑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相融合 ,结构恢宏的懿德堂;有刘梯青罗马立柱,欧色彩色玻璃百叶窗,整幢用清水红砖建造而成的崇德堂……这些中西合壁的建筑,集石雕,砖雕,木雕,蓝晶玻璃雕为一体,在中式屋脊雕花围墙的衬托下,更是呈现出了别有一番绰约的风姿。</h3><h3> 这些精美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但更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最具江南风情的百间楼了。百间楼依河而建,过街骑楼错落有致,绵绵长廊首尾相接,封火山墙造型各异,更有木柱廊檐,雕花门窗,石桥相连。</h3><h3>岸上的房屋与水中的房屋相映成趣,犹如一幅江南枕水人家的画卷。</h3><h3> 到了南浔,还有两处地方是一定不能错过,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这是古镇的精华所在,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小莲庄是清光禄大夫,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因慕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在湖州所建莲花庄,而取其名为小莲庄。</h3><h3> 小莲庄虽是一处私家住宅,但更像是中国古园林建筑博物馆。庄内綠叶蔽日,荷池曲桥,奇峰异石,亭榭楼阁,不染俗尘,让人感觉有种领略不尽的精致、清新和典雅。那占地十亩的荷花池,若在夏季,定是荷风袅袅,幽香阵阵,绿意泱泱,移步景异,呈现一派婀娜多姿碧荷接连天的优美图景。</h3><h3> 小莲庄内,还有一处令人瞩目的家庙,其建筑之精美,气宇之轩昂,等级之高贵,在江南之地实为罕见。只见家庙门口矗立着两座高大气魄的御赐牌坊,一座是光绪皇帝为嘉勉刘镛长子刘安澜,为捐资赈济湖北水灾而建,上刻有光绪皇帝御书的“乐善好施”。另一座是宣统皇帝为刘镛儿媳邱氏,为抚养继子坚守贞操,誓不改嫁而建,上刻有宣统皇帝的御笔“钦旌节孝”,旁边照壁,石狮,旌旗一应俱全。两庑三进的家庙内更是富丽堂皇、气势非凡,一块宣统皇帝所赐“承先睦族”的九龙金匾在正厅上方悬挂,足显这里的一切都非同寻常。</h3><h3> 院中一条条小径通向深幽处,两旁奇石嶙峋,花草葱茏,亭台楼阁隐现在盎然的绿意中。小莲庄,这里呈现的不仅是财富和奢华,更多的是呈现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h3><h3> 徜徉在犹如隔世的庄内,看看那一棵棵四季长绿,如华盖般的百年香樟树,不禁心生感叹,这些香樟参天而立,用绿荫在这些凝固的艺术上塗抹一年又一年,婆娑了一道又一道的年轮,哪怕岁月无情,依然深情地执守在这片眷恋的土地上。遮挡着四季的风风雨雨,让这里的一切历久而不损,虽古而不破,多么像一个个威武的卫士,在守卫着这里绵延的文脉。此刻我默默地驻足在它的身旁,静静地聆听它无言地诉说这里曾经荣耀的往事,有着谜一样悬念的故事。</h3><h3> 与小莲庄毗邻的嘉业堂藏书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藏有众多海内孤本,善本和精刻雕版印书,并得末代皇帝溥仪御赐《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闻名遐尔。是南浔古镇夺目的亮点,是游南浔古镇一个一定要去的地方。</h3><h3> 原藏书楼的楼主刘承干为当时号称江浙首富刘镛之孙,秀才出身,自幼受其父刘锦藻(光绪二十年进士)影响,有嗜书如命的癖好。在辛亥革命前后,政局动荡,许多官宦世家败落,大批古籍流散,他看准时机历时二十年,耗银三十万两,得书13万部,60万卷。其中有无比珍贵的海内孤品,宋代刻本《史记》《前汉》《后汉》和《三国志》。嘉业堂也随之成了民国时期最大的私人藏书楼。</h3><h3> 藏书楼大多建在优美的园林中,这体现了我们民族悠久的人文情怀,藏书读书要有一个清雅的环境,这样才能求得一个较高的境界,就像历代文人追崇自己的书房一样,以求心灵上有一个温馨的家园。嘉业堂藏书楼也是如此,由鹧鸪溪河水四面环绕,南面是一处雅致的花园,遍布花草,藤萝漫布,假山林立。特别之处是这里的十二座假山,酷似十二生肖,甚为罕见。另有造型古朴的凉亭“浣碧”“障红”“明瑟”点缀在其中。</h3><h3> 望着在深深绿荫丛中的藏书楼,不由让人体味到浓郁的书香里,那“境由心造”的妙意。古书典籍是历史的记录,是文明的传承,同样,典雅的园林也同样是一部意蕴深长的巨著。</h3><h3> 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中西合壁‘品’字形回廊式的两层建筑,书楼上下共有库房五十余间,辟有“希古楼”“求恕斋”“黎光阁”“诗萃室”“宋四史斋”和“嘉业厅”。整座建筑设计精巧,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布局合理,实为夺身定制。</h3><h3> 中国雕版刋印的典籍精美无比,蜚声海内外,甚得鲁迅先生美赞。藏书楼内还藏有大量的雕板,这些在印刷史上的活化石,如今整齐地静卧在书架上,供人们观赏这一中华文明的见证,向每一位游客昭示着中华文化曾经的辉煌。</h3><h3> 走出藏书楼,我回望着一簇金黄的腊梅探出墙来,随风飘洒着浓浓的幽香。伴随着这阵阵幽香,我仿佛闻到另一种香味扑鼻而来,那是一脉久远的书香。这书香氤氲在藏书楼的每块砖,每片瓦,每扇窗棂,每级台阶里。</h3><h3> 漫步在古镇小河的岸边,碧水在冬日的阳光下微微荡漾着清波,沿着这条绿绸般的水道,可见伸出墙面的飞檐,岸边的垂柳,远处的石拱桥,倒映在其中。不远处一条条乌篷船,在一支支油亮的木橹一来一回的搅动下,迤逦悠然而行。只见每条小船前,都悬挂着两只别致的红灯笼,就像是这乌篷船的眼睛,在水中一摇一晃地看着岸上如织的游人。它看岸上是风景,我看水中是风景,其实,这里处处是风景。</h3><h3> 南浔古镇,像一颗别具风韵,晶莹闪亮的明珠,曾璀璨在过去的时光里,今天,他抖落了沧桑的尘埃,又发出迷人的光彩。它如一部内容广博的线装古书,看后让人掩卷沉思,还得再次阅读,才能领悟其中涵义深厚的内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