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个冬天来得早,也来得特别冷。</h3><h3><br></h3> <h3> 穿过老城文贞街,咸丰皇帝老师何桂珍的故居静静地掩在高楼间,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条小巷是以何桂珍谥号命名,他短暂辉煌,令人扼腕叹息的一生,似乎早一并和当年的他灰飞烟灭而去。</h3><h3> 小巷的尽头,一栋石墙木屋赫然------“文贞小屋”。</h3> <h3> 推开吱呀的原木色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每个毛孔的寒意融化在了墙角燃烧的壁炉里。</h3> <h3> 脑海里瞬间跳出郑钧那首深情的《温暖》:“我愿,我愿把自己点燃,生于最冷的冬天,我的名字叫温暖。在雪花纷飞的季节,我盛装赶赴你的邀约……”</h3> <h3> 在光与影间,躲藏了自己,也释放了自己,一盏红茶抑或一杯拿铁,一块披萨抑或一份黑椒牛肉烩饭,在氤氲中,可以不在意窗外的寒风,尽可来一碗酸爽的文贞凉米线,唇齿间食得最惬意的人间烟火。</h3> <h3> 顾城说:“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屋外有风,我们还是坐下来,握一杯红酒,听主人讲这老屋变幻的故事,看每块木头最自然的衔接与曲线,尼泊尔器皿就是一曲异国之歌,竹篮里的绿芽争先恐后要茂盛起来,嗅着香樟木香,翻开《窦垿评传》《何桂珍文集》,在大清王朝的起伏中读他们的颠沛,也触摸他们的光芒。</h3> <h3> 小屋,火炉,一碟一食,一杯一书,暖着,爱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