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不知不觉参加功夫读书会38天了,目前为止,读诵《学记》累计344遍。想想真的不可思议,我始终觉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使我坚持了下来。这股力量来自于姜博士,来自于日日陪伴的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来自于孩子,来自于我内心深处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h3><h3><br></h3><h3>还记得刚加入读书会时,每个人都要在群里做自我介绍,并且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加入功夫读书会。那么我为什么要加入功夫读书会呢?简言之有三点:一、求智慧,二、得清净心,三、陪伴孩子。自从有了孩子后,才想到每天坚持读经典。怀孕时是很容易坚持的,伴随着孩子的出生,读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一天带孩子心力交瘁,读书也是时断时续。加上我每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为了完成计划,常常是顾此失彼。所以得知功夫读书会的举办,硬是逼着自己报名了,我也相信,有姜博士的引领和大家的带动,我一定能坚持下去,彻彻底底地做到每日读经。</h3><h3><br></h3><h3>果然,加入读书会后,读经变得容易起来,但其实也不容易,主要是坚持变得容易了。以下是第34天( 2019年12月14日)时,组长问我们读诵《学记》的感受,我写下的感言:</h3> <h3>那时的感觉用“打仗”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好在都坚持下来了,过了二十一天确实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孩子和我们都适应了当下的生活频率,《学记》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h3> <h3>其实,《学记》于我而言尤如新朋友,第一天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口,字也有很多不认识的。姜博士在读书会启动仪式上说过,首先读的时候就要用吟诵调,不能用普通话去读。于是我就听话照做,开口就跟着博士吟诵,并且不去理会文本的意思。第一次吟诵别提多别扭了,可能太难听,孩子都不让读,又哭又跳地。不过没关系,硬着头皮读,录音交作业,到第二天就感觉好一点了,第三天完全不别扭了,跟读比较顺。第五天,感觉对博士的吟诵调有点熟悉了,于是标注了一下升调,发现自己就能顺下来了,很开心😄。</h3><h3><br></h3><h3>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吟诵《学记》每天都感觉不一样,就像走楼梯,一天上一个台阶,日日读日日新,甚是喜悦。读着读着,竟然发现读书还能滋养我们的身体,因为读书的过程中会产生唾液,使人嘴里回甘,因而越读越有味。等到熟悉文本后,这些感觉就没那么强烈了,这才是我们正式练功夫、练定力的时候,体会时有时无,但每天仍在长功夫。</h3> <h3>读到第11天,孩子居然把《学记》拿来要求我们读了。那天,他突然要我一个字一个字指着书读给他听,从头读到尾,他眼睛没离开过。读完后,我随口一问:“哪个是之?”他直接给指了出来,那一页有三个“之”,他就嗯嗯嗯地指了三下,使我们大感意外。这无形当中就是对他妈妈的最大鼓励啊!到现在,他每看我读一次《学记》,见到有认识的字就会用手去指,我也有意无意地教他认识个别新字,他一般都能记住。</h3> <h3>读到第28天,在听博士的音频时,突然发现能随同他的节奏一起背诵了——大概是读到212遍的样子。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刚会背诵,居然像看着书一样快速而流畅(除了偶尔卡壳的地方),背诵完《学记》只需三四分钟,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h3> <h3>那么,读诵《学记》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点点体会,愿与大家分享:</h3><h3>1、一定要每天跟读,哪怕只跟读一遍也成,这样才能跟博士链接。跟读时必须看文本,否则如隔靴搔痒,进不了心。</h3><h3><br></h3><h3>2、要日日读,不能间断。这是从带孩子睡觉得到的启发:有一次,连续两三个晚上,孩子跟他爸爸睡另一个房间,早上醒来我就感觉跟孩子的感情链接得没那么紧密了,似乎少了点什么。再联想到博士要求我们读书不能间断,一旦间断就清零,从这点联系到我们读书、练字,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感觉一旦选择做某一件事情就要坚持不间断,这样整个磁场才是最强的,没有了间断,磁场也不会断掉,产生的效果也最大,博士的用意大概如此吧?!同时还可以让我们不自觉地每日坚持。所以从那以后,只要我计划里每日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把它完成,哪怕到临晨。</h3><h3><br></h3><h3>3、不贪多,不贪快,心平气和慢就是快。最近李子柒很火,但凡有关她的文章我都会点开去看。她做事的不急不躁、心平气和与有条不紊让我倍感羞愧,自己做事似乎都是急躁的,于是我试着以心平气和地方式去锻炼身体、去读书、去陪伴孩子、去做事,发现这样不但能减少疲惫感,一切都变得更美好、更顺利。把它运用到读诵《学记》上,更能达到圆满的效果了。</h3><h3><br></h3><h3>关于读诵的遍数,一次性不能读太多,我每次一读多就头痛。可以分开来读,这样不会有压力,效果还好。<br></h3><h3><br></h3><h3>4、老实,听话,照做。博士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来,像每日的前言部分,博士是吟诵的我们就跟着吟诵,这也能练功夫。</h3> <h3>对于读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大概是一种奢望了,无论哪个小小的理由都会扼杀掉我们读书的勇气。似乎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的确,大多数人都很忙,要想日日坚持,谈何容易啊!</h3><h3><br></h3><h3>对于带孩子的我而言,除了每天一日三餐洗衣做饭陪孩子,真抽不出什么时间来了,开始报名读书会时也有过犹豫,怕坚持不了,然而想到前面的三个理由,把心一横就参加了。我几乎没有好好地不受任何干扰地坐下来读过《学记》,每次读诵都是利用零散的时间,要么孩子在旁边玩,要么他睡觉我抱着他读,何况孩子精力特别好一天很少睡觉,晚上还睡得晚,需要全程陪伴。录音要想没有杂音、没有打扰更是艰难。如果孩子能够放在床上睡觉,我得赶紧去练字,不然练字的时候他在旁边没办法写。后来会背诵了,就能一边做事一边温习了,没做事时看着书读几遍。时间就是这样挤出来的。</h3><h3><br></h3><h3>另外,我能坚持下来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在班上、在组里找一个“灯塔”,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我们组的萧永贵老师,他在第十二天时就能达到2分10秒了,非常厉害。我就不自觉地向他看齐、向他学习,激励自己每日精进读书,勤练功夫,因而在一个月时不知不觉成了读书遍数最多的。还有陶红老师、傅维伟老师、张青松老师等,他们有时一天就能读上十几至三十遍,让我太震惊了!于是我从每日读书四遍加到八遍至十来遍不等。</h3> <h3>我们组的戚占能老师、刘学军老师、丘忱军老师等都很精进,他们有在厕所读的,有在车上读的,有在雪地里读的,想想他们哪一个不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在读书呢?而我们的姜博士,更是坚持了近十三年的时间读诵经典,而且他读的不只《学记》一本,还有《大学》《论语》《易经》等九本书籍,这等功夫何其难得!<br></h3> <h3>前天我打电话给姜博士咨询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说到功夫读书会,有幸得到了博士的指导:在现在能背诵的情况下,不要求快、求气息长,而是以最舒服的状态去读,慢慢读出自己的感觉,打通延长气息,一旦感觉彻底找到,气息养成,一加快就能提速3-4倍。如果每天都能固定时间和遍数,则功夫会更绵密。清晨读,效果尤佳,一是肺经当令,二是与大部分早读的学友形成无形的能量场。</h3><h3><br></h3><h3>他还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比如在宝宝临睡、饭后或者玩够时,故意慢读一小段,同时有节奏地边拍打孩子边握孩子小手指字,不要求孩子读,但每个字形已随其所熟悉的妈妈的声音随着节奏入心了,如此练就的童子功,妙得很!不过,每次不要太长时间,保持孩子意犹未尽最好,争取下次孩子会在固定的时候主动想起来做这件事。”</h3><h3><br></h3><h3>第二天,我就开始行动,决定按着博士的方法去做。为了能做到早上读书,我决定改变计划,早上减少读其他经典的时间,与大家同频共振,一起读诵《学记》,然后再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温习。</h3><h3><br></h3><h3>感恩姜博士的指导🙏🌹🌹🌹,感恩读书会班委们的辛苦付出以及学友们的同行!🙏🌹🌹🌹</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