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嘿,又是期末将至。飞快飞快,容我缓缓,在每一个正在经过的日子里,脑子里立即出现"夯实"一词。我不大合适冥思苦想,这让我觉得愉快,没有什么事情非要用为什么这三个字来诠释,对教育的热爱与敬畏,一直在…</p> <p>九月,第一次教研组会议。会上,业务处孟校长就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事项作了部署,重点提到素质比武,课题撰写等。根据会议精神,制定的本学期数学业务学习计划。</p> <p><br></p> <p>蔡章瑜老师执教二年级巜角的初步认识》</p> <p>嘻嘻,才刚刚认识这些娃十几天,就能逐个叫出小朋友的名儿呢!用心的蔡老师。</p> <p>课后,组内每一位老师都参与点评。</p><p>慎轶:建议演示教具可以自己制成一个醒目的.</p><p>晓玲:教学环节紧凑,难点突破可以多化些时间</p><p>章竹萍:教师在本课中的引领可适当放手,比如画角这一环节可以先让孩子们尝试.</p><p>蔡海丽:难点可以这样来突破,让孩子动手来"破坏"角,剪剪剪,有了深刻么体验,那么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结论的得出会是多么深刻啊</p><p>⋯⋯</p><p><br></p><p><br></p><p><br></p><p><br></p><p><br></p> <p>我真不是一名合格的文字记录员,我陶醉于这样的氛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好课永远是无止境的,唯有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才能真正和孩子们一起看风景。</p> <p>金秋十月,迎来余杭育才小学来校观摩。蔡海丽老师开课四年级巜积的变化规律》</p> <p>在观察中思考,在抽象中概括,思想渐趋开阔,继而形成规律,然后进行验证,应用⋯</p><p>我想说:扎实是课堂教学的根本.</p> <p>同月底,王吉儿老师开出高段示范课巜比的认识》</p> <p>这是王老师的备课稿.认真执着的样子一直都没变。心生无限敬意!进一步说明:王老师是咱们数学组第一位高级教师。</p> <p>认识比,王老师开门见山,写比,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简要说明比与除法的关系,接着让孩子举例引入生活中的比,用活面的情境进一步加深比的认识,通过对比,知道比是一种倍数关系。最后通过高质量的几个练习题解答进一步巩固对比的认识,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间也能产生新的比。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很赞!</p> <p>11月的某天,数学组9人成团,开展群体共读一本书活动</p> <p>集中注意力,反复看了第一章节的内容,洁和宇,期间也发来相同的感受:难啃!对,这就对了.第一次我们共读专业类书藉,我们能隐约读懂到作者的意图,却很难用精准的语言去描述,内心丰盈一词更是远远不能企及,但研读路上我们已勇敢迈出第一步⋯</p><p>记录</p> <p>十二月,组织观摩了"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课《认识百分数》,被特级教师独特的课堂艺术和语言功底深深吸引…课后每位老师都有感而发⋯</p> <p>时间就像渔网,我们把它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p> <p>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我们呢,只管走好脚下的路,走着走着,花就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