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记池州一中语文公开课

小河鱼

<h3>  冬月的池城在17日迎来了首次降温降雨。</h3> <h3>  北风瑟瑟落叶满地,冬雨淅淅肌骨生寒,池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阴雨之中。人们披上棉衣羽绒,耸肩缩颈仍感瑟瑟发抖,心生哀怨。但在池州一中的录播课教室,师生却丝毫不受影响,这里温暖如春。</h3> <h3>  原来,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高一(12)班全体学生在这里举行教研活动,由周丽老师上公开课。</h3> <h3>  美女周丽,中共党员,文科党支部宣传委员,语文组骨干教师,曾获得过池州市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她今天给学生上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h3> <h3>  周丽老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枫桥夜泊》、《秋词》、《秋颂》等诗歌中描写秋的诗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艺术是心灵的外化,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是一段人生的感受和况味。</h3><h3> 于是,她引导学生关注文题中的“故”字,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到:“故”还有一种怀念、眷恋的味道。</h3> <h3>  她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绘秋的五幅图景,再展示北京陶然亭等名胜的秋色图片,启发学生:作者为什么不选这些名胜之景来写呢?</h3> <h3>  通过品读文本,让学生感悟到景的选择其实是情的选择。作者关注点在平凡的景物和普通人物,他要体现出故都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h3> <h3> 周丽老师用她悦耳富有激情的声音,用她优雅富有美感的姿体语言,引领着学生赏秋色,听秋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到故都秋的“清”“净”“悲凉”的特点,启发学生细品精读,深入挖掘文本的内蕴:这种“清”“净”“悲凉”就是一种美,让他难以割舍。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h3> <h3>  听课老师也深受感染,认真的记着笔记。</h3> <h3>  在议情环节,周丽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由感性体验向理性认识升华。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写作时间、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独特的心灵世界、创作理念,并通过课堂小活动“读梵高自画像”,让学生感受到郁达夫那忧郁而优美的情怀,悟到了作者对故都的深沉的爱,正是这故都情结体现了他的家国之思,对祖国深沉的爱。周丽老师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一切景语皆情语,读文其实也是在读人。</h3> <h3>  最后屏幕展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h3><h3> 周丽老师让学生齐读这首诗,并顺势总结让学生记住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h3> <h3>  听完课,坐在我身边的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池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池州一中副校长曹三九连声称赞:“好!好!好!”</h3> <h3>  池州市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吴翠幕也感叹这节课是她听过的最好的一节公开课,并将听课照片发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h3><h3> 其他老师也在群里纷纷赞美周丽老师。</h3> <h3> 这是一位有情怀的好老师!就像她在市里参加“不忘初心铸师魂”演讲时所说的那样。</h3><h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h3><h3> 这是一堂既务实,又有灵动色彩的好课,它让经典内化为生命精神,温润着学生的情怀。</h3>

学生

周丽

老师

语文

故都

公开课

一中

池州市

作者

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