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 言</p><p> </p><p> </p><p> 2019年12月4日,俊庭贤弟精心给我写了一篇文章,称我是他的楷模、他的老师,题目就叫《身边的老师》。该篇1700余字,他以天天撰稿、编发的《白老师语丝》第62O期在微信上发表,14天来已阅读700多人次。那天,我也在朋友圈转发,又有不少亲朋好友点赞、评论。</p><p> 连日来,一直为俊庭弟的谦逊、好学、尊人、克己、细心、用心所感动。不禁取出笔墨,以小楷敬书于精制带盒册页之上,特赠俊庭老弟,权当见证时代和友谊的书作小品吧!</p><p> </p><p> </p><p> 胡建立</p><p> 2019年12月18日</p> <h3> 白俊庭,河南省名校长,河南省名师,学科教育专家。酷爱写作、摄影。现供职于嵩县教育体育局。<br></h3> <h3> 上图: 12月4日,白俊庭发表《身边的老师》截屏画面。</h3> <h3>上图: 12月4日,胡建立转发《身边的老师》截屏画面。</h3> <h3> </h3><h3><br></h3><h3> 《身边的老师》</h3><h3> ——白俊庭</h3><h3><br></h3><h3> 《论语》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胡建立兄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的老师。<br></h3><h3> <br></h3> <h3> 上图:《身边的老师》(上册)封面</h3> <h3> 一方面,他特别有追求,特别有毅力,特别有创新。他热爱书法,天天练书法。曾经耗时三年多,用毛笔小楷抄录107万字《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于2000年捐献给韶山毛主席纪念馆。耗时一年多,为全国“双百”人物每人撰写一首诗,出版了《全国“双百”人物诗咏》;又用毛笔将200首咏诗写成200幅隶书条幅,2016年,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在嵩县、洛阳市成功展出。今年国庆前夕,他历时数月精心创作的由穆青、冯健、周原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绫面册页,被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永久收藏,焦裕禄女儿焦守云亲切接见了他。不管建立兄成不成青史留名的大书法家,单他的精神,他的勤奋,永远是我的楷模、我的老师。我要像他那样努力,不管成败与否,只管前行,只管努力,给自己的内心一个交待。</h3><h3> </h3> <h3> 上图:《身边的老师》(上册)内页</h3> <h3> 另一方面,值得我学习的就是建立兄的孝顺。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7年他利用假期,请我开车带着父母和妻子,去山西探访他在自己诗集《全国“双百”人物诗咏》中讴歌的“双百”人物申纪兰。每到一地,只要有旅游景点,就下车观看。那时,他父亲年近八旬,人老了,话有点多,到哪里都想点评一番。但建立兄和妻子,一路上呵护有加,一直微笑温和地对待父母,没有不敬之处。见了申纪兰老人,建立兄首先介绍自己父母,同申老亲切交谈。然后,他为申老等人现场表演了书法。申老拉着他父母的手说:你们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大书法家。一路上,建立兄的父母非常高兴,建立兄和嫂子也非常高兴,以父母为中心,只要他们高兴就成。后来,他带着父母去山东寿光拜访“双百”人物王乐义;又带父母赴北京旅游,坐轮船,坐高铁,坐飞机,让两位老人体验了一个遍。</h3><h3> </h3> <h3> 上图:《身边的老师》(下册)封面</h3> <h3> 今年春节前夕,建立兄的老父亲因病不幸去世,母亲跟着他生活。为了让母亲到外面转转、散散心,今年中秋节过后,建立兄利用两个月的星期天、节假日时间,开车带着母亲、妻子、孙子,又安排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游遍全县的16个乡镇。他在嵩县粮食系统工作长达34年,对每个乡镇粮管所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到一地,他陪着母亲看看街道、社区、广场,看看老粮库、新粮仓,介绍今昔巨变,让母亲知道儿子因工作关系曾经来过、住过的地方。同时,拍下200多幅照片、视频,很有纪念意义。特别是在去往闫庄的途中,让母亲看了他为贺营村牌坊写的楹联。母亲非常高兴和骄傲,并在此照相留念。
这几天,建立兄在朋友圈发了四集带着母亲环游嵩县的美篇,我看了非常感动。我们总想着尽孝还早,整天忙自己的工作、生活。殊不知,时不待我,父母一天老一天,没有机会了。<br></h3> <h3> 上图:《身边的老师》(下册)内页</h3> <h3> 今天,我在他的朋友圈里留言:</h3><h3> 建立兄是我见过的最有计划、最坚持始终的人。对事业如此,做人也如此,他做儿子也这么用心。</h3><h3> 我曾和他一道去山西寻访过申纪兰。他带着父母、妻子,一路上能体会到他夫妻二人的孝和顺。如今,他的老父亲尽管不在了,但我想老先生应该很知足,因为有建立夫妻的孝和顺。</h3><h3> </h3><h3> 建立兄回复我的话:</h3><h3> 谢谢俊庭弟发自肺腑的言语!</h3><h3> 正如你所说的“老父亲会知足”。是的,2017年,咱一同去山西拜访申纪兰回来后,老人家逢人便说是你开着车拉他去见申老,看了不少风景,你还为我们照了不少相片;又说去山东拜访王乐义,坐过高铁、轮船;去北京旅游坐过飞机。陆、海、空都体验了。</h3><h3> 我总在想:给老人做事,应争时间、抢时间去做。否则,时间不等你,老人的身体状况不等你。你纵然有千百条想法,那只是瞎想、空想、白想!这一点,在老父亲身上进一步得到验证,铭刻心田。正因为如此,我才又争、抢着想一些对老母亲的事情、做一些让老母亲清楚见证的事情,仅此而已。</h3><h3> 山西一行,你不光驾车劳顿,还拍下了拜访荣获“共和国勋章”的申纪兰的极其珍贵的照片。再次感谢贤弟为父母、为我辈、为晚辈、为全家留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回忆!</h3> <h3> 上图:《身边的老师》(下册)内页</h3> <h3> “三人行,必有我师。”建立兄对事业的那种执着追求,坚持精神,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他的孝道,孝要尽早做,时时做的心,更值得我学习。</h3><h3><br></h3><h3>(选自2019年12月4日《白老师语丝》第620期)</h3><h3> </h3><h3> </h3> <p> </p><p> </p><p> 后 记</p><p><br></p><p> 创作完这部册页,拍照并制作完这个美篇,首先,再次深谢俊庭贤弟劳心费时为我及家人写作。只是称我为“好老兄”还勉强可以,而“榜样、老师”实不敢当啊! 其次,再次感谢所有看过这篇文章及点赞、评论的热心朋友们!</p><p>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不过是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踩实每一脚,走完该走的步子,没有半途而废,让这些走出来的“收获和结果”都有个较为满意的归宿而已。</p><p> 倒是,越来越感到人生有经历真充实、真好;越来越感到书法和文学艺术,同正能量题材巧妙结合、充分交融后,发挥无可替代的传播作用的快慰;越来越感到知心同仁善意鼓励和指教,是搞好一切创作的莫大动力!</p><p> 我已是五十六、七岁的人了,都应爷爷、外爷了。在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一岁多的孙孙、6个月的外孙这种年龄段,只有在工作之余,多陪陪他们、呵护他们,多尽一份应尽之心,多想一些应想之事,多办一些应办之事。使老母亲乐享天伦,让孙辈们健康、茁壮成长!</p><p> 在艺术创作方面,我将更迈力、更用心地创作出更多对人、对己、对社会有益的作品。尽力使书法和文学艺术价值最大化,传播正能量更充分,丰富自己人生,不负大家厚望!</p><p> 谢谢大家!</p><p><br></p><p> 胡建立</p><p> 2019年12月18日</p><p> (十一月二十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