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布什哈馆长<br> 尔布什哈馆长<br><br>在高大而稀疏的树林中拾阶而上,看到树根边三五只旁若无人的猴子彼此嬉戏,觉得有意思,便驻足给猴儿们拍起照来。及至想到来泸山的目的,才转身继续往上走。当年斯兹伍各在这座山上有一间避暑的石屋,在那里可俯视美丽的邛海及水边的蒋介石官邸。他的次女斯兹伍佳,卫兵称她为二小姐,常上山来给肠胃不佳的父亲熬南瓜粥吃。<br>我不是来找那间石屋的,偌大一座山,偌久的老房子,怕是找到了也没人给你作证。我要去的是半山腰的彝族奴隶博物馆,去找馆长尔布什哈先生。尔布的父亲,是著名的斯补慕理土司,其汉名为岭光电。据我所知,斯兹伍各最后十年是在雅安及成都度过的,岭光电跟他在雅安青衣江边喝茶,在成都三洞桥吃鲢鱼,彼此交谊深厚。<br>到了博物馆,不巧馆长正在开会,于是待在树荫下耐心等候,等了两个多钟头。幸好手里有相机,拍了身旁的树叶和花苞。那树叶的肥厚,感觉肉肉的,且呈淡褐色,以前没见过,或是不曾注意到。那金黄的花苞长长的更为奇特,形状像彝族年轻武士头上的“祖提”,我们汉人称它为英雄结。<br>有西装革履的频频走来,却过尽千帆皆不是。及至一位穿T恤的着布鞋的拿钥匙开馆长室的门,才确定他就是我要找的尔布什哈先生。尔布请我坐,听我讲,打算用最短的时间来判定我是不是一个无端骚扰他人的社会骗子。我讲到我要写的斯兹伍各早年入川军第八师当连长,师长为陈洪范,营长为邓秀廷,且刘文辉也在那里当过营长及团长;又讲到俄国贵族后裔顾彼得在他所著的《彝人首领》中详细描写了慕理土司和他的私立斯补边民小学,而介绍顾彼得认识慕理土司的人是羊仁安。听到这里,尔布馆长起身给我沏茶,一面讲羊仁安、邓秀廷、孙子汶在西昌羊公馆一同干掉蒋如珍时,他父亲在西昌读小学,当日就在隔壁屋里,动手前还给那帮彝人伙计拿枪发枪呢。<br>孙子汶是斯兹伍各的汉名。他的曾祖的父亲马林,又称马龙,是汉源松坪土千户土司,清道光十三年发难,背叛朝廷,为果勇侯杨芳剿杀并灭族。马林的三个儿子,当年在逃亡途中更名为孙忠、孙忠礼、孙忠义,暗中接纳他们的是同家支的甘洛斯兹土司。他们的隐姓埋名,延续了一百余年,直至民国时期。他们自称木武斯兹,“木武”是从天而降的意思,即来路不明。孙子汶是孙忠的重孙,他对任何来认亲的彝人都盛情款待,但不会给人家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孙子汶对辛亥革命的灭清是欢欣鼓舞且踊跃投身其间的,因而对灭清的孙文孙中山格外尊崇,起汉名为孙子文,取字仿,改“文”为“汶”是后来的事;建于1935年的礼州孙家大院,便雅称为汶庐。<br>尔布馆长跟我讲,孙子汶出生后,是煖带密土千户土司给他起的名,要他跟土司家的继承人,彝名为斯兹乌果的岭镇荣同名同姓,以便迷惑被彝人称之为略茨的各式神鬼,降低略茨偷袭单传土司的风险;至于“乌果”与“伍各”的不同,是汉译纷乱所致。<br>孙子汶的父辈及兄长,都是土司家的武官,且辈份比土司大。饱读彝汉经书的岭镇荣为军阀李梓材无端羁押,于1918年含恨死去。临死前将他的儿子,才六七岁的岭邦正,托付给孙子汶的长兄孙奎武(谱名孙绍绪)。到了1955年,末代斯兹土司岭邦正,为时任凉山军政委员会主席、云南省副省长的彝人将军张冲请下山,在雅安竟摘了身上的瓦拉 铺在地上,给斯兹伍各行跪拜礼,令在场的人全莫名其妙。<br>言谈中尔布馆长对我有质疑。他认为虚构的思维跟写实的思维难以转换,偏偏我就是一个写小说搞虚构的。他讲有个中央台介绍过来的军旅小说作家,写头一年红一方面军吃光了草地上的草,第二年红四方面军过草地就没得草吃,只好吃皮带。“古诗讲‘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哪里第二年就没得草了?”他对写小说的不信任,是溢于言表的。<br>学术界都知道,彝族文化的早期研究,是绕不开斯补土司岭光电的。如今我已读完他出版于1943年的《倮情述论》,极认同当年他讲黑彝白彝同源的观点。也读了尔布馆长的多篇论文,且折服于他对安宁河地区火葬、火葬墓、土葬墓变迁的精当分析。因此,我对这对父子在彝学上的严谨态度,是有所感觉的。<br>幸好尔布对我的质疑并不固执,见我提及张笃伦、贺国光、刘文辉及李仕安等人的言谈行事,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所闻所知。聊得畅快时,便拉一下折叠椅,缩短他与我的物理距离,并不时朝我发两声“喔,喔”的认可表示,明白我对他浓重的四川口音有准确无误的理解。他身材高大粗壮,性情温和宽厚,看上去像一位乐于助人的庄稼汉。<br>到了中午,尔布请我吃饭,两个人在林中的花太阳底下,就着水泥台板,吃博物馆的工作餐,一面继续讲孙子汶的事。讲到四川军阀,竟讲到军阀人性的一面,讲“放下枪就是好兄弟”的一个个例子。他嫌我吃得少,只吃了他的五分之一。讲他是困难时期给饿坏了,补了三十来年还在补。<br>临别时,尔布答应给我找来李仕安老人在成都的电话号码,讲老人今年一百零三岁了,仍一顿喝三两白酒。多亏这个电话号码,后来我竟如愿采访到这位彝族老寿星,听他讲他跟孙子汶的那些事,一气讲了两个钟头呢。<br> 凉山彝族博物馆 树阴下的工作餐 彝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