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一(55)陶侃在鄂州勤政廉政

江枫渔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勤政廉政说陶侃</h3><p style="text-align: left;">陶侃(259年一334年),出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东晋大将,字士行。他在鄂州从政三十年,公元334年6月3日病逝于鄂州樊口,享年76岁。在鄂州留下了6个故事。</h3><p style="text-align: left;">(1)陶侃问柳。陶侃镇守武昌尝诸营种柳。部将都尉夏施偷了一棵官家柳树,移栽到自家的府第前。陶侃发现后,质问夏施说:“这是武昌西门前柳,你为什么偷种到自家门前?”夏施惊恐万分,乞求谢罪,并将那棵官柳,移植到项处栽好。</h3><p style="text-align: left;">(2)治理长湖(洋澜湖)。武昌(鄂州)城东直通长江,每到冬季湖水干涸,鱼虾无法生存。312年,亲自带领民众筑起了一道水堤,使洋澜湖水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深度。并从琅琊湖买回大量鱼苗和菱藕种植于湖中。</h3><p style="text-align: left;">(3)发展商贸。《武昌县志》记载,陶侃担任武昌太守时,长江中下游的鄂东、豫南、皖西、、赣北的民众常到武昌赶集,贸易十分活跃。为了发展武昌经济贸易,在武昌城东开辟了市场贸易,兴修道路,方便商贸交易的“夷市”。</h3><p style="text-align: left;">(4)除暴安良。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兵匪盗贼,鱼肉乡民。《武昌县志》载,为扫除这帮盗贼,足智多谋令将士藏于商船,诱捕盗贼,当即捕获数人。经审讯得知是晋室、太宰西阳(今黄冈东)王司马羕部下。为荡平盗贼,陶侃不畏权贵,在武昌钓鱼台整军列阵,兴师渡江,逼着手握重兵的司马羕交出兵匪20人并斩之。从此武昌水陆交通一路平安,人民安居乐业。</h3><p style="text-align: left;">(5)戒烟治赌。陶侃幼年丧父,家境酷贫,母子相依,人生起点很低。咸和五年(330年,陶侃自巴陵还 镇武昌,此时干戈稍息,官兵休整。但是,少数将士恶习滋生,三五成群在军营中酗酒聚赌。陶侃获悉此事后,不仅没有因为将士们杀敌有功而放纵宽容,而是给予惩罚,命人将酒器和赌具丢入长江中,并训诫他们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侃治军从厉,治政从严的精神,广为后世崇尚。</h3><p style="text-align: left;">(6)清廉自守。居功不傲、清廉自律、一生正气、清白做人,是陶侃一生的操守。咸和九年(334年)6月2目,当他因病重从武昌太守辞官告老还乡时,最后的一班岗也站得令人感动,晚节昭昭,光可鉴人。一切军资等国家财产,一一登记造册,封印入库,亲掌匙锁,清点完毕交付右司马王愆期后,才登船离开武昌,其廉洁自律精神深为世人称道。这件事当时朝廷内外都广为称赞。晋尚书梅陶曾评价陶侃说:“桓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苏东坡盛赞陶侃说:”陶桓公忠义之节,横秋霜而贯白日。”</h3><p style="text-align: left;">在他逝世千年后,鄂州人还在西山之巅为他和元结、苏轼建立了”三贤亭”我在前一集《西山》介绍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