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记美兰区教研室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及“语文”学科送教下校活动

王丽

<h3><font color="#167efb">磨砺、思考、感悟,追寻教育的方向;</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观课、研讨、碰撞,萌生智慧的力量。</font></h3> <h3>  为带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及教师的专业均衡发展,2019年12月20日下午,<font color="#010101">美兰区教研室开展“送教下校”活动,区属各校教师</font>代表齐聚海口市新埠中心小学,共享这场教育“盛宴”。 </h3> <h3>本次送教下校活动安排如下:</h3> <h3>  在区教研室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本次活动以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不同形式进行,各有侧重,引领与示范相结合,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师生受益更广。</h3> <h1><b><font color="#167efb"><u>一、 “道德与法治”专题</u></font></b></h1> <h3>(一)课例:《健康看电视》</h3><h3>授课教师:</h3><h3>郑艳娇,海口市英才小学骨干教师,现于海口市英才小学从事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班主任等教育教学专业工作。</h3> <h3>课堂回顾:</h3> <h3>1、郑老师以70周年阅兵视频导入,看完视频谈感受,充分激发学生兴趣;<br></h3> <h3>2、再出示电视出现的经典动画片图片,聊聊这个神奇的“宝盒”,学生们畅所欲言。郑老师的声情并茂,亲切自然的教态,拉近了跟学生的距离。</h3> <h3>3、本环节郑老师出示推荐卡,完成“我是推荐小达人”的任务,并上台展示。教师指令清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孩子们专注力高,动笔动脑,课堂高效!</h3> <h3>在展示环节中,郑老师耐心鼓励孩子们上台,抓住具体的点,充分肯定孩子,点评到位!</h3> <h3>4、课堂环环相扣,郑老师再提问:我们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引导学生选择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知识,充满正能量的节目!</h3> <h3>5、郑老师善于采用游戏教学,在完成游戏“眼睛盯盯盯”后,引出眼睛抗议书,抛出问题:如果你的眼睛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思维在教室里跳跃!</h3> <h3>6、郑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读读知识窗的内容,思考两个问题:如何科学用眼及过度用眼会带来什么危害?</h3> <h3>  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小组合作完成“伙伴帮帮帮”学习单,讨论如何保护眼睛,健康看电视呢?</h3> <h3>讨论结束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h3> <h3>  “干货满满”的一堂课,郑老师寓教于乐,孩子们收获颇多,郑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做做操”,轻松愉快的结束课堂!</h3> <h3>  郑老师的课例结束后,由黄老师进行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解读,并提供教学建议。</h3> <h3>(二)讲座:</h3><h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上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h3><h3>教师:</h3><h3></h3><h3>黄华芳,高级教师,现于海口市英才小学从事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班主任等教育教学专业工作。海南省小学品德学科骨干教师、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特聘国培品德课程专家。</h3> <h3>  黄老师首先以小调查的形式,问出了很多老师心中的共同面对的问题:课程更名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困惑?</h3> <h3>  紧接着,黄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h3><h3>(1)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思考。</h3><h3>(2)部编版新教材落实法治教育的操作策略</h3><h3>(3)教材编写的整体特点。</h3><h3>(4)教材法治教育的融合。</h3><h3><br></h3> <h3>  关于道德与法治建设的思考,黄老师提到:</h3><h3>a、要德法并举。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制度化的道德。</h3><h3>b、坚持生活教育理念,才能有效落实法治教育。</h3><h3>c、小学阶段法治的教育目标,一定站在儿童立场。</h3> <h3>  在如何落实法治教育这一层面,黄老师指明要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并且要站在儿童立场,换位思考。</h3><h3><br></h3> <h3>  在教材编写的整体特点上,黄老师从五个方面展开,面面俱到。</h3> <h3>  最后,黄老师利用陶元红老师的话来结束讲座,要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真正照亮学生的内心世界,令人深受启迪。</h3> <h1><font color="#167efb"><b><u>二、“语文”专题</u></b></font></h1> <h3>课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h3><h3>授课教师:</h3><h3>钟文惠 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美苑小学副校长,现任职于美兰区教学研究室,分管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h3> <h3>课堂回顾:</h3> <h3>(一)课前互动:</h3><h3>1.立规矩:回答问题要举手以及认真倾听。</h3><h3>2、钟校长以亲切的教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向老师打招呼这个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以及在表达时注意句子的完整性。</h3> <h3>(二)精彩导入,层层递进。</h3><h3>1、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h3><h3>2、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h3><h3>紧接着,钟校长通过出示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立志振兴中华三组短句,让学生利用关联词“先是……然后……最后……”来进行排序。通过对比正常顺序及文章出现的顺序,巧妙引出“倒叙”的概念。</h3><h3> 本环节钟校长再抛问题:这三件事情除了先后顺序,还有因果关系,谁能用关联词来说一说?钟老师十分注重句式运用,以提问式让学生充分思考!</h3> <h3>(三)提炼关键词,带入文本找出具体事例。</h3><h3> 基于以上内容钟校长引导学生再把目光聚焦到这三件事中来,找出哪个词语最关键?(中华不振)<br></h3> <h3>  钟校长请学生结合文本,找到体现中华不振的事例,并划出来。完成后请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要言之有理,不人云亦云。</h3><h3><br></h3> <h3>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钟校长通过出示句子,利用不同关联词(“先是…然后…最后…"“因为…所以…")及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引导学生连接接句子,并反复朗读!在多次朗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不振的萎靡之气,把课文读薄,达到以读达情,以读代讲的效果!</h3> <h3>  钟校长语言简练,指令明确。孩子们在钟校长抛砖引玉的高效引导下,文章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张校长教给了学生方法,为孩子能够有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h3><h3> 通过出示周恩来的生活背景资料,请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在学生所回应的困惑和气愤中,再次回归主题,引出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时做的诗,引导学生感受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格局,在学生心中埋下爱国爱民族的种子。</h3> <h3>  此外再出示新中国的部分成就,再谈感受,感受祖国的强大以及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在此过程中,钟校长不断强调学生在表达时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非常重视语言训练!</h3> <h3>  在学生情感升华的时候,钟校长继续播放进博会的视频片段,当看到日本人发明的机器人能在52秒组装完成一辆汽车时,我们有何感想?钟校长激励着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努力,不要让历史重演!<br></h3> <h3>(五)拓展延伸,句式小练笔!</h3><h3> 本环节钟校长先通过对比交流一般志向和伟大志向,突破文本,回归生活。</h3> <h3>  理解两种志向的意义后,请学生完成学习单:结合今天所学,利用三个句式写下我为什么而读书?</h3> <h3>讨论结束后,请学生展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h3> <h3>最后再提及周恩来的成就,点题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h3> <h3>  活动末钟校长总结,评价具体到位,主要体现在是否利用句式、书写是否工整、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学会修改四个方面!</h3> <h3>(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h3> <h3>  综观整节课,钟校长的课堂简洁而不简单,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国情感、学习表达方法于一体。教学手段多元,学生学习全面参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指导有序进行。课堂呈现出独立思考,个体体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真的值得大家学习!</h3> <h3>(二)讲座:</h3><h3>《统编版四上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及使用思考》</h3><h3> 教师:钟文惠</h3> <h3>  课后,钟老师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讲座:</h3><h3>1.明确部编版教材的分类。</h3><h3><br></h3><h3><br></h3> <h3>2、教学目标从何而来。</h3> <h3>3.教学设计的思考。</h3> <h3>  钟校长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敬佩,为了给老师们做出最高效的引领和示范,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进行了五次的试教;不断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设计;结合教材特点,关注落实将“几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知识差异,体现了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h3> <h3>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听课教师们认真记录!</h3> <h3>  活动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记录这美好充实的时刻!</h3> <h3>  这次活动,加强了城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发挥了名师教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为提高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h3>

学生

老师

法治

校长

教学

教师

课堂

道德

教育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