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我们筹划了一个月的阿里之行一波三折,5月13日傍晚,我们七个多年不见的中学、大学同学分别从深圳、北京、苏州、营口、牡丹江、佳木斯终于齐聚拉萨,开启了我的第二次进藏之旅——去阿里。 <h3>出发前,在拉萨休整,在八廓街著名的玛吉阿米门前留影。</h3> 5月16日,在拉萨休整了2天后,我们跟随飞鸿俱乐部的4位师傅驾驶四辆越野车华丽丽地出发了!因珠峰附近仍有余震,景区封闭,略过了珠峰段,对于没去过珠峰的队友不免是个遗憾。 阿里属后藏,从拉萨到狮泉河全长2000多公里,海拔在4500米以上,素有千山之巅、万山之祖、万川之源、圣灵之尊的赞誉,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青藏高原的高原。旅途漫长而艰苦,沿途人烟、村落稀少,令人望而生畏,但她那独一无二的湖光山色不仅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其独特的藏族文化亦使她成为很多人梦想的天堂!有人说,不到阿里,等于没有真正到过西藏,因此只有去过阿里,才能真正了解西藏有多美;只有在去西藏的路上,才知道世界有多美! <h3>此次出行路线</h3> D1 拉萨—日喀则 <h3>朝阳下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迎着朝阳,我们的团队出发了!</h3> <h3><br></h3> <h3>近1小时的奔驰后,穿过嘎拉山隧道我们便进入山南地区,美丽的雅鲁藏布江静静地在我们身旁流淌。</h3> <h3>雅鲁藏布江</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岗巴拉山口</h3> <h3>羊卓雍措</h3><h3>翻过岗巴拉山口,羊湖似一条蓝色的缎带渐渐映入眼帘,她似一位遗世独立的仙女,美丽、优雅、曼妙!让我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h3> <h3>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藏语意为“天鹅之湖”,与纳木错、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h3> <h3>沿着羊湖一路向西,天空渐渐被大片大片的乌云笼罩,不时有阵阵细雨飘落,卡若拉冰川隐藏在厚厚的云层里,再一次与它失之交臂。</h3> <h3>江孜宗山古堡</h3>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宗山上。因为电影《红河谷》,知道宗山城堡的人很多。1903年,英军由亚东入侵西藏,1904年,英军推进到江孜,向宗山猛烈进攻,达赖13世下令西藏军民抵抗,中国守山军民坚守阵地达3月之久,打退了英军多次进攻,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宗山失守。江孜军民光辉而悲壮的的抗英事迹永远铭刻于历史的丰碑。 <h3>扎什伦布寺</h3><h3>傍晚时分到达日喀则,去年曾经游览过扎什伦布寺,此次在门外稍作停留,拍张照片留念。</h3> D2 日喀则—萨嘎 <h3>日喀则,一夜安眠。早晨醒来,窗外飘着小雨,斑驳的蓝天在厚重的乌云间若隐若现,远处的扎什伦布寺与小布达拉宫(桑珠孜宗堡)背倚苍山,肃穆庄严。</h3> <h3>车队沿着318国道一路飞奔,朝阳使出浑身解数偶尔透过云层缝隙将光线洒向群山,令光秃秃的山峦增添了几分秀色。<br></h3> 拉孜县强公村318国道5000公里处(队友美女小熊) 措拉山山口,海拔4553米。 <h3>11点左右,我们到达萨迦寺。高原的风很强劲,一路的乌云被吹得渐渐散去,此刻终于得见大片的蓝天。寺院内只有我们这一队参观的游客,大多是转经和朝拜的藏民和三三两两结伴走过的僧侣。</h3> <h3>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分南寺和北寺,北寺目前宗教活动较少,已少有人参观。寺中珍品浩瀚,文物繁多,尤以元代的壁画最具特色,被称为“第二个敦煌”。</h3> <h3>萨迦寺是我所参观过的最艳丽的寺院。<br></h3> <h3>萨迦寺</h3> <h3>萨迦寺解脱梯,据说一口气上完42级台阶便无世间烦恼,解脱岂能如此简单! </h3> <h3>萨迦寺外的白塔</h3> <h3>萨迦寺外转经的藏民</h3> 离开萨迦寺继续前行,沿途看见藏民仍沿用古老的“二牛抬杠”耕作农田。 <h3>队友小熊正在给藏族儿童糖果</h3> <h3>沿途风光</h3> <h3>沿途风光</h3> <h3>沿途风光</h3> <h3>突然进入视线中的是“雪山”还是“石林”不得而知。</h3> <h3>沿途风光</h3> <h3>219国道1968米处留影</h3> <h3>2015年,我们7位同学一起走阿里,这块路碑记录了我们的足迹。</h3> 我们的车队 <h3>21时,夕阳将最后一抹余晖投到今日的终点萨嘎。</h3> <h3>萨嘎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市的西北部,全县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气候高寒严酷,典型的高原性气候。</h3> <h3>夜深了,窗外好多野狗狂吠着,晚饭前在饭店门前遇到的藏族小女孩远去的身影仍在眼前浮现,她们羞涩的问候和纯净的目光让我觉得是那样的安宁。</h3> D3 萨嘎—普兰 <h3>早晨起来依然头痛,吃过早餐,我们又踏上了旅途。晓霞这几天受高反的折磨有些沉默,我也头痛得懒言,昱竹坐在前面默默地拍摄着沿途的风景,只有独狼同学精力充沛,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着他援外的一些经历和见闻,他的诙谐幽默是我从上大学至今刚刚了解的,一路上他给全队带来了无尽的笑声。</h3> <h3>我们的车队沿着219国道一路西行,美丽的雅鲁藏布江蜿蜒东行。</h3> <h3>雅鲁藏布江</h3> <h3>突击拉山垭口</h3> <h3>站在突击拉山垭口回望来时的路,蜿蜒曲折,无人区的荒凉呈现在视野之中。</h3> <h3>翻越突击拉山后便进入仲巴县境内,喜马拉雅和岗底斯两大山脉左右伴行,雅鲁藏布江河网纵贯其间,肆虐的狂风扫过空空荡荡的大地。</h3> <h3>仲巴属高原湖盆地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县。由于这里沙化严重,仲巴县城曾多次搬迁,老仲巴在扎东,新仲巴县城在拉让。"仲巴"在藏语的意思是"野牦牛之地",但由于过去偷猎严重,加上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极难看见野牦牛了。<br></h3> <h3>马泉河</h3> <h3>马泉河又名当却藏布,是雅鲁藏布江源头,源于形似骏马鸣嘶的口中喷流直下而得此美名。它流自神山冈仁波齐东南,流经仲巴县境内时称马泉河,自萨嘎开始称之为"雅鲁藏布江"。</h3> <h3>马泉河上游,广漠开阔的原野散布着众多巨大的沙丘,新月般此起彼伏。</h3> <h3>逆流而上,一泓冷蓝(马泉湖)梦幻般隐现于沙丘尽头。马泉河在仲巴县的朔格拉山附近水面宽阔,形似湖泊,又被称作马泉湖。</h3> <h3>在路上</h3> <h3>海拔5211M的马攸木拉山口,是日喀则与阿里的分水岭,过了马攸木拉山口,我们就进入了阿里地区。</h3> <h3>公珠错</h3> <h3>公珠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断陷盆地内,是经阿里南线进入阿里地区的第一个高原湖泊,湖面海拔4786米,面积66.2平方公里。219国道经过湖北岸。</h3> <h3>冈仁波齐</h3><h3>向往已久的冈仁波齐初次进入视野,有种莫名的激动。</h3> <h3>冈仁波齐是阿里的象征,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主峰海拔6656米。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公认的神山,被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h3> <h3>冈仁波齐</h3> <h3>冈仁波齐</h3> <h3>玛旁雍措</h3><h3>初识玛旁雍措没有幻想中的幽蓝明澈,白茫茫的冰层遮住了湖面,湖边刚刚融化的小部分水面露出蓝宝石般的色彩。没能得见"蓝湖",心里不免有些失望。</h3> <h3>圣湖玛旁雍措,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狮泉河的发源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称之为"西天瑶池"的地方,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h3> <h3></h3><h3>玛旁雍措</h3><h3>车队由219国道向南转入207省道,当我们再一次见到玛旁雍措时不由惊呆了!那是怎样的蓝啊!原来的冰面犹如地平线在对岸连绵的雪山下形成一条笔直、洁白的冰线,湖边的五彩经幡更将圣湖点缀得如画卷般绚丽!</h3> <h3>拉昂措及远处的冈仁波齐</h3> <h3>拉昂措在玛旁雍措西侧10公里处。据专家考证在地质第三纪时,两湖原本同为一体,自然的变迁将她们一分为二,玛旁雍措丰饶尊贵为圣母,孕育天地万物,拉昂措却寸草不生,被称为“鬼湖”。圣湖之水清爽甘甜,鬼湖却出落为咸水,苦涩难咽。在我眼里,鬼湖看起来却比神湖更神。刚刚在玛旁雍错还是晴空万里,白云朵朵,到了拉昂措却乌云滚滚、狂风怒号。</h3> <h3>在路上</h3> <h3>一路前行,喜马拉雅山脉雪峰连绵,在阳光下发出圣洁的光芒。<br></h3> <h3>20点20分,我们到达今天的终点普兰。<br></h3> <h3>普兰县</h3> <h3>普兰县城位于纳木那尼雪峰和阿比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海拔3900米左右,是一个雪山环绕的美丽边境小城,与尼泊尔、印度相邻。</h3> D4 普兰—札达 <h3>吃过早饭,我们告别普兰,沿307省道原路北上,再次陶醉于神山圣湖的美景。</h3> <h3>拉昂措</h3> <h3>纳木那尼峰</h3> <h3>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56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南北相望,西喜马拉雅成为天然的国境线在阿里延伸有4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七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然而在我国境内却惟有纳木那尼一座。</h3> <h3>玛旁雍措<br></h3> <h3>冈仁波齐</h3> <h3>告别神山圣湖,我们继续沿219国道西行,中午在门士乡吃过午饭便奔向札达土林。</h3> <h3>门士乡下辖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最西部,临近象泉河,因附近有古象雄遗迹及札达布日寺而出名。</h3> <h3>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统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西藏正史开始书写。而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象雄王国以苯教为国教,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被松赞干布发兵收复之前,一直是雄踞于西藏西部和北部高原的一个强大部落联盟。如今懂象雄文字的人几乎无存,就连阿里也是如此。</h3> <h3>蛇绿岩带</h3><h3>前往札达途中我们经过了一段“五花山”地段,山体色彩斑斓,在地质上被称之为“蛇绿岩带”。这一片蛇绿岩带主要由黑红色构成,且色泽纯正,对比鲜明,这就是地理界称谓“印度河——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四千万年前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时,把大洋海底的各种岩层推挤出地面,这条蛇绿岩带,以北是欧亚板块,以南就是印度板块,这里就是两大板块的结合部,而且这还是青藏高原上最新、保存最完好的蛇绿岩带,是一处非常难得一见的地理奇观!<br></h3> <h3>蛇绿岩带中的五彩山体</h3> <h3>蛇绿岩带中的五彩山体</h3>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这一路见到的一个最小的措,名曰龙嘎错琼。在夏秋季节,龙嘎错琼边上还会多出一个碧绿色的季节性水洼,两潭湖水在五彩山的环抱中,如同大地的两滴眼泪,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天使之泪”。</p> <h3>沿途风光</h3> <h3>沿途风光</h3> <h3>看过蛇绿岩带后,继续往札达方向行进,离开219国道,踏上了砂土、碎石结构的搓板路,车一过,尘土飞扬。有时根本无路可走,上岗下坡,越野车大显身手!</h3> <h3>16:30分,我们的车队先后抵达东嘎村及皮央村。皮央东嘎遗址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石窟壁画遗址,位于札达县以北52公里处,是当年古格王国兴建的八大寺院之一,是中国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被称为中国“第三敦煌”。</h3> <h3>皮央东嘎遗址</h3> <h3>皮央东嘎遗址</h3> <h3>皮央东嘎遗址</h3> <h3>皮央东嘎遗址</h3> <h3>皮央东嘎遗址</h3> <h3>札达土林</h3><h3>重重叠叠的土林,浩浩荡荡,连绵不绝,大气磅礴,直达天际。远方的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山背后就是印度的喜马偕尔邦。</h3> <p class="ql-block">札达土林的学名为“水平岩层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独特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土林以札达县城为中心,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p> <h3>进入土林,其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像森林,有的像城堡,有的像长城,有的像武士……真是天公造物,鬼斧神工。</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右侧高出部分像不像古代征战的将军?)</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土林中罕见的一棵顽强生长的小树</h3> <h3>在路上</h3> <h3>土林中的札达县城</h3><h3>札达县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隶属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h3> <h3>20点10分,抵达札达县府托林,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城,象泉河两岸土山林立,蜿蜒曲折数十里,形成独特的地貌结构。</h3> <h3>象泉河</h3> <h3>象泉河流域遍布札达县,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最主要的河流,同时该河也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国、古格王国都曾以这一流域为中心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h3> D5 札达—狮泉河 <h3>早晨踏着星光,我们出发去看古格王国日出。7点40分,天边云雾的缝隙中现出一抹深红,一点点将周围的云层渲染,10分钟后,金灿灿的光线渐渐穿过云层放射出金色的光芒,披着金色的晨曦,古格王国在阿里高原的黎明中醒来。</h3> <h3>古格王国遗址</h3> <h3>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它建在一座高300多米的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现在,除几间寺庙外,其他建筑均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残垣断壁。</h3> <h3>关于古格王国的历史资料</h3><h3>古格王国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建立的时间大概自吐蕃王朝瓦解后的9世纪起,至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从10到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古格王国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国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h3> <h3>朝阳下的象泉河源源南流,穿过喜马拉雅,汇入印度河。它创造了古象雄文明与古格文明,与脚下这片神奇的大地融融交汇,生生不息。<br></h3> <h3>我们的车队继续在土林中穿行,天空晴朗得没有一朵云彩,刺眼的阳光照射在土林上发出银灰色的光芒。</h3> <h3>毛刺沟景区的藏墓式土林</h3><h3>11:00点,我们到达土林的毛刺沟景区,这里与我们昨天路上见过的土林形态不同,严整的山体酷似一座座土城古堡,浩大壮阔,矗立在象泉河北岸。<br></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11:30分,我们告别土林,继续奔向狮泉河。一路上,原野空旷,群山贫瘠,雪山连绵,难见人烟。我们简单地吃了些自带的便餐充饥,进入了无人区,接下来的旅途中常常有路上解决午餐的情况。</h3> <h3>沿途风光</h3> <h3>沿途风光</h3> <h3>沿途风光</h3> <h3>沿途风光</h3> <h3>过了这个大门,前面便可以看见山底下成片的房屋,狮泉河镇马上就要到了。</h3> <h3>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首府所在地,西部接壤印度,海拔43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城市,气候干旱,能源缺乏。狮泉河,又名“森格藏布”,出境后就是世界上闻名的印度河,是印度河的源头,发源于冈仁波齐北麓的冰川湖,经革吉、噶尔进入印控克什米尔,最后从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h3> <h3>16点30分左右,我们抵达狮泉河镇,这是较早到达目的地的一天,我们却是一身的疲惫。找了几家宾馆都不合适,最后清茶同学用她的伶牙俐齿搞定了一家条件较好的宾馆,稍事休息后,我们去吃晚餐。阿里昆莎机场就坐落在狮泉河镇噶尔县昆莎乡,餐馆对面正出售机票,我们都默默地望着那里......</h3><h3><br></h3><h3>从拉萨出发已经5天了,一直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奔驰,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被高反折磨着,头痛、胸闷、气短、睡眠障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让我们热泪盈眶,明天就将正式进入阿里大北线了,更苦的行程在等着我们,此时真真地体会了“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滋味。</h3> <h3>狮泉河镇</h3> D6 狮泉河—仁多乡 <h3>清晨的阳光将高原照亮,路边的黄羊在悠闲地早餐。</h3> <h3>黄羊,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h3> <h3>狮泉河在我们的右侧一路伴行</h3> <h3>从狮泉河镇出来沿着301省道东行,一路都是颠簸的土路、砂石路和搓板路,接下来的几天里路况一直如此,没有路标,没有GPS信号,有时可见浅浅的车辙,有时茫茫原野根本没有现成的道路,全凭感觉行驶。我们四辆越野车或成横排、或成纵列,你追我赶,尽情地在高原上狂奔。</h3> <h3>在路上</h3> <h3>在路上</h3> <h3>越过前面的山岗,眼前的景色让我们神情变得恍惚起来,似梦似真的场景如海市蜃楼般美丽飘渺,眺望远方,山形流畅、碧水青翠,一股清新的原野之风正迎面吹来。</h3> <h3>沿途路况</h3> <h3>沿途路况</h3> <h3>江臧措</h3> <h3>同行的七位同学</h3> <h3>成群的藏野驴</h3> <h3>在路上</h3> <h3>仁多乡<br>18点左右我们抵达今天的终点仁多乡。仁多乡属仲巴县辖区,位于仲巴、革吉、改则三县交界处附近。这是一个有百多户人家的藏族小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周围都是荒滩和稀疏的草甸,生存环境比较恶劣。这里位于阿里高原腹地,交通不便,十分偏僻。</h3><h3><br></h3> <h3>藏民之家</h3> <h3>我们入住的仁青休布措旅馆,小小的房间三至四张床,我们都站在地下时转身都困难,简易的门窗处处透风,室外厕所在几十米之外幽暗的胡同里,门口几只野狗为我们守门。</h3> <h3>旅馆老板曲培大哥来自西藏昌都康巴藏区,有着康巴汉子的魁梧身材,言语不多却一脸朴实。司机老杜和驴友孟姐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了在这个地域偏远、物资匮乏的藏区该算奢侈的晚餐。晚餐后全队人齐聚曲培大哥的藏房内,独狼同学自告奋勇主持了一场生动的联欢会,歌声、笑声拉近了我们和藏族同胞的距离,在这遥远的异域他乡,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却亲如一家,酥油茶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h3> D7 仁多乡—措勤 <h3>早晨醒来,简单洗漱后,我们围坐在曲培大哥的藏房内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9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仁青休布措,此时太阳已经爬上了山顶,强烈的光线使雪山、湖泊和高原都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湖水清澈、幽蓝,波光粼粼。<br><br>仁青休布措紧邻仁多乡,地处仲巴县北部,冈底斯山北麓,湖面海拔4756米,面积187.1平方公里。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径流补给。</h3> <h3>仁青休布措</h3> <h3>仁青休布措优美的湖湾,渐变的彩带如同雀羽,此景只应天上有!<br></h3> <h3>仁青休布措</h3> <h3>昂拉仁措</h3> <h3>昂拉仁错位于仲巴县境内,属微咸水湖。地处冈底斯山脉北麓,为构造凹陷湖。湖水以冰雪融水补给,湖面海拔4689米,面积56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3米。</h3> <h3>在路上</h3> <h3>在路上</h3> <h3>云层排山倒海般冲出群山</h3> <h3>扎布耶茶卡盐湖</h3><h3>经过了近3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第三个措“扎布耶茶卡盐湖”。<br></h3> <h3>扎布耶茶卡,也叫扎布耶措,位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隆格尔区仁多乡境内。湖区为高原寒冷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经常刮风,年大风日达172天。湖盆为封闭内流盆地,接受河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扎布耶茶卡湖分为南湖和北湖。南湖固液并存,湖面海拔4421m,北湖为卤水湖。被称为最惊艳和神秘的高原盐湖。 </h3> <h3>扎布耶茶卡盐湖</h3> <h3>扎布耶茶卡盐湖</h3> <h3>扎布耶茶卡盐湖</h3> <h3>扎布耶茶卡盐湖</h3> <h3>沿着盐湖奔驰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走出盐湖,沿途随处可见藏野驴。</h3> <h3>藏野驴</h3> <h3>仲巴县帕江乡</h3> <h3>沿途风光</h3> <h3>18:30分左右,我们经过这片山峦,光秃秃的山上没有任何植被,山体通体红色为主,整齐的条条闪光的绿色缎带维系在山腰,我们都一致认为这可能是还未被开发的绿松石矿山。在山里转了好久,没有网络,没有定位,我们迷路了,兜兜转转了近百公里终于找到路线。</h3> <h3>冈底斯山脉</h3> <h3>西藏可谓云的故乡,千变万化的形态,一路都被吸引着。</h3> <h3>令人恐怖的乌云压境</h3> <h3>无名小措</h3> <h3>阳光与云彩的组合总能给山峦带来意想不到的光影和色彩</h3> <h3>近21:30分,我们终于抵达今天的终点措勤。小小的县城街上行人稀少,寒风在空荡荡的街道游荡。一整天我们几乎都是在砂石路和土路上颠簸,每个人几乎都快被颠散架子了,累得筋疲力尽。找了几家旅店,条件都很简陋。草草地在旅店对面的四川小夫妇开的面馆内吃了几口没有什么滋味的面条便赶紧回到旅店休息。我和徐徐的房间在走廊的尽头,房间里到处都是灰尘,凄厉的冷风吹得窗棂不住地抖动。匆匆在走廊的公共卫生间冲洗一下,吃片安定怀着忐忑的心睡下了。</h3> D8 措勤—文布村 <h3>太阳再一次升起来的时候,肆虐的风变得温柔了许多,蓝天白云下的边塞小城宁静整洁。</h3> <h3>告别措勤,我们驱车前往扎日南木措。</h3> <h3>晨曲</h3> <h3>非同寻常的云</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是西藏自治区第3大湖,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面积1023平方公里。海拔4613米,湖水透明度2.45米,属咸水湖。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离开扎日南木措,继续前行。</h3> <h3>一路走下来,随处可见的藏野驴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h3> <h3>我们的车队上岗下坡,一路颠簸,下午近三点,就在我们昏昏欲睡的时候,对讲机传来了前面车上人的惊呼,我们想可能又遇到什么野生动物了,没太在意。几分钟后当我们也到达山口时,我们也禁不住大声欢呼起来!当惹雍措似巨大的蓝宝石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是我此行见到的最蓝的湖,蓝得不真实的湖,它与周围的雪山相依相伴,美若仙境!</h3> <h3>当惹雍措</h3> <h3>当惹雍措位于冈底斯山中段北麓,也是西藏第四大湖,其深度超过210米,是目前已知西藏最深的湖。当惹雍错地处藏北羌塘高原,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属硫酸盐型咸水湖。当惹雍错湖面形似一金刚杵,上圆中细下部长,是西藏雍仲本教崇拜的最大的圣湖,其四面群山环抱,南面的达果雪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由于这里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相对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可以种植青稞,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h3> <h3>当惹雍措</h3> <h3>西藏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晴空万里,还没来得及看清当惹雍错的全貌,顷刻间,天昏地暗,雪花、冰雹和寒风一起向我们袭来。</h3> <h3>在路上</h3> <h3>当惹雍措</h3> <h3>当惹雍措</h3> <h3>当惹雍措</h3> <h3>冈底斯山脉</h3> <h3>我们的车队</h3> <h3>18:00点左右我们到达今天的终点文布村,住在当惹雍措湖边的当惹雍措“宝马牧家藏式招待所”。干净的二层小楼只提供住宿,洗漱和厕所都在室外,小小的村子依然到处野狗游荡。我们的晚餐只有几根打蔫的黄瓜、几个烂西红柿和有些发芽的马铃薯,却价格不菲,在这样人迹罕至的高原有蔬菜可以享用确是奢侈。牦牛肉倒是不少,只是在冰柜里冻得像块石头。独狼、老杜大显身手,用上“十八般兵刃”终于割下一小块儿为大家做了一大锅牛肉汤。<br></h3> <h3>奔驰了一整天,终于可以躺在床上安睡了,微微觉得胸闷,总想深吸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