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学会名师发展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此次大会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宁陕中学被陕西省教育学会名师发展研究中心评选为“2019年度名师培养工作先进集体”,我被评选为2019年度”教师专业成长先进个人“。</h3> <h3>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成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群体的成长一定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应该是实践者,而不是思想家,无时不思考,无处不教研。我谈一谈自己成长的一点感悟。</h3> <h3>一、青蓝携手,师徒同成长
刚走上讲台,充满热情,但同时亦有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的青蓝工程为我的成长搭起了桥梁,我有幸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赵东老师结为师徒,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引路人,他扎实的教学功底,严谨的教学风格,平易近人的教态让我受益匪浅,参加工作第一年,每一次新课备课都会请师傅指导,师傅的每一次新课我都会去学习,听完后反思课堂,从而自我修正。
每一次汇报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从课程标准解读、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的思路到素材选取,对学生学情的把控,师傅都会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我,课后的集体研讨活动我们教研组的前辈也会从知识讲解、课堂生成处理,教学理念的落实等方面给我指导。
记得第一年带高三,每次课前我都会先去听蒲黎老师的课,我很庆幸,向她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少走了弯路,蒲老师扎实的学识,康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广博的视野,马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清晰的逻辑思维,都是宝贵的财富,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的形成都让我收获满满。
回顾那段成长经历,我深切的体会到,青蓝工程为我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同时也为我的教师生涯指明方向。<br></h3> <h3>二、好课都是磨出来的</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教师的专业成长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实现这三位一体的最佳途径,教学从没有捷径可以走。磨课是一场修行,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交流、不断创新的过程。</span></h3><h3>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为教师专业成长集结了三方面的力量。而“磨课”则是实现这三位一体的最佳途径,教学从没有捷径可以走。磨课是一场修行,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交流、不断创新的过程。</h3><h3> 在新课改理念实践的过程中,我校教科室在常规的推门听课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磨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浓厚的教研氛围。我的磨课经历是一场泪水与欢笑,掌声与质疑并存的旅行。</h3><h3> </h3> <h3> 在此之前,我也迷茫过,到底怎样的一节课才是一节好课?通过磨课活动,磨出了对课改理念的精神领会,磨出了对课程标准的精准解读。磨出了创新思维,发挥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h3><h3> 磨课分为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总结这五个环节,我的磨课经历是一场泪水与欢笑,掌声与质疑并存的旅行。在备课环节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我曾经为《政府的责任:为人民负责》五次设计,反复推敲,给潘遗宽老师打了五次电话,发了无数条微信,这只是一个片段,一节好课要有灵魂,鲜活的呈现出来就要备课着有思考。</h3><h3> 说课环节要感谢我们学校的“磨课团队”,汇集了我们学校的教学高手,记得一次模拟说课结束后,钟主任拍拍我的肩说:“总体还是不错的,只是刚才提到的需要改进。”其实那一次我几乎有过放弃的冲动了,但是钟老师那一句鼓励又将我拉回了战场。</h3><h3> 上课环节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评课环节“磨课团队”会毫不不保留的指出问题,集众人之智慧,不断地完善和修正。</h3><h3> 课后及时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照照镜子,找找不足,想想办法,不断完善课堂,提升自我。</h3> <h3> 儒家文化中讲究“省”,“自省”,道家文化中讲究“观自在”、“反观自照”,作为老师,“自觉”、“自我批评”是一种品质,在反思、反省自己的过程中从而提升自我。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修行,在修行中问道人生。</h3><h3> 在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自我,担负教书育人之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