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写母爱 泪眼话思念

留善缘

<h1>  今天,冬月二十三!</h1><h1><font color="#010101"> 三年前的冬月二十三,是个阴凉的冬日,下午五时四十分,母亲静静地离我们而去。瞬间,就如天塌下,一个美好时代结束了。今天三周年!三年并不长,可那思念己到天际!望我的思念能让母亲安息!让生者珍惜家的温暖和兄妹亲情的珍贵!</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font><font color="#ff8a00" style="">背景语音是母亲去逝前两个月与我的对话录音</font></h3> <h3>  <font color="#39b54a">母亲,沈定贵,一九二五年农历三月初五,出生于今龙凤镇吉心村沈家槽,母亲三岁时她父母双亡,由叔叔扶养至十二岁,后便到婆家做童养媳。解放后与我父亲成家,共养育我们五兄妹。母亲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妈妈,平凡得也许除我们子孙知道外,再也没人知道她曾来到这个世界,她用瘦弱矮小且多病的身躯,托起了一个大家庭。妈,在我心中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母亲之一!母亲一生辛劳又多病,特别疼爱儿女,对我们五兄妹没弹一指头,吼骂都没有,她用一生的疼爱换得我们一生的思念!</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疼爱是幸福的,思念是痛苦的!妈!我们思念您!思念您做的饭菜,思念您做的布鞋……更思念您疼爱的幸福和那虽穷但快乐的大家庭!</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下面我想说说几件小事件,小事件包含着天大的母爱,也记录着那个穷时代,忆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包括亲情友情,更包括好时光,珍惜该珍惜的,发奋努力,改变该改变的!</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我们家很穷,其实那个时候中国农村人都很穷。1966年4月,我们的幺弟出生,我已八岁,因家里穷我还没上学,弟弟出生的当天,雨特别大,家里房子到处漏水,遍地狼藉,才农历三月,不知这天怎么那么大的雨。家里无任何可以吃的食物,时已近午,父亲要看护妈,我们兄弟仨冒雨到趴趴洞门口去拔回一背篓大碗豆,嫩嫩的还带有花蕾,无奈也只有这了,掰开用开水煮后拌点盐充饥,妈仅吃一点点,吩咐我们多吃,吃饱。</font><br></h3><h3><font color="#39b54a"> 别人坐月子鸡鸭鱼肉,我妈坐月子却什么也没有吃的,这母爱难道还不够伟大!深知母之苦,方为善德人。</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拿相框的母亲向亲人介绍她的照片</font></h1><h3><font color="#ed2308"> 穷,穷,穷,穷得叮当响,没衣穿,没饭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在中国农村,特别是我们山区农村,更是父母没文化没“搞头”的家庭,那真叫穷得一无所有,即使这样,我们的母亲督促父亲千万要供我们读书,宁可自己不吃不穿,也要供我们上学堂。妈说,她就是没文化,改土归田时因她根子好,工作组要她去工作,可她一字不识,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母亲深知文化对人生的重要,所以千方百计让我们上学读书,在当地同等家庭,我们兄弟姊妹是读书相对较多的。但也有遗憾,我们的两个哥哥读书都比我们兄妹厉害,但他们懂事太早,为了家庭没继续读书,过早的参加了劳动生产。还好二哥靠勤奋,后来被电力公司招用,我和妹妹读书改变了命运。</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我们村没水田,所以365天是没米饭吃的,能有苞谷饭吃的都是“大富”人家,一年中多半时间吃红苕、洋芋、小麦等杂粮粥,粥是真正的粥,浠得见人影,不是吃,而是喝,开饭时满屋喝粥声,那声音是哭泣,是抗争,更有期待的吼声!我喝粥的声音最大,到现在,回去只要说起这事,哥嫂们都笑我,说我喝粥时“三冈屋”都听得见,比猪吃食的声音还大得多。正因为我能吃,母亲常悄悄的给我多盛点锅巴之类的干物质。</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我高中在白杨坪住读,现在回忆不知道那两年是怎么混过来了的,“混”不是混日子,而是混生活。住读吃的要自己带,可我家没吃的可带啊,特别是二三月,苞谷红苕吃完了,洋芋小麦又没成熟,带什么吃呢?!没啊!真的没啊!母亲就吩咐大哥想办法弄回来一点麦麸,让我带去读书,麦麸很少,我还得节约着吃。我清楚的记得每年洋芋还没成熟时,只有白白的指头大小时,就要去挖了带到学校与麦麸共食用。两年的高中,母亲不知愁白多少头。</font><br></h3> <h3><font color="#ff8a00">  我们家是母亲当家,父亲只承担劳动挣工分。我们上学母亲除操心吃的,同样也操心钱!每学期上学要三块多钱,住读吃饭主食自己带上用一个大碗拌好后放到学生食堂的一个木制大蒸笼里,熟了自己寻找,但菜要用钱买,菜汤两分钱一碗,合渣五分钱一碗,基本没肉供应,我每次喝上一碗两分钱的菜汤就算不错了,这都是母亲在自留地里种点菜,采摘后到鲁竹坝街上换点钱回来供我读书。那个时代买菜吃的人太少太少,多半时候是求人买下。有一次,春天,母亲提着菜苔去买,一街的人都不要,最后她几呼含泪乞求别人,被亲戚看到了给买了,换回三角八分钱,我在学校基本用了一个月。我高中时是学生会主要成员之一,每天吃饭我们要值班维持秩序,炊事员为感谢值班的常免费发一瓢菜汤,我则常常值班喝免费的菜汤。</font></h3> <h1><i><font color="#ff8a00">这是母亲在烧水准备洗澡</font></i></h1><h3><i><font color="#ff8a00"> 家里有热水器可洗淋浴,但母亲不习惯,每次还是烧水放木盆后洗澡。</font></i></h3><h3><i><font color="#ff8a00"><br></font></i></h3><h3><i><font color="#ff8a00"> 母亲的布鞋做得特别好,在我们那个村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她上的布鞋,型好不打脚。每年夏天她就把棕壳子和布壳子(分别用棕和烂布用浆糊粘合成纸板样)准备好,进入秋季就慢慢扎鞋底,家人多,她一个人做,在过年夜洗脚后全家穿上新鞋,其乐融融。</font></i></h3><h3><i><font color="#ff8a00"> 每年腊月三十夜,我们一大家人围坐火坑旁烤火,没红包,没压岁钱,夜深时父母则催促我们洗脚,强调洗脚时一定要洗到“克膝老壳”(膝关节)处,这样来年到亲友家串门时,可碰上吃饭的时候多点,说不定还可吃上肉。我记事时家里很少杀年猪,所以母亲希望我们在别人家多碰上吃肉的机会,母爱啊,无处不在。</font></i></h3> <h1><font color="#ff8a00"><i>妈在家就在</i></font></h1><h3><font color="#ff8a00"><i><br></i></font></h3><h3><font color="#ff8a00"><i> 妈一生很爱卫生,讲究整洁,我们的家虽天穿地漏,寒不拦风,夏难避雨,但收理有序,特别是衣服,旧烂但干净且缝补工整美观,那个时代没肥皂洗衣粉之类的,母亲就托人在很远处弄回植物皂角洗衣服,我高中毕业那年,妈在公路上捡到一件的确凉白衬衣,上面有油污,妈讨借别人家香皂擦了擦油污点,硬是把它洗得雪亮的,正好我要到村小任民教,妈将干净整洁的衬衣交给我,这是我第一次穿没补丁完好而雪白的衬衣,虽有点大,但还是让我们母子都笑了。</i></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我任民教一年后,1978年考取了原恩施地区农业技术学校,鲁竹坝到农校不到30公里,车费七角钱,但两年学习我也只回去一个寒暑假,而且是步行,其他时间在挍勤工俭学。第一学期的冬季,妈不知在那弄的钱,给我做了一条厚厚的棉裤,请大哥步行给我送到学校,大哥说:妈听别人说学校很冷,怕我脚冷不安心学习,专门请裁缝做了一条厚点的棉裤。这棉裤真的很厚,我没有穿,毕业后给父亲穿了。</font></h3> <h3>  </h3><h3> 母亲老后,儿女都安居乐业了,她仍惦记着儿女们的家长里短。我患痛风病后,她知道我要少吃肉多吃鸡蛋,就经常托人买下土鸡蛋来,供我吃不完的鸡蛋!</h3><h3>………</h3><h3> 今年,是妈逝世三周年,在这祭日,我用此篇回忆母之大爱的几点小事,感知母爱的无私,母爱的温暖,母爱的幸福!<br></h3><h3> 前天,我回老家到妈的原卧室呆呆地看着,看着!再无慈母门前盼,泪洒归途履如封。离时将妈用过的拐杖擦了又擦,然后放到她生前常放的地方。母在心中暖母去心黯然,蓦然回首望至爱深无疆。</h3><h3><br></h3> <h1><i>母亲逝世时的追悼现场</i></h1><h3><i> 母亲逝世后的丧事活动由二哥主持主办,活动隆重而热闹,比母亲在生时想象的更好,她的在天之灵肯定笑了。</i></h3><h3><i><br></i></h3> <h3><font color="#167efb">  今年,按我们家乡风俗,给母亲做了三年大祭的“拦社”活动,节俭而热闹。</font><br></h3> <h3>  安息吧!妈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