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门坊,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武平诗词协会来北门坊采风

李模生

<h3>  2019年12月15日上午,县文联钟茂富、县诗词协会张自贤等领导带领着来自全县各地的县诗词协会20多名会员来到北门坊采风。</h3><h3> 北门坊是古县城的主城区,是目前县城硕果仅存的历史传统古村落,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底蕴,历来是书香门第聚集、人文蔚起、名人辈出的风水宝地,非常适应文人墨客寻幽探奇,挖掘思古灵感的地方。</h3> <h3>  采风活动全程由城北李氏宗祠文物保护理事会负责接待,周密地安排了路线,并由北门坊的热心老人带路和介绍。</h3><h3> 采风团首先来到东安桥,在东安桥上,热心老人首先介绍了北门坊的概况,让采风团的诗人们对北门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h3><h3> 北门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古称集贤坊,已有千余年历史,李姓在北门坊也有近700年的发展史,在李姓来到北门坊以前,是个多姓氏杂居的村落,随着李姓的不断发展,其他姓氏慢慢迁出了北门坊,到了明清时期,李姓已是北门坊的大姓,其他有何、修、涂只有少数人口,所以当年县城有“钟半县、李半街、王一角、修一撮"的说法。目前,北门坊有2800多人,李姓人口占90%多。</h3><h3> 北门坊还存有30多幢明清古建筑,尤以李氏宗祠、崇真观(城隍庙)、约园居、鸳鸯屋、芹园居、务本书屋等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实用功能仍然延续而让外界称奇,特别是李氏宗祠和崇真观(城隍庙)两座建筑于 2018年9月被省政府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方圆不足1平方公里的村落里同时有两个省保文物,也可称是奇事一件吧。</h3><h3> 北门坊现有保存完好,在继续为当地人服务的六口古井,古井散布在村落六个地方,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北门坊人。这些古井井水清澈甘甜,水质良好,虽说是自来水已入寻常人家,大家已不把井水当作饮用水,但她仍是北门坊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水源,每天清晨,沿途水井旁洗衣妇女的捣衣声犹如一首优美的交响乐,洗衣妇女劳作的身影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h3><h3> 说到水井,特别要说一说城北李氏宗祠后山东侧的古老院下古井。因其水质优良,古时城中许多人前往汲水泡茶酿酒,被民国版的武平县志称其为“平城第一泉"。据说当年县太爷品茗的水是着衙役专程前来挑回的;地处东门坝天主教堂的神父舍近求远,每天派人前往挑水用予泡茶和养金鱼。</h3><h3> 在北门坊中央突兀的小山称为蛇形岭或祠堂岽,山上有六、七十株的参天古树,这些都是有几百年树龄的枫树或荷树,这些古树大的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小的也要二、三个人才能合抱。古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是北门坊一个独特的风景,她们历经大跃进、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而能逃过劫数保存下来,也是北门坊人的大幸。</h3><h3> 原来北门坊有古池塘二十六口,从现保安公司(也是填塘而建)开始,一口挨一口的从村中间往古楼脚下、寨背窝延伸而去。这 二十六口水塘就像仙境遗落在北门坊的一串珍珠,为北门坊增添着无限风彩。这些池塘在北门坊发挥着重要功效。她既有泄洪滞洪的重要功能,也有平时消防、养鱼谋生、浆洗衣物等功效。当年在县城流传着一首歌谣“有女嫁到北门坊,塘里洗衫井水汤(漂洗)",这也从一侧面看出池塘对北门坊人的重要性。</h3><h3> 在众多池塘中,最美莫过于莲蓬塘。莲蓬塘是李氏宗祠的风水塘,呈元宝型。塘水清澈见底,种有观赏莲花,养有红鲤鱼,每到夏天绿色荷叶衬托着各色荷花,红鲤鱼游戏于荷叶之间,是一处观鱼赏花的好去处。</h3><h3> 可惜,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利益驱使下,逐渐将池塘填满或盖房或种植,致使原来亮丽的风景不复存在,池塘仅存四、五口。</h3><h3> 古建筑、古井、古树、古池塘是北门坊的自然景观,但北门坊还历代名人辈出,积累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众多的名人的故居、故事聚成丰富的人文景观,北门坊有明崇祯年间修砌石径岭古道的斗仙公;有清乾隆年间闽派山水人物画代表人、人称画仙的李灿;武平名士李慧珠;有清咸丰年间以身殉职战死沙场的广西那地、池州、南丹州正堂的李作东;有被左宗棠褒奖为“儒将英风"、参加伊犁与俄罗斯勘界立碑的李树棠;有跟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推翻清政府、后成闽西新学创始人的李宗涛……</h3> <h3>  在介绍完北门坊的概况后,热心老人还为采风团的诗人们介绍了东安桥的历史。</h3> <h3>  稍后,采风团在热心老人的引领下,沿着北门路由南而北观赏其他景点。</h3><h3> 北门坊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一串池塘。山脚下砌着鹅卵石的官道,民居依山而建,巷道密布。沿着官道而上的东安桥、七圣宫、大井头、寨背窝、坪角里、鸳鸯屋、古楼脚下等民居点由官道和环环相连的巷道串连在一起。</h3> <h3>  叠屋巷就是众多巷道的其中一条。</h3> <h3>  几百年历史的大井,井栏石上的道道索痕诉说着历史苍桑,也引发人们的关注。</h3> <h3>  石狮古屋那残存的牌坊和石旗杆,向人们显示着昔日的荣耀。</h3> <h3>  寨背窝古井清澈见底的井水吸引了人们的眼光。</h3> <h3>  斗仙公祠外表还显示着其恢宏的建筑格局,但内部已多处瘫塌,期待着人们去修复保护。</h3> <h3>  450多年历史的李氏宗祠留下许多吸引人的故事,讲述着李氏族人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的发家史。</h3> <h3>  采风团在热心老人的引领下,还参观了约圆居、鸳鸯屋、崇真观(城隍庙)、务本书屋、平桥翠柳等景点。众多的景点引发采风团人们的极高兴致,采风一致到了午间近一点,大家还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景点。直到过了一点才恋恋不舍的结束了采风活动。</h3><h3>采风活动激发了诗人们的灵感,当天晚上就有诗人发表诗作,抒发来自采风的情感,现发几篇,好诗共赏。</h3><h3><br></h3><h3>看武平北门釆风图\偶思文</h3><h3>练光輝 己亥冬</h3><h3>诗友参禅北门风,<br></h3><div>千古碎影缀鸿濛。</div><div>殘垣斑驳蔭芳草,</div><div>断壁墙崖茅枯荣。</div><div>春秋故事沉古井,</div><div>岁月流痕谈笑中。</div><div>提筆书林寻司马,</div><h3>唯有南山不老松。</h3><h3><br></h3><h3>看武平北门坊采风图\再思文</h3><h3>练光輝 己亥冬</h3><h3>日经中天照朔方,<br></h3><h3>明月清风透古坊。</h3><div>南安女墙新砖砌,</div><div>东瓦矮檐老舍廊。</div><div>陇西李家源北海,</div><div>司馬声望守南疆。</div><div>满城文献留此地,</div><h3>三槨旧踪已高墙。</h3><h3><br></h3><h3>北门坊组歌</h3><h3>李氏家庙(一)</h3><h3>苍龙寨背构华堂,</h3><h3>始祖开基占璧床。</h3><h3>门面华彰栏汉玉,</h3><h3>宇梁艳丽壁金黄。</h3><h3>竹苞松茂书香第,</h3><h3>孝悌敦仁务本章。</h3><h3>仙画如生怡凤慕,</h3><h3>岐黄妙著奉亲娘。</h3><h3>东安桥(二)</h3><h3>三面环山北屋栏,</h3><h3>一桥横锁阙东安。</h3><h3>东西达道窥廊画,</h3><h3>上下通繁武邑观。</h3><h3>大井头(三)</h3><h3>一镜窥云井底天,</h3><h3>数根藤扣舀清泉。</h3><h3>晨辉少妇搓衣捣,</h3><h3>暮映村童戏水妍。</h3><h3>清冽透凉甜似密,</h3><h3>淋漓酣畅醉如仙。</h3><h3>村中大井千家福,</h3><h3>绳刻唇纹累户镌。</h3><h3> 作者:辉映</h3><h3><br></h3> <h3>  县博物馆李凤英馆长全程参加采风活动,红东社区李景炎书记、文保会黎明会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东、常务副会长李雄昌、副秘书长李俊英、李绍东陪同采风团采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