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兴隆故事(二)

平常心

<h3>年终岁尾,转眼又要到矿井投产纪念日了。自从跟随父母来到兴隆庄煤矿,转眼已是38年。抚今追昔,总爱各种朝花夕拾,提起笔来,却发现记忆零碎,不成片段。只恨自己才疏学浅,索性就从一些日常的角度,尽力来还原一个我记忆中80年代初的兴隆庄。<br></h3><h3><br></h3><h3>因为记忆带有选择性、模糊性和个体性,我的记忆可能和你有所不同。无妨,欢迎开启你的记忆,也欢迎所有好奇的朋友们。</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味道</b></h1><br><h1>1981年的夏天,我们全家坐着大货车经过了一天的颠簸,来到了目的地——兴隆庄煤矿筹备处。关于这个新家,我已经在大人们的描述中想象了好久,楼房、自来水、家中的厕所这些新设施仿佛都是些欢乐的种子在内心不停的跳跃。生活的变化,与想象的对接让一个小孩子欣喜,在我的印象中,新家、新环境还和这些味道都有链接。</h1> <h1><b>煤油味</b>。新的家里除了新房子新家具,还多了一个新物件——煤油炉。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夏季,家中做饭暂时就用这个绿色的圆筒做饭。炉子中有一根根棉纱捻子从中间穿过,捻子的下端浸在油箱里。底层放煤油,火柴一点,炉子上就会冒出红红的火苗,再拧一下黑色旋钮,蓝色的火苗扑到锅底,像精灵在欢快地跳舞。随着火苗的舞动,难闻的煤油味就像一个赖着不走的客人不由分说的盘踞在了家中。</h1> <h1><b>暖瓶塞味。</b>来到新家,不用挑水了,但有了一个新任务,锅炉房提开水。建矿伊始,锅炉房遍布家属和单身宿舍区,不用任何凭证,锅炉房前自动排队打水。很长时间,我都认为自来水有股怪味,后来才发现是家中的新暖瓶塞在作怪,一股甜腻腻的木头味,这原木味的水可真不是个好味。</h1> <h1><b>煤烟味儿。</b>用了几个月的煤油炉,天就冷了。为取暖做饭,还得盘炉子,煤油炉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前在淄博住平房也是烧煤取暖做饭,烟囱像烟鬼把头伸出门窗,喷云吐雾,冬天的时候,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黄冰。平房变楼房后,烧煤有了烟道,情况有所改善,但煤烟还是会染黑了白墙,有时候,投火做饭味道也是呛人。好在那时认为生活就该这样,也并不讲究。1985年,全矿建立了液化气站,生活向小康又迈进了一步。</h1> <h1><b>食堂的味道。</b>关于职工食堂的设计,我一直认为是个神奇的存在。70年代的社会和人文环境,还能产生有创意的造型,令人称奇。因为形似面包,我们小时候叫它面包食堂。那时矿井周边小饭馆还未萌芽,食堂是职工吃饭的必选之地。那年那月食堂里的饭菜真心丰富,各种主副食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空说无凭,矿志为证。</h1> <h1>需要划重点的是,二食堂的炊事员就有176人,主食保持在10种以上。食堂的饭票是纸质版,按个人定量购买,有粗粮、细粮之分。大锅菜顾名思义就是大锅炒的,又用大盆盛着,经济实惠,一毛两毛打一份,多是白菜萝卜之类的炖菜,三毛钱的话就到了小炒的级别。挣钱少消费低的80年代,大锅菜是主打菜。我们这些小孩子每天放学经常被大人派遣去食堂买馒头。顺着香味,我有时候会从窗口看见大师傅们炒菜,人家炒菜的架势和老妈可不一样,是既能窜火又会甩锅,热腾腾的小炒混合着食堂特有的油烟味钻入鼻子,搅动着我的神经我的胃。</h1> <h1>1983年井下职工营养食堂在现在汇源饭店处开业,上井的工人可凭餐券领到火烧,区队也有专人送到井下一线的。营养食堂的火烧馅料多味道足,大老远就能闻到从里面飘出的阵阵香味。</h1> <h1><b>公厕的味道</b>。吃了美味,轮回出来味道就差之千里了。虽然家中也有厕所这个“五谷轮回之所”,1981左右我记得家中经常停水,痛快后往往就尴尬了。去公厕吧,也不是一个美妙的事,因为家属区内的公厕都是旱厕。那年的夏天,我的印象非常深,上厕所除了忍受大绿豆蝇子和大批量的蚊子轮番袭击,还要饱受五谷轮回之所刺激的味道,一般说来,这所里基本上是闻臭止步,知味停车,不亚于“仙人指路”。每当韭菜、洋葱、蒜薹大量上市,轮回出来的味道能熏人个大跟头,大夏天的都能带出冷嗖嗖的寒意来。</h1> <h1><b>澡堂的味道。</b>澡堂的味道现在也有,职工澡堂只要有人洗澡,味道就会恒久远。以前,记得女澡堂快到定点开门的时间,门口总会挤不少人。管理人员要用肉眼识别外来蹭澡人员,碰到蛮横的,少不了生气和骂娘。挤进去了也是人满为患,那么多人挤在一个闹哄哄的空间里,赤果果的为了一个淋浴头争抢,特别闹心。特别过年的时候,三十前几天,全都赶在那几天洗澡,但是凭着坚持到底,一定能洗上澡的坚定信念,终于都洗上了。由于没有更衣箱,出来后衣服不翼而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搓灰是洗澡的重要程序,在大多数兴隆人的意识里,没搓灰等于白洗。先是用毛巾搓,有一段时间不知道哪个聪明的发现了就地取材用黑色的胶皮,剪成长方形,利用凹凸不平的一面打磨身体,这个神器很快流传开来。后来有了搓澡巾出售,这种太过火辣的自制搓澡工具就慢慢消失了。虽然洗澡过程艰辛,每个从里面出来的女孩,发丝上飘出了若有若无的海鸥牌洗发膏的味道,自带一种迷人的气息。后来,大家又都更新换代成了分别是蓝色、黄色的蜂花牌洗发精和护发素,至于现在,洗浴用品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h1> <h1><b>粮站的味道。</b>每个时代有每个的特色,以前粮食由国家统一购销,粮站在80年代工作中可真是炙手可热的美差。人多排队的时候,与粮站沾上一点人脉关系可省老鼻子劲了。弟弟有个同学喜欢看书,又有点爱较真的萌。有一回家中派他去粮站排队,前面屡屡加塞,这个小学生一生气就把意见端端正正写在了摆设的意见簿上。过几天他来我家玩,弟弟告诉他我们老妈说这样没用,他很不屑的说了句,“不用听,这都是妇人之见!”还没出门的老妈恰巧把这句话收入了耳中。“我又不是他老婆,还叫我妇人!”老妈对小学生的用词和“歧视”颇有不平。此后,“妇人之见”就成了老妈的一个欢乐梗。耿直的少年如今已是沉稳持重的中年人,这桩旧事不知是否还记得。那些春夏秋冬,粮站风光正好,空气中弥漫着面粉、大米和油混合的味道,现在这味道连同粮站的风光都一起消失在了风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