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 张满意</h3> <h3>永州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故雅称潇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是通往广西、粤西、海南及西南的重要交通门户。绍兴八年(1138)、二十年(1150)、二十六年(1156)张浚先后三次贬居永州,张浚父子在永州居住时间超过十年。永州是继绵竹、长沙之后,张氏父子的第三故乡。现将永州张氏父子遗迹介绍如下: </h3><h3><br></h3><h3>1、张浚故居</h3> <h3>位于永州零陵区文星街38号,其前身是张浚谪居永州时,为供养母亲及家眷所建的“三省堂”。始建于绍兴八年(1138),张浚曾作《三省堂记》,其文如下: </h3><h3><br></h3><h3>绍兴丁巳(1137)冬,予以淮西兵变言者论列,谪居零陵。明年(1138)春二月,既至,寓止客馆,作堂于地之东隅,仅庇风雨,庶几燕息,取曾子三省之日以名之。其省谓何?思吾之忠于君,孝于亲,修于己者,恐或未至。呜呼!士大夫于圣人之道,当求所以通于天人之际,予之三省,殆将有进于斯而愧其未能也。吾兄昭远喜,为书其名,于予有光焉。(《永州府志》卷十九) </h3><h3><br></h3><h3>张浚谪永时,曾闭门谢客,绍兴二十九年(1159),杨万里为零陵丞,欲以弟子礼谒拜,历数月而不能。后经其子张栻引见,才得以相见。张浚赠“诚斋”二字。杨万里以为自号,终身服膺。 </h3><h3><br></h3><h3>现存建筑相传为张浚后裔明朝天启张皇后重建,时名“文昌宫”。并命族人张勉学重修水井,亲书“紫岩仙井,天启六年”刻于井沿。后张勉学重修,命名为“勉园"。张浚故居建筑平面布局为长20米、宽15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整个建筑呈现出民居风格,分前厅、中堂、天井、后院四部分,四周绕以外墙,构成封闭式庭院建筑。院墙为青石砌筑,涂以草泥灰底,面罩白色涂料或施以彩绘。门为青石抱门,门楣上方泥灰线刻“勉园”二字。整个建筑风格保存了较多的明代建筑手法。</h3> <h3>2、朝阳岩石刻及寓贤祠 </h3><h3>朝阳岩又名西岩,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潇水西岸。道光《永州府志》卷二《名胜志》曰:“朝阳岩者,在城外西南二里潇江之浒,岩口东向。当朝暾初升,烟光石气,激射成采,郁为奇观。……岩中有洞名流香,有石淙源出群玉山,伏流出岩腹,色如雪,声如琴,气若兰蕙,从石上奔泻入绿潭。”</h3> <h3><h3>朝阳岩崖壁石刻始于唐代,唐永泰元年(765),道州刺史元结途经零陵,系舟岩下,见其岩口东向,遂名之为“朝阳岩”,作诗赞其胜:“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零陵独有先贤传,水石为如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并撰《朝阳岩铭》勒于石上。朝阳风光,自此闻名。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间,常来游岩赏景,赋诗抒怀。 岩内尚存自唐以来历代名人石刻114处,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h3><br></h3><h3>朝阳岩之有寓贤祠,始于明代以前,至明重建。清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九《祀典》:“寓贤祠:在朝阳岩上,祀元结、黄庭坚、苏轼、苏辙、邹浩、范纯仁、范祖禹、张浚、胡铨、蔡元定诸贤。嘉靖壬寅(1542)知府唐珤建。”曾承恩有《朝阳岩寓贤祠碑》。</h3> <h3>3、双凤亭 在今永州五中附近的文庙前(零陵区)。据史载古零陵学宫前原有一亭,名曰双凤亭,张栻来永州时,学宫前芦苇一片,无人问津。知府彭合命人整修,发现乱石上有天然凤云图,嘱张栻著文以记其事。张栻乃作《双凤亭记》,其文如下: </h3><h3>栻来零陵,与其乡之士游。其贤有才者,盖不乏。而山川之奇,自唐以来记之矣。其地之长才秀民者,益出。且将显闻于时,与中州等。而独恨学省湫隘漶漫,念非所以。为劝奖之意,学之前,茀为荒墟,往往大石负土屹出,以为试芟斧之,遂有可观。 栻来零陵之三年,庐陵彭侯奉命守是州。政治休洽,民安乐之。始议新学省,首命治其前地,翦彝榛茅,群石献状于壤间。其上隐然成文,涤视之,若羽而骈飞者,盖凤云。彭侯以其为祥也,作亭以临之,使来者得览观焉,而属栻记之。 噫!是可以为之祥欤!夫物之在天下,其变怪恍忽,出没千态万状,至于不可胜穷。其天机之动,忽然而成,有非人力之所能及者,是可以谓之祥哉。然而,处荒榛丛林之间,不知其年矣;日之所炙,风雨霜雪之剥蚀,又不知其几年矣。而其形独全,使其生于深山穷林,狐狸之所嗥,鹿豖之所游,则樵夫野人安得而知之?而吾曹亦安得而祥之哉?而独出城郭之间,又适学宫之前,其决不偶然也。向也湮没而无闻焉,始为彭侯出,是祥也,无疑矣! 永于湖湘为名土,而彭侯又适新是学,而兹祥出焉。夫凤,文物也。则永之士,其将以文鸣欤。虽然古之所谓文者,非特语言之工,诵读之传而已也。盖将以治其身,使动率于礼。在内者粹然,而在外者彬彬焉。故其本,不过于治身而已;而其极,可施天下。此之谓至文。使永之士,益知斯之为文而进焉。则将灿然如邹鲁之士,而无愧于古。斯其为祥也大矣,独非彭侯之赐欤。汉颖川守治有能名,而凤凰实为之来,亦安知其不为彭侯之祥也!上以至德治天下,仁心昭格,其可以致凤矣。噫嘻!是将为吾君之祥欤。</h3> <h3>4、浯溪摩岩石刻 位于祁阳县城南端,始刻于唐,现存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名人的诗词题刻505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露天碑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原是一条无名小溪,距祁阳县城约两公里,位于湘江西岸。763年元结卸任道州刺史后,“爱其胜异,遂家溪畔”,并命溪名“浯溪”,命中峰名“峿台”,在南峰上建一亭,名为痦(广+吾)庼。后人称为“三吾”。又各撰铭文,请书法家季康、瞿令向和袁滋刻于石上,后人称为“三铭”。上元二年(761)元结撰《大唐中兴颂》,771年请颜真卿镌刻在江边一丈见方的石崖上,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此后,历代游人慕名而来,赋诗作文,题名刻石,形成诗海碑林。其中著名者有唐代的刘长卿、皇甫堤、韦词、李谅、郑谷;宋代的黄庭坚、米南宫、张耒、秦少游、陈与义、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张孝祥、张栻、徐照、汪藻、狄青;元代的郝经、杨维祯、张养浩等; 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浚为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张栻随父北上,经浯溪时写下了《舟过浯溪有感题石》:“黄河太行未得见,孽狐方射昭阳箭。 大驾东巡走北征,提师吾父趋行殿。犬戎凭陵亦何甚,灭之可卜遭天遣。天锡君王自智勇,吾亲典职常鏖战。想见鲸尸蔽浙江,捷随春色驰邮传。扫荡妖氛尽廓清,两河复我奇州县。中兴青壁陋唐臣,燕然新勒书黄绢。孤帆行尽湘水春,偃伏山樊此奚恋?归棹终期下建康,金门有待真英彦!” </h3><h3><br></h3><h3>5、甘泉铭碑 在祁阳县城甘泉寺,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栻随父北归,途经祁阳,在邑人蒋言陪同下探访甘泉,接着在蒋言家里看到邹浩《甘泉铭有序》,即兴在《铭》后作跋语。跋云:“ 栻得此本于郡士蒋言之家。蒋君之父即讳湋者是也。因摹以遗祁阳县令魏君刻之泉上。庶几前贤之言不至泯没,而斯泉之美亦表而出之。来者有考焉。绍兴庚辰暮春张栻谨书。”蒋言将邹浩之铭与张栻之跋,刻石立碑,立于泉上。明成化五年(1469),邑人在甘泉西侧山坡上修建了甘泉寺以作纪念。事载《湖南通志》卷二百七十六。《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六》载:“《甘泉铭碑》,张南轩名栻。从郡中蒋氏得之,跋而镌此。邹大书,而张小楷,笔势遒劲,可称二绝。” </h3><h3><br></h3><h3>6、万山石张浚题名 在今永州零陵区前进街、人民路和中山北路之间,又名万山亭。清宗稷辰《永州府志》 载宋绍兴二十五年乙亥,知永州府事彭合将万石山更名为环翠山。时张魏公贬居永州,曾游其地,并题名碑上,文为:“紫岩张浚同郡倅长乐张登谒太守庐陵彭公合于环翠,酌泉小饮,观景物之胜,俟月上而返,浚子栻、机、枃,侄孙炎、默、炳从行,绍兴乙亥(1155)端午后六日浚题。” </h3><h3><br></h3><h3>7、东山 在零陵城东,今东山风景区。又名芝山、高山。张栻在永州期间,曾与友人登东山,在高山寺(又名法华寺,始建于唐代)中阔谈前朝丞相范纯仁(范仲淹之子)的德政。被范丞相的伟大人格所感梁,写下了著名的《游东山记》。其文如下: 岁戊寅(1158)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久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俯仰庭户,喟然而叹,曰:“噫嘻!此前相范公忠宣之故居也!”坐客皆悚然,起而问之。零陵张公饰曰:“公居此时,某始年十三四。某之先人辱为公客,故某亦得侍公。公时已苦目疾,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旁有小儿诳曰: ‘此石也。’公愕然曰:‘非也,此之谓玉。’呜呼!公存诚,至于不欺孺子,则公之气象可想见矣。”坐客皆咨嗟。公饰又曰:“公居此西偏,为屋仅三十楹,盖与寺僧邻也。诸孙皆尚幼,它日与寺僧戏,僧愚无知,至相诟骂,直行过公前,语微及公。公漠然,若不闻见者。明日,僧大悔,惭跼蹐,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公循循亲加训诱。一日坐定,有率尔而问曰:‘范某于相公为何亲?’盖斥文正公之名。时二子正平、正思侍旁,悚汗恐惧。公蹙额,久而曰:‘先公也。’言者大恐。已而,复以温词慰其心,后亦与相见不绝。公之度量,虽曰天与,其亦学以成之欤?”于是,坐客相与言,曰:“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而斯轩也,经兵火煨烬之余,屹然独存;吾曹晚生,亦与闻公之言行,又岂偶然哉!”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子弟再拜,伏阅。”呜呼!公之不忘君父至此。所谓“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正公之心,公得之矣!请并附于记之未可乎?皆曰"诺!"时某弟枃、侄懽兼偕游,后一日庚子记。 </h3><h3><br></h3><h3>8、思范堂 在今永州三中校园内。清宗稷辰《永州府志》载:芙蓉馆,在府东湖上,唐刺史李衢建。宋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尝游其旁,有思范堂,张栻书额。久废。今碧云庵即其遗赴。嘉庆二十一年(1816),零陵县令会稽宗冲颜复以芙蓉旧馆,明年乃重建张栻之思范堂,奉范纯仁木主。 </h3><h3><br></h3><h3>9、永州府学 在零陵城东,与永州五中一墙之隔。绍兴二十四年(1154),永州知府彭合重修府学。谪居永州的前宰相张浚作《永州新学门铭》。其文如下: 宋绍兴甲戌年(1154),冬十有二月,永州学南门成。太守庐陵彭侠所建也。太守视民以身,以王事为家事。政治既举,又思有以教化之,得蜀文翁礼殿绘象本,使工次第摹写堂上,励士子以仪刑之学。复建斯门,辟雍塞,导胜气,气象甚伟,学舍厨庑从而易新,示劝之意厚矣,宜铭之,词曰:“人不知学,莫適褆身;学而不行,不学为均;行之伊何,惟一惟诚。孝弟忠信,本之于性,守之以仁,日积月化,粹然其醇。可以格天,可以感神,可以正物,可以化人。发为辞章,德人之文;施于政事,君子之名;其道甚大,与天地并。凡尔为士,勿替于勤。钦之勉之,无愧此门。</h3> <h3>摘自张满意《绵竹张氏故迹考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