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有感

曹岗

<h3>今天在《美篇》上读到一篇美文,标题是《儿子结婚后,我们不再是一家人》。</h3><h3><br></h3><h3>这是一位母亲写给结婚后的儿子的心里话。</h3><h3><br></h3><h3>这位母亲真算是活明白,活通透了的人。她也许参过禅,不然就是天生对生活的悟性太高。</h3><h3><br></h3><h3>这位妈妈在文中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h3><h3>最近在抖音上看见这样的视频,在一所大学里,教授对学生们说,请在黑板上写上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十个人。学生们写下了他朋友、亲人与同学的名字。</h3><h3>教授说:“如果你的生命里,只能容下9个人,请你划掉一个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于是,学生划掉了他同学的名字。</h3><h3>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学生又划掉了他的朋友……可每划掉一个人,都会感觉无比惋惜。</h3><h3>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四个人,分别是学生的父母、妻子和孩子。</h3><h3>教授平静的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学生犹豫再三,有的学生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他们最后依依不舍地划掉了自己父亲的名字。</h3><h3>“请留下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人。”学生们最后崩溃大哭,划掉了他的母亲与孩子,只留下了自己的伴侣。</h3><h3>“父母是生你养你的人,孩子是你亲身骨肉,而伴侣可以再找,为什么你留下的反而是你伴侣呢?”教授问道。</h3><h3>“因为我的父母会先我而去,而我的孩子长大了也会离开我,能真正陪伴我走过一生的,只有我的妻子。”</h3><h3><br></h3><h3>这位母亲最后说:学生的回答,也是妈妈想对你说的话。好好地对待自己的老婆。你有家了,我们再不是一家人了。</h3><h3><br></h3><h3>过去我们兴住平房四合院,过去兴“四世同堂”,过去兴“媳妇熬成婆”。现在我们住了老高的楼,现在少了儿女成双,现在的儿孙“志在四方”。时代真的变了。</h3><h3><br></h3><h3>一家人成了两家人,犹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老细胞终将孤老终将成朋友。一切符合自然法则与社会必然。所以白岩松说现在“养儿防老”靠不住。防老是个笑话。时光不一定能成就一个伟人,但一定能成就一个老人。怎么防?</h3><h3><br></h3><h3>不知这位母亲的儿子最终接受了这位母亲的肺腑之言没。</h3><h3><br></h3><h3>对此,所有儿女成家的父母也都应该冷静思考。应该向这位母亲学习,挥一挥手,主动撤退。</h3><h3><br></h3><h3>我现在想到更多的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老夫老妻。因为我们也已步入了老年。</h3><h3><br></h3><h3>老了,对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能长期端水递饭的还是老伴。</h3><h3>身边这个人,也许华彩不再,还时而唠叨。但几十年携手走过,最彼此知冷知热,知痛知痒的还是身边的老伴。也许你还残存少年的桃花梦,也许还吟唱“恨不相逢未嫁时”。但有一句歌词唱得好:“相爱容易相处太难”。</h3><h3><br></h3><h3>“不难”的,还是熬出来的老夫老妻。</h3><h3><br></h3><h3>正如赵本山在《老伴》里说的,一说吃大蒜,老伴就知道吃紫皮独头的;一说醋,老伴就知道是要老陈醋。</h3><h3><br></h3><h3>“你是一把菜刀,我愿做一颗白菜,你是一条裤子,我愿做一条裤腰带,你是一张板床,我愿做一套铺盖,管够让你蹬,管够让你踹,你就是把我踹滚包了,我也是对你死气白咧的……”</h3><h3>总之,只有他(她)是陪你无怨无悔的那个人,是你可以放心依靠一辈子的人。</h3><h3><br></h3><h3>每一对白发夫妻,都怀揣着共赴生死的契约。那决不是一张有形的《结婚证》,而是一种信念。</h3><h3><br></h3><h3>啥都别说了,尊重和爱惜你的老伴吧!</h3><h3><br></h3><h3>因为,剩下的光阴真的不是太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