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湖南省小学语文第二届团体会员单位第四次学术年会暨基于统编教材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b></h3> <h3>轻轻地我来了,</h3><h3>正如我默默地期待,</h3><h3>我悄悄地守候,</h3><h3>迎接冬天的云彩。</h3><h3>2019年12月16日,天气微冷,我们如期而至,相聚于长沙市一师二附小,满心的热切与期待,温暖了长沙的空气,也温暖了现场的你我。</h3><h3>湖南省小学语文第二届团体会员单位第四次学术年会暨基于统编教材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还未从开幕式的激动中缓过来,已然进入了上课评课的紧张状态。作为一名观摩者,虽不像台上的他们那样感受强烈,耳濡目染中也有些许身临其境的感觉。</h3><h3>作为旁观者的好处是,激动之余更多的是冷静与客观: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其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可以用审视的眼光评判,用谦逊的心态去学习;可以对照自身的特点,去假设一个虚拟的课堂……思绪的自由,让我们可以天马行空。</h3><h3>然而,当局者收获的,是挑战自我的勇气,更是磨练意志的机会。成败与否,他们都是满载而归的赢家。为他们高兴。</h3> <h3>孩子们亦是幸运的。他们的期待与热情丝毫不逊于我们。这也是他们的舞台。灼灼的目光,投向哪,哪就能开出花儿。绽放之处,春意盎然。</h3><h3><br></h3> <h3>倾听,是一门艺术。评课者的倾听,给一堂课又增添了意蕴。优秀的评课,是一场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平和的语言,温婉的态度,掩不住思想的火花,照亮了小语教学的前进方向。</h3> <h3>上课评课之后,紧接着是说课。时光的脚步已悄悄迈到了下午,参赛者依然用饱满的热情来展示他们对课程的设计与理由。清晰的思路,充分的理由,透过说课,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个或激情昂扬或诗意浪漫或亲切朴实的课堂。</h3> <h3>怀揣着夸父追日的梦想,12月17日,同一拨人,带着同样的热情,赶往长沙市大同小学,赴一场精神盛宴。</h3><h3>在这里,我们聆听了徐轶专家关于基于不同文体教学的解读与建议。一字一句都如话家常那样朴实,字字句句却像路标那样清晰地为你指明了方向。摘录下来,愿时时提醒自己:</h3><h3>1.符合文段、文体特点。</h3><h3>2.尊重学生起点,让学习真正发生。</h3><h3>3.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替代师生一问一答的课堂。</h3><h3>4.老师不要急于“给”(给结论给方法),要让学生潜心思考,有实实在在的收获。</h3><h3>5.妥善安排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h3><h3>在这里,我们观摩了彭碧莲老师的习作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那亲切温暖的课堂,确实如古人所说的“润物细无声”,不紧不慢,仿佛散步一般,她带领着孩子们观赏了沿途的风景,一个个教学目标就这样看似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孩子们沉浸其中,不舍离去。我们也陶醉于这样的课堂中,不愿结束。</h3><h3>在这里,我们还学习了彭老师对习作课的指导:让习作像呼吸一样轻松,游戏一样顺畅——基于教材教习作。观摩了她的习作课,再来看主题“让习作像呼吸一样轻松,游戏一样顺畅”,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她就是这么做的。她确实做到了。”</h3><h3>如此的课堂,令人羡慕,给人以享受,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方法出乎意料地简单:基于教材、基于教参、基于学情教习作。看似简单的方法背后实则是对文本对学情的深度挖掘。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发现(教什么),潜心于呈现(怎么教),诚实于实现(教过了、教会了、教好了)。</h3><h3>大道至简,悟者天成。</h3><h3><br></h3> <h3>图:黄娅玲、刘亚</h3><h3>文:何兰凤</h3><h3>指导:黄娅玲</h3><h3>组织:刘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