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张排寨位于湘西吉首市河溪镇319国道边。
</h3><h3> 张排寨老渡口原来在万溶江上,渡口下去百余米,才是峒河。
</h3><h3> 峒河发源于湘西花垣雅酉镇,途经矮寨、吉首、河溪、潭溪和洗溪,在泸溪县武溪汇入沅江,全长一百五十多公里。
</h3><h3> 万溶江发源于凤凰县天星山脉,源头之水多从溶洞中喷涌而出,故名。万溶江在张排寨注入峒河,总长不足百里,有可能是中国最小最短的江了。</h3> <h5>张排寨渡口地理位置图</h5> <h3> 一九五六年沈从文先生回湘西,可在他文章中,万溶江没写,吉首没写,甚至凤凰也没写……这让不少研究沈从文的人困惑,那次在吉首前后住了六晚,在凤凰住了四晚,《新湘行集》却写了“张八寨二十分钟”。
</h3><h3> 《新湘行集—张八寨二十分钟》不是虚构,写的就是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吉首市河溪镇“张排寨”, 沈从文乘坐的汽车从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方舟渡过,他则选择坐拉拉渡过河。
</h3><h3> 拉拉渡,即两河中间的水面上横贯一条竹缆索,套紧渡船两头,人用双手拉动缆索,来回渡人。</h3> <h5>张排寨拉拉渡</h5> <h3> 摆渡人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原来她比我小说中翠翠虽晚生几十年,所处环境自然背景却仿佛相同……”
</h3><h3> “她的双辫子大而短,用绿胶股缚住,眼睛真诚无邪神光清莹......两只手大大的,粗粗的,在寒风中冻得通红。”
</h3><h3> 和见过世面的老乡用家乡话聊天,一船人都感到十分亲切。不知不觉中,渡船就靠岸了。
</h3><h3> 只见那个摆渡的女孩子一声不响跳上石滩,用力拉着船缆,倾身向后奔,好让下船的下船,上船的上船。
</h3><h3> 这样的女孩子,对于沈从文来说,即熟悉又十分陌生,更亲切。</h3> <h5>沈从文先生在吉首</h5> <h3> 六十三年前,那个为沈先生摆渡的“翠翠”,现在花垣县城生活,身体硬朗得狠。沈从文先生到张排寨时,那时候是她帮妈妈在张排寨拉渡。
现在的张排寨渡口,渡船也没了,不需要“约有二十分钟耽搁”了, 开车,十几秒就可以从桥上驰过。<br></h3> <h3> 三湘古渡(25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