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几个月所走过的足迹,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围绕“激发学生兴趣,体现数学思维”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从内心体会到,课堂教学要有效,必须从兴趣教学开始,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经过年级组上课选拔,此次参加校级教研上课的有6位老师。安排两天进行活动,具体安排如下:</p> <p> 羊敏青老师的《有几只鸟》,通过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是对生活情境的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通过摆小棒(或图形)探索“7➕6”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 时,可以拆6凑7,也可以拆7凑6;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学习。</p> <p> 章嘉倩老师的《农家小院》创设“农家小院”里大丰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找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章老师循循善诱,孩子们大胆发言,课堂氛围融洽。</p> <p> 应泽圣老师的《滴水实验》,通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水会滴答滴答地顺着水龙头向下流,这样话就白白的浪费掉很多水资源呢?”一个问题开启了本课的学习。开始实验,计算;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进行解决,把估算渗透的淋漓尽致;真是一堂具有科学味的数学课。</p> <p> 胡彦超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从反馈前测,到让同学们想办法,再思考还有方法吗?从分到补到割补,方法越来越多,对这么多的方法分分类,比较相同与不同点;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计算出面积发现分的越少越简单。3个多月教龄的胡老师,无不显示沉着与大气。</p> <p> 徐俊敏老师的《圆的复习》,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回忆知识点,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复习使之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接着抓住重点,复习圆面积推导的多种方式,比较变与不变;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做</p> <p>认真听课,记录,思考的老师们</p> <p> 课后,所有数学老师关于这次教研活动的6堂课进行了评课和讨论。老师们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观点。</p> <p> 老师们一致的观点:</p><p>1.此次教研活动的6堂课,课堂氛围比以前好多了;</p><p>2.本次6堂课比以往更具有思维含量了;</p><p>3.本次上课的6位老师进步之快;</p><p>那是什么样的量变致使这样的质变呢?</p> <p>请往下看:</p><p> 早在学期开始,老师们就进行了年级组教研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一课多磨。最终在年级组中选取一位优秀的年级代表参加校级教研。</p><p> 而在两周前,这6位老师已经进行了说课环节展示,有大胆创新,直接说教学设计;有结合PPT动态展示;有板贴与说课相结合的……形式多样,但不变的都是那份认真。</p> 一年级的年轻妈妈羊老师 二年级的美少女章老师 三年级细心的丁老师 <p>四年级的应老师,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p> 五年级上进好学的胡老师,结合板书,一目了然。 <p>六年级温柔淡定的徐老师,利用图形的动态变化进行说课,成为一大亮点。</p> <p> 当然,这样的课堂和设计,并非是上课老师一个人的成果;这是整个年级组一次次磨课、讨论、修改、再磨的演变。一次次的磨课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在磨课的过程中虽然迷茫过、纠结过,但在不断地思索中,我们经历了团队的互帮互助共成长。</p> <p><br></p> <p>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数学组教师队伍的能力,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也为年轻教师的进步搭建了平台,更为全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保障。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相信每位参与的老师在活动中都有各自的启示和思考,我们会再接再厉,不断学习进取,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更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提升。</p> <p>撰稿:贾璐璐、饶巍</p><p>照片:全体数学老师</p><p>审核:朱敏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