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p><p>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地区,而焦作文化是黄河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焦作附近有很多名山大川 、风景名胜 ,有修武县的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而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 ;有“北方三峡”和“桂林山水”之美誉的——青天河风景区;有中国十大影视城的——焦作影视城;还有丹河峡谷等风景区 。说实在,我不是不喜欢游览自然风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历史人文景观,我觉得自然风景没有历史人文景观更让人有心灵震颤和心灵共鸣的感觉 ,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 ,而历史人文景观能把人带到那个时代 ,体验主人翁及其所在时代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历史演绎的精彩过程和令人充满迷雾和神秘的结果,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更能引起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秘和对人生的思索......所以 ,我旅行观光的第三站选择了温县陈氏太极拳的发祥地的陈家沟和司马懿故里两个地方。</p> <p>从韩愈陵园到陈家沟估计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陈家沟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西南角的清风岭上,以前不叫陈家沟,而叫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到了这里,随着子孙繁衍,陈氏家族成了常阳村的名门望族,又因村中有三条南北走向的深沟,于是常阳村更名为陈家沟。到了陈家沟村头,我打听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在哪里,热心的大嫂跟我指明了方向,便叮嘱车子不能停在那里, 我把车停在了一个胡同里, 步行前去, 主道铺满青石板,两边用鹅卵石围边,街两边是理发店、超市、餐馆等,进入祖庭的横街,接头是巨大的石牌坊,东面上书“拳源胜境”,西面为“妙契玄览”。街两边是服饰、旅游用品和太极拳用品商店 , 绿化带边是太极拳各招式的小石雕人像, 左边是“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再往前走就是太极拳祖祠,这里是太极拳爱好者和陈氏族人寻根问祖、祭拜先祖的重要活动场所,“太极拳祖祠” 正前方是陈式太极拳祖师陈王廷的高大雕像,后面立有两块大石碑:右边是晋将军王羲之书的一个“武“字,左边是眉州苏轼亲书的一个“德”字,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 两块石碑不是王羲之、苏轼为陈家沟祖祠亲书的, 因为他们两人比陈王廷早的多。这是后人为了装点门面拓写的,好象没有王羲之、苏轼的书法,祖祠会缺失点什么。不过、我看到了有苏轼的题字的碑文,心里很有些温暖,开车和歩行的带来的劳顿和饥饿感全无。苏轼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这次出来旅行, 拖箱里除了衣物、 充电器 、胡须刀等日用品 我就只带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著的《中国文脉》这 两本书 ,苏轼的睿智豪迈和余秋雨的浪漫博学令我神往,余秋雨称苏轼为“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可爱的人格典型”,“一位可爱的文化全才”。可见余秋雨是非常喜欢苏轼的,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有这两本书的陪伴, 我的旅行不会寂寞, 会更有激情,两本书象是“压舱石”,尽管几天没有翻看,心里觉得踏实和充实多了。</p> <p>从陈王廷塑像外往里走,依次是拳谱堂、祖师堂、扬德殿、耀武殿、祖林、太极阴阳石 ,往前走就是著名的“招熟”、“懂劲”、“神明”三座石门。“招熟”上面有福对联“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初练者,去僵求柔是不二法门。“懂劲”上写“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是好手”;“神明”上写“唯有五阴与五阳、阴阳不偏成妙手”。这三道石门象征着太极拳的三重境界。穿过招熟、懂劲、神明三道门,你就来到了八卦广场,地面上用大理石铺了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案,后面那栋五层建筑就是太极拳博物馆。博物馆坐北朝南,呈八边形,寓意太极衍生八卦,这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主题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太极拳的拳史、拳理、拳法。在展厅,展示了太极拳与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与哲学 、医学、养生、体育等关联的文字和图片;有很多哲人、政治家和名人的题字。余秋雨先生“中华大秘,藏于太极”题词更是显目。余秋雨先生在2015年到焦作考察黄河文化时指出“抓太极就是抓中国的核心文化”,可见太极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p> <p>太极拳是由太极和拳组成的,太极是太极拳的核心和灵魂,而拳只是其外在表现,太极理论博大精深,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具有健身,养生的功效,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练太极拳,是世界第一健身运动。近一百年来 太极拳得到了空前发展,技术不断演变,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很多流派 。主要有陈氏、杨氏、吴式、武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凭着对太极文化的兴趣,带着探究的热情 ,我一层一层的参观学习,驻足拍照,一直登上了太极博物馆的最高层 ,太极广场巨大的图案就象黄河浑浊水与洛水清澈的河水在巩义市汇合冲击成的巨大漩涡 ,浊清分明,黑白有界,太极图案中的两个黑白圆点就是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演译了太极的精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个陈家沟尽在眼底,登顶西望 ,司马懿故里充满迷雾,令人期待。</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温县,不去拜访司马懿老人家, 他会怪罪的 。导航至司马懿故里, 才发現上午曾走过部分路段, 原来它处于韩园和陈家沟的中间, 抱着浓厚的兴趣而去, 没想到大出我的意料,所谓的“司马懿故里”只在一个集镇的道路两边,有点简陋的设施,左边是司马懿展览馆 ,正门侧上挂了一个“共产党员学习教育基地”的牌子, 因是星期六 ,没有对外开放 ,想透过窗子探头往里看 ,因被窗帘遮挡 ,什么也看不见,只给人留下无边的猜测和憧憬......右边是立有“黄河文化第一村”的一个文化广场, 说是文化广场, 其实只是一个小型的休闲娱乐场所 ,估计只有四五百多个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司马懿的雕像在寒风中隐隐发抖,百度词条是这样介绍: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曹操任丞相后,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p><p class="ql-block"> 雕像的后三方围有十多块石碑, 是毛主席、 胡耀邦、 彭德怀、 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苏马懿的评价, 毛主席对司马懿评价很高,也很中肯,“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史说他坏,我看几手比曹操高明”,如果没有这些石碑的衬托, 司马懿的后裔将更加愧对司马氏祖孙三代 。司马故里简陋的设施与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起的作用是极不相称的。如果说韩园显得清冷,那司马懿故里简直就是凄凉。全国很多地方为了一个古代名人的的籍贯而争论不休,而温县却放着这好的资源不用,不能不令人遗憾。改用一幅对联作为参观司马懿故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上溯两千年,苍水东流,司马故里呈冬意 。</p><p class="ql-block">中兴二十载,绿昙北望,山阳古邑沐春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