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美食,无关乎食材的贵重与普通。遵自然之本,识配搭之性,兼刀下之功,形美味正,皆为佳品。</p> <p> 食艺于我,启蒙于平凡中热爱生活的父母。童年定格的美味,都是深藏于内心悠长美好的回忆。品尝过南北风味之后,母亲对家常菜的极尽想象和创意,至今仍是家中餐桌上挥之不去的主题。</p> <p> 初夏时节,用麦芽制作的麦酱,须小心在阳光下放晒二十余天方能保存。母亲说,带有阳光味道的麦香微甜是回锅肉的佳配。</p><p> 夏秋之交,制作豆瓣辣酱是一年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一碟上好的豆瓣辣酱堪称川菜的灵魂,其制作用料也极是讲究。当年的蚕豆去皮微发酵、薄皮少籽的红辣椒、麻香十足的新鲜红花椒、生姜、大蒜、适量的菜籽油和盐充分交融,经过夏日阳光的灼晒,独具特色的浓郁香味成就着川菜不可复制的麻辣鲜香。</p> <p><br></p> <p> 泡菜就不必多说了。无泡菜,不川菜;每一个川人都是善用泡菜的高手。一坛泡菜可衍生出酸菜鱼、鱼香肉丝、泡菜老鸭汤等一众名川菜。</p> <p> 咸菜似乎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咸菜面、咸菜凉粉、咸菜肉末拌时蔬于我是情有独钟,算是个人偏好吧!</p> <p>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每一份食材都源自于家里那片无所不能的菜地。在母亲的规划下,每一个传统节日都简单却极具仪式感。</p><p> 端午节的粽子须用新鲜的竹叶一起蒸煮;中秋的糍粑得提前半年计划,在本就不多的农田中种上一小块糯稻。腊月小年的到来,整个家里便充满了春节的气氛,家乡特有的黄粑会用木刻的盒子印上各式图案。自酿的醪糟马虎不得,是否清甜可是一家女主人的脸面;春节吃的花生蚕豆务必在小年夜之前炒好;冬至以后熏制的腊肉香肠在年夜饭开始品尝。</p> <p><br></p> <p> 川菜的特质不是辣椒和花椒的简称,更不是哗众取宠的菜名。取之于自然的独特配料和对美食的真爱,方才成就了川菜的一菜一味!</p> <p> 母亲离去已三十余年,在这个食材原料早已进入产业化的时代。我固执的坚守着这份挚爱,于每一个适宜的季节,亲手做着这些带着母亲余温而无可替代的寻常小食,在忙碌碌的人生中慰籍自己,温暖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