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志清: 常到书店看风景

群英谷

<h3>作者鱼志清</h3> <h3>常 到 书 店 看 风 景 </h3><h3> 作者: 鱼志清 </h3><h3><br></h3><h3>台湾女书人钟芳玲有句名言:“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店风景。”读来我也有同感。书店是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更是一座城市最为吸引人的一道风景线。因此无论到哪里,只要有机会,我就常到书店看风景。</h3><h3>常到书店看风景,是一种享受。我现在居住的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具有天然景致和人文风貌的书店遍布各个角落。众如得天独厚的西安钟楼书店、西安图书大厦、汉唐书店、万邦图书城,已成为西安的一种文化符号。每每引来不少重要书痴、知名作家、媒体主编和学者教授,每周固定时间到访。使得原本平凡的买书行为平添了不少刺激感,成了难得一见的书店风景。当你踏进书店,感到有一股强大的磁场。主题书架有作家、诗人和学者推荐的读本,你可以遵循着这些指导,揣摩他们的阅读心绪和生活品位。许多书店的文化沙龙、学术讲座和签名售书活动吸引读书的人前来观光,我就领略了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著名作家的签名售书活动和梁衡、肖云儒等学者名士的学术讲座,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有的精神享受。书店是城市文化氛围里的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走进书店,就意味着有了一脉书香、一派精神氛围,让无数读者切实感受到书店的魅力。古人说“秀色可餐”。可是孰不知这书香也可充饥。本想在书店内走马观花,快快浏览一遍,然后去解决胃肠之饥,可是不知不觉被书香所吸引,全然忘记腹中的饥饿。如此看来,这“肉香”敌不过“书香”。其实读书也如吃饭,吃饭是为了长身体,而读书是为了长精神,所以人们常将书籍比做精神食粮。人,也许就是靠着这两种物质的滋养得以成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赐的享受。</h3><h3>常到书店看风景,是一种熏陶。书店一向被人们视为传承文化的精神高地,承载文明的有效实体和提升素质的精神殿堂。她犹如一座时光博物馆,记载城市沧桑的历史,见证城市的生命和性格,刻下城市的历史与记忆,展示城市深厚的阅历;她又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散发着独有的光芒,成为有质感、有温度、有生命印迹的特殊空间,给爱书人留下了十足的天地和温馨的感觉。人们在满盈书香的斗室里寻找挂满桂冠的前辈古人,观赏当代文学界牛耳的笔耕名士,享受着别人的文字和思想,印证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童心便有爱书癖”的佳句,在读书人心中留下了温情和爱的记忆;她还如人们精神的“第三地”。爱书的人怀着热爱、怀着感恩、怀着清醒,按照内心的真实想法,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书籍给了人们精神和灵韵,读到那些触动、温暖和感动无数人的书,心里就感到饱满和安然,思想就会受到熏陶。正如一位年轻的读书人说的:“一个书店的灵魂,不仅仅是靠书的熏陶,更有源于读书种子的每一次流连忘返。城市的灵魂,也就在书店的艰难前进中慢慢得到培养和熏陶。”</h3><h3>常到书店看风景,是一种乐趣。常到书店看风景的人,当你踏进书店的瞬间,那种兴奋、那种随意、那种乐趣油然而生。他们向往的是那种看上去很美、翻起来很累的淘书乐趣。那是津津乐道的去处,也是流连忘返的所在。人们在走动、翻阅、徘徊的思绪中,每一本书都有想述说的过去,每一个人都能感到从容阅读的现在,每一束灯光都想暗示无法预知的未来,心底里慢慢流淌着挥散不去、排遣不开的乐趣,达到“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的能量;常到书店看风景的人,对书店有一种说不出的眷恋。这种眷恋,不仅来自书香气息的着迷,还来自对书的细淘慢猎的心里满足。读书人买书怀着学以致用的理性,而爱书人则往往只为满足收藏愿望,将溃不成军的将士收编为自己的队伍,站立在自己的书架上阵列肃然,也是一种乐趣和痴心气概,达到“安得开门对绝景、更思筑室藏奇珍”的满足;常到书店看风景的人,图的是一种休闲,一种乐不思蜀的盘桓。踱入书店,如入宝山,里面的书山就形成了一种强烈充实的拥抱感,仿佛要把你迎进美妙的新天地。当你在一排排书架间随意走动和浏览时,顿时有一种温馨扑面而来,这也许就是书籍对于爱书人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冲浪,仿佛空气中都氤氲着知识潮湿的水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赐的幸运,达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意境。</h3><h3><br></h3><h3> (本文作者鱼志清,1968年入伍,曾担任164团宣传股长,陆军55师宣传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老战士》杂志原社长兼总编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