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图为作者:赵锦慧</h3> <h3>作者简介: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人。山西省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公文撰写多年,钟情于写作,喜欢旅行与探索,深信文字的表达即心灵的诉说。发表于多家省内外报刊的文章近百篇。诗文被收录于《情感咖啡屋》和《人间四月天》,2018年作品《路上春色正好》由出版社出版发行。 <br></h3> <h3>包利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签约作家,专栏作家,中高考热点作家。文章连续十年被超过30个省市选入中考试卷,五十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已出版《半亩云》《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不能跳舞就唱歌吧》《所有寂寞都藏着眷恋的光》《写在水上,写进流年》等近三十部作品。<br></h3> <h3>生命里的点滴关情
包利民
<br></h3><h3>在经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迁之后,每个人在回望岁月的那一头或是回望曾经的驻足之地时,心中都会升起许多的感慨。在多情的目光中,时空的变换,不能掩埋一沙一石之细、一草一木之微,它们在记忆里闪烁如星,映亮了太多的时光和心境。
<br></h3><h3>当我们的心与那些点滴相遇,便会生长出丛丛簇簇的感动,汇集成暖暖的海。而当我们看到一些描写,偶有触动,就像打开了生命中的某扇门,旧时的风月立刻将我们围绕。喜欢那种亲切感和共鸣,在别人的故事里开启自己的回忆,是读书的最大乐趣和收获。
而在这个初夏,阳光正漫天洒落,就如心里萌生的暖意。因为手中有一部书稿,是赵锦慧的《路上春色正好》。起初这个书名让我想了好久,想象着会是怎样的一本书,既在路上,又有春色,还正当好时,都是美好的意象,还未展卷已先自神飞。
<br></h3><h3>及至开始看每一篇文,心便沉入其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生命深处的诸多美好。想想在我们走过的路途中,有多少事物都蕴含着一份情感、一种流连、一段故事。于是就成了心心念念的眷恋,成了时时处处的回味。
比如儿时的某些食物,无不深蕴着一份亲情;而“时光里那卷旧门帘”,却隔不断风月隔不断过往;甚至少年时贪睡的清晨,母亲扫地的声音,都在心底美如天籁;母亲红比枫叶的“红衫”,依然燃烧着岁月的深情;而母亲卖掉的嫁衣,却又怎样触痛着一颗颗柔软的心灵;一个“储爱罐”里,收藏着多少平时忽视的爱和温暖;而且在寻常的烟火人生里,那么多的片段,都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展现,生长着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热爱。<br></h3> <h3>只第一辑“一路葱茏,唤醒光阴”,便把我的心绪点染得缤纷无比,如窗外开得正好的花儿。每一个字都像是落在心湖上的雨滴,层层世事,叠叠情思。即使一个不喜欢怀旧的人,也会于其中品咂出一种透着沧桑的况味。</h3><h3><br></h3><h3>有时候,我们会喟叹于匆匆游走的风景,路过了太多的四季。可是,总有一剪时光,会在我们心上镌下深深的印痕。</h3><h3><br></h3><h3>就像五月的槐花香,就像盛夏的果实,就像八月入梦的荷香,就像十一月奏鸣的风,都是入眼而经心,洇染着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就像春天的信使,就像初夏的丁香,就像秋天的菊和红叶,就像冬天的雪和梅花,四时的流转,却是佳兴如云,载满了幸福的雨。</h3><h3><br></h3><h3>第二辑“一段时光,渐次花开”,文字如一颗颗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仿佛只是刹那间,便开满了花朵,芬芳着无边无际的美与暖。</h3><h3><br></h3><h3>一生之中,我们要走过多少地方,才能找到梦想中的家园?而在奔走中的我们,也终于渐渐明白,途中那些擦肩而过的风景,其实就是真实的存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欣赏风景而去让脚步与大地相接触,而那份欣赏却只是用眼睛,很少用心灵。而当风景与我们的心相逢时,才是真正的来过,真正的拥有。</h3><h3><br></h3><h3>所以第三辑“一种思念,萦绕心头”,说的思念,不只是对家乡景物的思念,更有对所历风景的追思。唯有一颗心曾经与风景相逢,才可以说得上是思念,否则,只是经过而已,连足迹都不曾留下一个。</h3><h3><br></h3><h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与风景相映成趣。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百看而不厌,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感动的却是自己的心。万卷古今以销永日,是多么静美的情景,连时光都在身畔泛着涟漪。全书的最后一辑“一卷书香,缱绻芬芳”,在关于读书的感悟和感想中,在对书的解读和体悟中,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看到了许多美好的存在。</h3><h3><br></h3><h3>我想,赵锦慧的这本书,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久违的世界。不管你在哪个季节遇到这本书,请不要错过。如果你想重逢许多失落的美好,那么,就打开这本书吧,准备好一颗感动的心,去走进一个深情的世界。</h3><h3> </h3><h3>2018年5月于小兴安岭</h3> <h3>
李太阳,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
<br></h3> <h3>情山有路文为径
李太阳
</h3><h3>收到为赵锦慧的散文集《路上春色正好》写序言的邀请时,是初春,那时田野的花还没开,只冒出了一丝花色,柳树还没发芽,只裹上了一层淡淡的融黄,在看她的文章时,不时的眼前的书和窗前的景会融为一体,正是“文从景中来,景是文中意”的最好诠释。
<br></h3><h3>《路上春色正好》收录她近年来发表在各大报纸和刊物上的近百篇文章,言辞大方又不失优美,语言灵气又稳重朴素,在文章之初不显山水,到末尾却出乎意料,在小处着笔,却意味深远,有一种曲径通幽的趣味,写作好像也就是如此,细微的小事,在作者笔下,都能博古又通今,一草一木都是她眼里的风景,一山一水都能在她的笔下成文。俗话说:文如其人。我在《路上春色正好》中读到了不只是文如其人,更是文如其心,赵锦慧在她人生的不同阶段写出的作品气质大不相同,文中一眼就能看到,她十年前的作品,就像一个黄毛丫头,文字简单平淡,读来象是一杯白水,却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情节,她当下写出的作品,一读就开了心扉,从中能品出细致生活的浪漫,不过我在文中还是看出了她写作二十余年来的成长痕迹,书中不乏有她幼年的回忆,也有她父辈的经历,还有些难以释怀的感悟。身为土生土长的平陆人,成年后一直旅居在外,即使这样我还是在读她的第一篇文章时就清晰地回到了我的童年,也似闻到了麻花的香味,那时的麻花好像只有过年才能吃的到吧;久居城市的我,看她写的五月槐花香,看到了花,看到了蜜蜂,听到了山里的风声,又一次回到了吃着母亲做的槐花菜的少年;还有让她至今还念念不忘的母亲的香椿饭,叙述简单却让人难以忘记,故事那么平常,却那么勾人,引人回到使人念念不忘的从前。
</h3><h3><br></h3><h3>
<br></h3> <h3>
在赵锦慧的书里我看到最多的是亲情,与父亲的赌气,与母亲的眼神,与丈夫的温存,与孩子的亲近,与奶奶的不舍,她写的亲情象是一眼泉水,潺潺不倦,流过了她半生的日日夜夜,浸润着她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那些枝枝桠桠象是长在她的心上,又象是一幅生活长卷,慢慢打开时,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景致,有儿时奶奶费尽心思做的米旗饭,香甜可口,豆香弥漫;有舅舅苹果树下的一巴掌,打的她哭着哭着就笑了;也有趴在炕沿上吃的青白分明的饸烙面,虽是寒冷的冬天却热闹非凡;更有浸满了母爱的椒香油疙瘩,麻麻花椒香温情脉脉长;还有奶奶鏊子里溢出的榆钱饼香,榆钱香浓思念更浓,其实亲情何尝不是如此,在生活的小事中层出不穷,源源不断,读她的《母亲的嫁衣》初看时不免有些恍惚,看到最后才明白,这一定是她某位朋友的故事,深情中透着淡淡地忧伤,还有些少年时面对人生挫折无力的挣扎与不屈,好在,一切都好起来了;她写的《红椒泡莲藕》看似只一道菜,却是一种情,一种夫妻间的包容与爱护,体谅与相偕。
<br></h3><h3>《路上春色正好》全书近百篇文章,都是琐碎细小的事情,是我们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或者将要经历的人生体验,在至美至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之外,她书写了对生她养她的家乡的热爱,在她的文章中,故乡的春天,是“是从蕊中溢出来的淡淡花香,当然也是从山里挣扎了一冬,破土而出的争先恐后,带着土里的甜味,还带着深水的甘,那一抹没来由的绿,没来由的征服了一切。”;她眼中的夏天是“开满繁花的似锦”,更是“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还是隔着时空那久远地眼神中的温柔,更是不由自己从嘴里哼唱出来的儿歌民谣;秋色从天边来的时候,它的文章里满是东山上秋叶的红和山里的风云雨,她认为它们是“倾尽所有的缠绵与季节唱响的一首梵音或宋词”;更是那等了许久的情话,与季节、与树木、与自然,时而风姿、时而绵软、时而娇嗔;然而我却没有在她的文章中看到冬的冷来,她的冬好像也是温暖的,绵长记忆里那碗包面汤,时光深处的饸烙面,还有给舅舅的皮草大衣,和姑姑、姑父忙碌着做饭的身影等等,它们看似安静地躺在书里,不声不响,却又富有生气。
<br></h3><h3>我与赵锦慧迄今为止,未曾谋面,可是却从她的文章里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儿、妻子、母亲、儿媳的所有感受,我想她的生活是自由的,当然了这个自由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她在写作时自由的延展自己生命的厚度,她在旅游时自由地放任心灵的成长,她在读书时自由地书写感悟和体会,她的文章读来每每让人觉得这是个邻家女孩或是久违的朋友,她经历过的挫折和病痛,感受过的亲情和温暖,或许我们正在经历和感受,她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是我们每一个人血脉深处时常涌动着的纯朴与孤独。
<br></h3> <h3>杨晨蕲,湖北黄冈人,省级作协会员、书协会员,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先后在电视台、大型企业担任过播音员、宣传部长、企业报总编、副总裁等职务。有数千篇新闻作品在报刊、电台刊播,有上千篇文学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
</h3><h3>其以散文、纪实文学写作见长,代表作《长不大的儿子》《三江水寨》等大量散文已经被编选出版,部分作品被重点大学图书馆收藏。<br></h3> <h3>只要保有花开的信念</h3><h3>陈清贫 </h3><h3> </h3><h3>听闻赵锦慧要出文集了, 我很欣慰,也为她感到高兴,我记得她是2016年7月份加入写作培训班的,多年来一直坚持写作的她,在加入培训班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频繁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h3><h3><br></h3><h3>《路上春色正好》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赵锦慧近年来发表过的近百篇文章。其中,有写美好情感的,也有写俊美风光的,更有她对生活、对世事的思考。记得她的第一篇破冰文章是给班委袁忠喜的新书《幸福清味》写的书评,发表在《山西日报》上,那次的发表对她是一个不小的鼓励,她也是从这篇文章开始写书评的,不但写得很好,发表的也很多。我一直鼓励学生,写作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写才能有所进步,有所突破。赵锦慧进培训班20天就发表了文章,这离不开她认真学习的努力,也离不开她趁热打铁的实践,更离不开她一直有着的坚定信心,这才使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发表的书评文章,占到所有发表文章中的半数之多,在她发表的众多书评中我记忆最深的是她写的《用爱做画 画一座爱城》,是为年逾90的饶平如纪念他和妻子60年相知相伴而手绘的书《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所写的,文中把饶平如对妻子的爱意娓娓道来,不赘述,不华丽,平凡普通伉俪情深却从字里行间涌现出来。还有她用朴素真挚的笔触写的《一碗白粥品人生》,把《戒嗔的白粥馆》中细述的人生况味细细述说,让人明白处处真意、琐碎清淡的生活中也有诸多哲理无处不在,在时光的一隅等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和聪睿的心灵去发现它。</h3><h3><br></h3><h3>从《路上春色正好》中我能看出赵锦慧是一个有性格、有思想、敢想敢为的女子,她的文章时有言辞犀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阵式,也有唯美清丽,让人柔肠百结的时候,更有引古抒怀,放空自我的情绪,她写的情感文,往往能以小见大,普通的事情在她的笔下变的富有哲理,一粥一饭也有了深度,一次游玩也有了升华,她写的《婆婆的馄饨面》让我记忆犹新,一碗面消除了婆媳之间的隔阂和生疏,拉近了异地的亲情,也彰显出老一辈人的生活智慧;她写的散文《八月荷香入梦来》是她发表的文章中第一篇写景散文,我还记得是发表在《山西工人报》上,文中的景致优美典雅,写出了荷的香,也写出了她对荷的不同情感,更表达了从古至今荷对自然对人的不同情致,使人在读时每一句、第一段都生出许多的遐思,当然那些意像是和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的。</h3> <h3>
毋庸置疑,赵锦慧现在的作品,摒弃了许多功利的世俗,多了一些内心情节的表达,读来让人感觉生活这般美好,阳光如此明媚。如何能更好地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不同世事的感悟,对故乡文化底蕴的无限眷恋,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出来,是她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我想现在的她她即使看到一棵即将枯萎的树,或是一朵已经萎谢的花,也会生发出正能量的感悟吧!记得她写的《红叶千千结》有这样的句子:“我独爱那种被虫噬过的叶,满是沧桑的脉络和颜色,缺的边缘或小或大的印迹,表明它曾被另一个生命亲吻过。”叶虽然落了,生机却还在,生命的过程留了下来,清晰可见。还有她写的《一个人的生日宴》满腔亲情从纸上流淌出来,不饰粉黛、脉脉含情,轻描淡写中涌出了人生难得几回聚的深意。看她的《只争朝夕》时,猝不及防地就被“人生除了死亡是已知的必然,还有多少未知等待我去发现,还有多少时间允许我去浪费,把自己放在浩瀚的宇宙中想一下,我微弱的象没有来过一样。”这句话击中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赵锦慧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就在这样的语句里慢慢生长出来,逐渐繁茂和灿烂。
<br></h3><h3>写作是一方沃土,在这方沃土上,经过辛勤耕耘,漫洒汗水,能长出融融细草,也能开出灿烂花朵,我有理由相信赵锦慧在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在写作这方沃土上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来。
2018年5月15日于武汉
<br></h3> <h3><br></h3><h3>陈清贫,原武警中尉,《知音》杂志主任记者编辑。现为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校长,武汉陈清贫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蝉联2006、2007两届新浪中国博客大赛年度总冠军,创立“行星撞毁说”,著有《我的情人失落在6000万年前》《一个中国军人在越南的奇遇》《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写稿赚钱18技》《玛雅星空》《太阳骑士》等著作,是集作家、编辑、记者、军事评论家、天文学家等于一身的写作老师。由陈清贫创办的写作培训网校,迄今已历时10年,在散文、小说、诗歌、纪实特稿、剧本等各种文体写作培训中积累了丰富成熟的经验,已经孕育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