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夏,<br>我与夫人重走了一次茶林场。<br>当来到茶厂————<br>我曾经工作生活了近7年的地方,<br>惊呆了。<br>宿舍、车间、食堂、锅炉房,<br>原有的一切几乎荡然无存。<br>只留下一框虚设的大门洞,<br>与一大片蔓草丛生的旧址。<br> 见到如此惨状,<br>我的心开始隐隐作痛。<br>拿相机的手开始颤抖,<br>颤抖得有些厉害,<br>以至于把那张大门洞的照片拍斜了。<br> 缓了缓神、调整了一下心态,<br>才把相机拿稳,重新拍了一张。<br> 还好,<br>那栋我们一起参与建造的新宿舍楼尚在。<br>只是前面添了一堵墙。<br> 我缓步地登上了熟悉的、<br>曾经居住了多年的三层楼。<br> 俯瞰着整片茶厂的旧址,<br>草漫漫兮、一片荒凉。<div><h3>这个时段应该是制茶大忙的季节。</h3><h3>可全然没有了当年来来往往、穿流不息的送新鲜茶叶的拖拉机大军,</h3>也没了锅炉房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br>以及车间内外昼夜不停的、汗流浃背的、劳作大军的身影。<br>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br>一切仅在脑海里记存。<br><h3>忽然,看见当年宿舍门前的那两棵龙柏长大长高了且依然碧绿。</h3><h3>现在的一排红瓦房应该是重建的吧?</h3>那间稍高的房子处,<br>最先是茶厂与外界的通道,<br>连接农机厂与去场部的公路,<br>后来封了、改建成食堂了,<br><h3>于是就有了东边的通道与茶厂大门洞。</h3></div> 回沪后,<br>我一直想要做个当年茶厂的复原模型。<br>今年高温酷暑之季、深居简出之时,<br>呆在家里动手了,<br>靠着当年的记忆,<br>一个个、一幢幢大概其的制作着。<br>下面是从三层宿舍楼上、<h3>模拟俯瞰茶厂当年的模型图。</h3> <br>这幢两层楼,<div><h3>前面是收青棚,</h3>底层是滩青场、二楼是成品仓库。<br>每天做好的成品茶叶,<br>都要从烘干房一袋一袋的背上去。<br>一茶季下来,还要拆包打堆。<br>弄得大家个个灰头土脸、<h3>满鼻子的茶末茶绒。</h3></div> 这是锅炉房、与揉捻车间楼。<br>揉捻车间上层是萎凋车间。<br> 这是早期的南北宿舍区,<br>中间偏西的是厕所。<div><h3>现在想想,</h3>要是当年就提倡厕所革命那该有多好啊。<br></div> 这是一幢北宿舍。<br>看看想想你曾住哪间房。<br>旁边的那幢是茶友们戏称的724号,<br>三班的女茶友与男茶友分别曾住。<br> 这是一幢南宿舍,<div><h3>紧靠着锅炉房,</h3><h3>不曾住过女茶友哦,</h3>男茶友们想想你曾住第几间房呀。<br><h3>门前的那棵高大的泡桐树下,</h3>曾是茶友们晚饭后聊天、娱乐的所在。<br></div> 锅炉房后水塔下,<br>曾是简陋的男女浴室。<br>别看简陋哦,<br>当年茶林场有浴室单位应该不多吧。<br>就凑合着很受用的。<br> 现在时兴航拍,<br>我也模拟航拍一下模型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