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主题活动的由来</h3><h3> (一)主题活动的生成</h3><h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现在的孩子对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了解越来越少,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与入侵,使幼儿对过洋节、吃洋快餐倒更加热衷。</h3><h3> 为了使幼儿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艺术,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美,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班特地利区域游戏,将区角布置成“中华民俗一条街”。有编织、剪纸、国画、搅搅糖、捏面人等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让幼儿在做做、玩玩、逛逛的过程中充分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祥和的气氛,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关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h3> <h3>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h3><h3> 1.通过创设环境,让幼儿在民俗的氛围中欣赏国画、剪纸、编织等传统民间艺术,了解中国民间习俗。</h3><h3> 2.通过区域游戏,让幼儿去亲身亲手接触民俗,更深入了解、喜爱民俗文化。</h3><h3> 3.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h3><h3><br></h3> <h3> 二、主题活动的准备</h3><h3> 把民俗搬进幼儿的游戏,民俗在区角环境中的再现。<br></h3><h3> 1.创设富有班本特色的区角,让幼儿体验传统民俗。</h3><h3> 2.各个民俗的细化和凸显,目的是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将自己对某个节日的理解,通过具体的操作得以升华和创造。</h3> <h3> 捏面人</h3><h3> 也称面塑是一种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h3> <h3> 剪纸艺术</h3><h3> 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h3> <h3> 棕榈草编</h3><h3> 采用树叶、草叶编制物品,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手工技艺,它纹理清晰,门类繁多,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h3> <h3> 搅搅糖</h3><h3> 是一种主要以白糖为原料制成糖类食品。传说中的"绞绞糖"其实就是糖稀。也有地方叫"拉丝糖、绞丝糖、唆啰蜜"。</h3> <h3> 三、开展富有本班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文化。</h3><h3> 我们从儿童自身出发,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內容,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递进性、层次性。</h3><h3><br></h3> <h3> 大班艺术活动:《捏面人》</h3><h3>活动目标</h3><h3> 1.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特征。</h3><h3> 2.能够根据形象特征,使用团、压、捏、搓等方法进行八戒形象的制作。</h3><h3> 3.乐意参加彩泥制作活动,体验成功、学会分享。</h3><h3>活动准备</h3><h3>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h3><h3> 2.彩陶泥、挂件、烤箱、部分头饰</h3><h3>活动过程</h3><h3>一、歌曲《捏面人》导入</h3><h3>二、制作过程</h3><h3> 下面就请宝贝们伸出你的小巧手和申老师一起来做</h3><h3> 师生同步(演示):</h3><h3> 1.做脸盘:取稍大一块橘黄色的泥放在两个手心中团一团,团成圆形,压一压,(不要压得太扁)八戒的脸盘就做好了。</h3><h3> 2.做耳朵:猪八戒肥头大耳朵,耳朵做的时候稍微大一些,取出两块大小差不多的泥,先一起做一个耳朵,将你团成椭圆形,用一个手指轻轻的压扁,一个耳朵的形状就出来了,然后,粘贴到八戒脸盘中问偏上一点的地方,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个耳朵做出来,做出的两个耳朵形状要差不多吆</h3><h3> 3.鼻子有些长,先取一个就黄色的彩泥,团成圆形直接粘到脸庞中间偏下点的地方,再团一个粉红色的园放在黄色园的上面做鼻子的鼻头。</h3><h3> 4.眼睛:再取两小块黑色的泥,取其中的小块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轻轻念一念,做八戒的眼睛,放在鼻子的上两侧,用同样的方法做出另一只眼睛,粘贴上。做时,我们可以做成直线,可以做成弯弯的月牙形,也可以做成两个小圆。</h3><h3> 5.嘴巴:取一点玫红色彩泥,用食指和拇指轻轻的撵成月牙形做八戒的嘴,紧贴鼻子下方粘贴上。</h3><h3> 6.帽子:捏一个黑色三角形做八戒的帽子,冒顶不要做得太尖)因为八戒不听师傅的话,被观音菩萨给带上了紧箍帽,所以搓一根细长条做紧箍咒,再搓一根短一点的长条,从中间非别弯向两边粘贴到紧箍咒上,紧箍咒帽就做好了。</h3><h3> 7.穿洞:最后用牙签,在鼻子上轻轻穿两盛个孔,作八戒的鼻孔,好让它呼吸空气,在帽子上方穿个洞,等我们烤完之后好把它挂起来,这个洞要穿的大一些。宝贝们在伸用牙签时一定要注賁安全。</h3><h3> 四、游戏:</h3><h3>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跟随音乐边唱边跳起来。</h3><h3> 高不高兴?更好玩的还在后面呢,下面请宝贝们静悄悄的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请宝贝们不要找自己捏的那一个了,因为在烤的时候给打乱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互相看爱会好不好?(好)看看你面前的八戒变乎年吗?这是经过烘烤的,这个猪八戒可只能看、只能玩,可不能吃哦。</h3><h3> 五、整理、穿链</h3><h3> 每人拿出一个钥匙链,先将小扣从帽子上的孔中穿出,用钳子捏紧。</h3><h3> 六、展评、分享</h3><h3>做好的宝贝请拿着你的钥匙扣到申老师这里来,把它们高高举起也给下面的老师看看好吗?宝贝们真是太棒了,抓紧时间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表扬表扬自己吧。。。</h3><h3> 七、课外延伸</h3><h3> 送完的宝贝请到申老师这里来,我这里也有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用彩陶泥捏的,漂不漂亮?。。。你还想捏什么?。。。都可以的</h3> <h3> 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剪纸》 </h3><h3>活动目标:</h3><h3>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h3><h3> 2.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h3><h3> 3.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h3><h3> 4.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h3><h3>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h3><h3>活动准备:</h3><h3> 1.窗花成品。</h3><h3> 2.剪刀、彩纸、勾线笔。</h3><h3>活动过程:</h3><h3> 一、 欣赏、讨论。</h3><h3>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h3><h3>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h3><h3> 2.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h3><h3>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h3><h3> 3、 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h3><h3> 二、 教师演示</h3><h3> 1.演示剪纸步骤</h3><h3>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h3><h3> 三、 幼儿操作</h3><h3>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h3><h3> 四、 展示欣赏</h3><h3>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h3><h3> 五、活动延伸</h3><h3>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h3><h3>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h3> <h3> 大班美术编织活动《小蜗牛》</h3><h3>活动目标:</h3><h3> 1.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编织好的3股稻草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h3><h3>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态度。</h3><h3> 3.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草编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h3><h3> 活动重点:学习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圈缠绕并粘贴好。</h3><h3> 活动难点:能找到正确的位置缠绕毛线做为小蜗牛的壳。</h3><h3>活动流程:</h3><h3> 一、用编织完成的项链导入活动<br></h3><h3> 1. 向幼儿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br></h3><h3>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br></h3><h3> 2. 引导幼儿讨论蜗牛是怎么做成的。</h3><h3> 师:你们喜欢这只蜗牛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引导幼儿认识编织材料)</h3><h3> 二 、帮小蜗牛找壳</h3><h3> 1 .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h3><h3>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h3><h3>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h3><h3> 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br></h3><h3> 三、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稻草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br></h3><h3>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稻草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稻草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br></h3><h3> 1.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h3><h3> 师:稻草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h3><h3> 2.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br></h3><h3>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br></h3><h3>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h3><h3> 四、谁的壳最漂亮</h3><h3>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br></h3><h3>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br></h3><h3> 实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br></h3><h3>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认识编织材料。<br></h3><h3> 在游戏中结束活动,感受编织带来的乐趣。</h3><h3> 五、课后延伸</h3><h3>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草编动物。</h3> <h3> 大班语言活动:《小熊买糖》</h3><h3> 活动目标: </h3><h3> 1.感受情节中的诙谐与幽默,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 </h3><h3> 2.能根据正确记忆复述并进行表演。 </h3><h3> 3.知道记忆的重要性,学习一些记忆方法。</h3><h3>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h3><h3>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h3><h3><br></h3><h3> 活动准备: </h3><h3> 1.情景表演《小熊买糖》。 </h3><h3> 2.实物:搅搅糖、太阳糖、木棒。 </h3><h3> 活动过程:</h3><h3> (一)、开始部分:游戏《我教你做》 </h3><h3> (1)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来运动一下,好吗!老师教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例如:小鸡,小狗,小兔,小猫。 </h3><h3> (2)教师逐渐增加难度,从一个动作逐步增加到两个,三个动作。例如:学小猴,学大象,学小鸭。 </h3><h3> (3)鼓励幼儿挑战自我,跟着音乐模仿四至五个动作。</h3><h3> (二)、基本部分: </h3><h3> 小朋友你们的记忆太好了,可是有一只小熊记性很不好。有一天,妈妈叫它去买东西,却闹了一个大笑话。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h3><h3> (1)幼儿观看情景表演,了解故事情节。 </h3><h3> 小熊第一次购物,教师提问:</h3><h3> 1.妈妈请小熊买什么东西。出示图片。</h3><h3> (小结:买搅搅糖)</h3><h3> 2.小熊不是背得很熟吗?怎么会忘记呢?</h3><h3> 3.最后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出示图片。</h3><h3> (小结:买了玩具)</h3><h3> 4.妈妈看见小熊买错了,怎么说的?</h3><h3> 5.妈妈又让小熊去买东西了吗? </h3><h3> 小熊第二次购物,教师提问:</h3><h3> 1.小熊第二次去买东西,买对了吗?它又是怎么忘记的?</h3><h3> 2.结果买了什么?出示图片。</h3><h3> 3.妈妈看见小熊回来,表情这么样?</h3><h3> 4.妈妈怎么对小熊说的? </h3><h3> 表演最后一部分,教师提问:</h3><h3> 1.第三次,小熊买对了吗? </h3><h3> 2.可是故事的结尾是什么?</h3><h3> 3.最后小熊的记性好点了吗?</h3><h3> 4.看了这个表演,感觉这么样?什么地方好笑?</h3><h3> 5.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熊?</h3><h3> (粗心,丢三落四)</h3><h3> (2)帮帮小熊。 </h3><h3> 1.你们认为记性差是好还是不好? </h3><h3> 2.为什么小熊记性不好? </h3><h3> 3.你们有没有像小熊那样经常忘记事情,惹出一些麻烦?幼儿自由讨论。 </h3><h3> 4.谁有好的办法来帮助小熊改掉这个缺点?</h3><h3> (3)情境游戏 </h3><h3> 一个小朋友卖搅搅糖,一个小朋友当熊妈妈,一个朋友当小熊,重温故事情境。</h3><h3> (三)、结束部分: </h3><h3> 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棒,知道做事要专心,也认识了什么是搅搅糖,下课后我们可以一起分享搅搅糖。</h3><h3> 课后延伸:</h3><h3>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谈谈小时候吃搅搅糖的感受。</h3> <h3>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h3><h3> 我们结合本班的课题研究,尝试让民俗引进我们的班本课程,引导幼儿感受民俗,使孩子们得到陶冶,传统得到延续。<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