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 悠悠五十载…记忆衡山

冯春海

<h3>武江加衡山,工龄四十三。退休回家转,不觉已十载。时常旧梦起,念想总不断。</h3><h3> 武江已破产,衡山也“玩完”。重组名虽改,始终难断缘。前去转一圈,一别竟十年。拍了些照片,带你回从前。</h3><h3> 遙望从前事,难忘那流年。投奔大“三线”,壮志情满怀。上班干满点,工作不畏难。精打又细算,为国聚钱财。大家都一样,在岗尽使然。当年俊小伙,如今成老年。</h3><h3> 退出原单位,好多已失联。搭上岁月车,有的再难还。人生只一次,身体是本钱。留住健康在,安享度晚年!</h3><h3> </h3> <p>电动拉闸伸缩门,还有门柱子上挂着几块象征地位荣誉的金属牌子,十余年后再次所见,仍然很是养眼。但门里落了一地的秋叶,枯黄而薄,又显得有些萧条。</p><p>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无数个星转斗移,我们一生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我们几十年的光阴就是在这大门里度过的。它关不住时光,却关住了我们的岁月!</p><h5> 上图为2007改造后的衡山厂大门</h5><h5> 下图为改造前的衡山厂大门(攝于九十年代)</h5><p><br></p> <p>想起十年前,我从这厂大门进进出出整整三十年啊…… (视频)</p> <p class="ql-block">不枉昨日,和《衡山厂》来个合影,这也许是最后的告别。通过改制、迁址、合并、重组和改名,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衡山”厂名,终于星落银河,葬于流年!</p><p class="ql-block"> 而工厂名称的这几个铜字、总公司金属喷漆微章和工厂微旗,都是本人在十多年前的厂大门改造时找单位订做的,也自然情深。只是后两样由于天然的力量有些褪色,但还是释放出了工厂深厚的文化气息!</p> <p>据传“衡山”厂名的由来,是由当年策划、选点、筹建等三方会议(国三办、六机部和沪东厂)在《上海衡山饭店》召开而得名。</p><p> 一路走来,“国营衡机械厂”的厂名伴随着我们许多年,不象在万的其它兄弟厂,都曾改过厂名、都曾冠以“四川”面世过,唯独我们一直坚持着“国营”的“神密”。直到重庆直辖后,我们才冠以“重庆”替代“国营”变更了过来,成为“重庆衡山机械厂”。</p><p> 无论厂名怎么改变,无论离厂有多少时间,但热爱工厂的心,我从来就没有动摇过!</p> <p>国营衡山机械厂 (486厂),通讯地址:四川省万县市第010号信箱,于1966年3月从上海落户到当时的四川省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当年7月20日在原东风公社(现熊家镇)的新胜第1一8生产队(现古城村)和东风第6生产队(现响应村)的部分土地上正式动工,隆隆炮声惊醒了沉睡的土地…… 1969年,一个占地178亩崭新的衡山厂在这里诞生了。</p><p> 我们多么希望工厂能一凡风顺啊,可是由于国际形势趋缓和市埸经济的风狂雨骤,加之建厂时带来的先天不足,1985年工厂被国家列入首批121个单位进行“三线”调整(先于在万的其它兄弟厂),直到1988年,工厂调整基本结束。</p><h5> 中图为三线调整文件和本人选写的《远去的记忆》一书有关三线调整章节摘要</h5><h5> 下图为现在的熊家镇古城村委会办公楼</h5><p><br></p> <p>工厂分两地调整:计划350人去“重庆五洲实业公司”和以及所属的“五洲电冰箱厂”(2001年均破产关闭),其余留万继续生产,同时为解决部分留万职工在市内的住房问题:计划在万投资188万元,新建82套、建筑面积4985平方米(重庆计划投资481万元、建筑面积12360平方米)的往宅,资金来源“拨改贷”加补助。</p><p> 以便早日开工,1988年4月本人奉命进京,到总公司、建设银行总行落实贷款指标和补助具体事宜,后赶回成都协调“省三办”和省建行,下半年随即顺利开工。</p> <p class="ql-block">三线调整,实际去重庆260余人、留万330余人左右;实际在万县市新建了两幢共83套、建筑面积5041平方米、完成投资额203万 (含贷款利息,不含建筑税【免除】) 的职工住房。1990年6月竣工,当年11月份职工入住 ( 因故一直拖到1993年12月31日,才授权重庆公司,通过了竣工验收【295号文】)。到了1994年房改,其产权转移给了职工本人。</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在市内新迠的两幢宿舍和本人工作记录截页:94年房改时房管部门实际测得的总面积为4982平方米,现在各户房产证上载有的面积,就是这个分户面积记录。</p> <p class="ql-block">“三线”调整结束后,又过了整整20年,到了2009年,总公司吴付总一行来万,决定在万州区投资新建船舶工业园。通过几年的建设,除暂留部分产品在老厂继续生产外,于2015年陆续从熊家老厂搬迁至占地19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工厂(公司)新的格局便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到了2017年,工厂又与江陵厂(454厂)合并,重新组建成为《重庆衡远科枝有限责任公司(486厂)》。“衡山”便从此成为历史,历史过后再无历史!</p><p class="ql-block"> 工厂也尤如我们这一生,永远只猜到开头,却预料不到结局……</p><h5> 上图为区委区政府当年接待吴付总一行方案</h5><h5> 下图为新建成的工厂(公司)大门和办公大楼</h5><p class="ql-block"><br></p> <h3>有时,时间就象砂纸,会把记忆最光彩的部分打磨掉,变得漠糊。遥想当年,“好人好马上三线”,我们壮志满怀!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企业精英,高校才子,部队英雄,告別家乡,告别学校,告别部队,告别亲人,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来到万县,投入到火热的三线建设中去,边建设边生产……</h3><h5> 下图中老者为当年的厂党委书记(已故)</h5> <p class="ql-block">在原子弹时期,没有三线建设不行;三线建设搞不好,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不好觉。军代表、厂长(中图、已故)在会上动员着,我们也豪情满怀,溢于言表!</p> <p>当年工厂扩初计划职工只有294人,1970年4月25日获批增加到734人(当年3月19日万县军分区安办分配工厂80名退伍军人名额,实际招收了117名;7月8日六机部下达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方案:重大30名北航20名),实际到厂最多的一年是1975年的656人(上述资料来源于工厂历史资料统计台帐)。</p><p> 我们不一样的口音,不一样的历程,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创造出一个新的备战基地一一衡山厂。如今,青丝已变成白发,这一页历史,我们心上铭刻!</p><h5> 图为职工当年生产生活剪影</h5><p><br></p> <p>再看看我们当年到底能挣多少钱?这是工厂职工1970年1月工资发放表,这些二十来岁、都是来自上海沪东造船厂(437厂)的支内职工,其月工资也就二十余元左右,就是到了1985年,即便工龄有近二十年的我,当时工资也就70元。工资虽然低,却管用;生活虽然清贫,但过得踏实。</p><p>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过得很艰难,但却撑起了共和国最艰难时期 。如今,我们都已慢慢老去,然而,也会遇到一些薄凉:这有悖社会公平、连死后都还要分三六九的“退休双轨制”,使我们被无情的边缘化……真是</p><p> 本是同根生,貢献也相近。</p><p> 收入差几倍,何以论公平?</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衡山厂1970年1月份职工工资发放清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图为衡山厂1985年职工工资改革增资花名册</span></p> <p class="ql-block">上面对工厂作了基本介绍,还是走进厂区内看看。这是厂大门进去靠左侧的产成品倉库,里面存放待发的产品一般不为外人所知,只有俏然运出厂外,再创造了很多奇迹。看得见的是衡山厂,看不见的是船、舰、艇、战车、两栖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这些都是我国的重大国防啊,这些都应该携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厂大门直通厂区公路,两边为围墙、一直延升到2号大门约700米长的这一段,于2007年对其部分进行了加宽、拉直并重新全部硬化。这也是我们上下班的路,我不知来回丈量了多少回?</p><p class="ql-block"> </p> <p>这也是靠左侧的非金属库和木材倉库及木材烘房的侧立面,来自东北的红松或杂木经改锯成型材经过烘考后存放,防止制做木模时变形。</p><p> 它傍边就是一车间28号黑色金属铸造車间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共640余平方米,在2001年接纳了氧气站迁入、三年后又被迁出(董家钢厂)、于2007年被全部拆除成为空坝。由于没有实物可拍,只能凭本人早年记录(1980年“清产核资 整质验收”【姜志朝为主任,成员有万启录和本人,办公室设在医务室一楼】)予以说明(见下图)。</p> <h3>工厂在扩初设计方案中象前述除有黑色金属铸造外,还有精密铸造(1号厂房)、铝合塞铸造(7号厂房现空压站)、镁合金铸造(40号厂房)和铝合金铸造、铜合金铸造(12号和9号厂房),是真正门类齐全的有色金属铸造专业厂。除了后两种产品得以保持、发展、状大到如今外,其余因故都早年相继停产。</h3><h3> 人斗不过命,命斗不过时间,它们也如此。原本以为都是藤上结的些瓜,瓜熟蒂落,然而后两个(即铝合金、铜合金)都落在了墙外的繁华!</h3> <p class="ql-block">上面说到空压站,偶然获得的这张照片,恐怕是空压站员工最早的合影照吧?里面不仿还有北航、重大的高材生呢!</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沙漏般流逝,带走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年华,再回首已是古稀之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这是粉尘弥漫、噪音爆棚的12号铝合金铸造车间,环境虽然恶劣,但我们精雕细琢的造型,我们挥汗如雨在炉前熔练,我们手扶喷吐着火烟的浇包,或手握长柄勺舀着浇铸,然后除砂、修复、打磨…… 无所不一。</h3><h3> 努力拼搏是我们的宗旨,降本增效我们永远记心上,为共和国铸造着稳定的基石。回首过去峥嵘岁月,我们无私奉献,我们欣慰神驰!</h3> <h3>这是紧挨12号厂房隔壁的14号厂房,2000年后设备由5号厂房搬迁过来,改作热处理车间使用。</h3> <p>这活象一个让高温烧透了的砖窑、9号铜合金铸造車间,岁月凝聚着我们的力量。我们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脚蹬反毛皮鞋,全副武装,即是如此,也容不得半点懈怠。炉前炽热火烤,冒着黄橙色的叫人窒闷的火烟,顶着高温,扶着行車吊着的铜水浇包,在吼声中幢幢移动,对准砂型浇口,让铜水慢慢流入…… 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我们平凡淳朴,无怨无悔,为国防建设日夜兼程!</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左为新8号木模车间</span></p> <h3>这是搬空过后的三车间2号机械加工厂房,和29号厂房一起,前几年租赁给了浙江商人在用。</h3><h3> 从最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出,该车间主要是加工螺旋浆等产品的机械加工部分。在行车游走、机床飞旋的轰鸣声中,我们工艺娴熟,控制好每一道工序;我们枝术精湛,加工好每一件产品;我们精心操作,质量让每一个客户滿意。我们敬业爱岗,卓越表现在每一个细节。我们任劳任怨,我们努力践行!</h3> <h3>世界上最能征服人心的一句“为人民服务”的话的红色大字,就呈现在工厂劳动强度最大,环境最恶劣,粉尘、噪音都让人难以忍受的29号螺旋浆批铲车间的墙壁上(其它几个字被承租人的堆物所遮挡)。那些年螺旋浆的叶面和轴壳加工批、铲、磨几乎全是手工活,全是力气活。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腹部都还留有厚厚的老茧,听力也有所下降。但我们崇尚自己的职业,我们奉献坚守!</h3><h3> 看现在社会上动扎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企业老扳,经常教育月薪只有几千元的员工,要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h3><h5> 上图右上角为渝宜高速经过29号傍边的高架桥</h5> <p class="ql-block">为了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环境,我们利用国家枝改资金几千万元,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里,分别完成了对铝合金、铜合金铸造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改造,相继新建了三幢具有规模型的宽大厂房,并添置了炉窑、起重(行车)、机床等现代化的加工设备。遗憾的是在使用不到几年时间、除了暂时留有少许产品在其继续生产外,工厂都已整体搬迁到了市内新建的园区内,这将造成或是永久的闲置。我们为之叹息,也承载着我们无尽的不舍!</p><p class="ql-block"> 这是紧挨12号房外原空置的堆场地上新建成的铝合金铸造厂房。绿树掩映,壮观大气!</p> <p>这是3号机修厂房外面,在拆除了2号空压站、变电站、锻工房、化危品倉库以及机动科办公室和31号综合倉库楼、填高基础与公路齐平后所新建成的铜合金铸造厂房的正、背立面和双跨内境。衡山“鸟巢”,霸气十足!</p> <h3>这是办公楼对面、在拆除了大五金库、有色金属库、11号电焊薄板车间和电石房后,新修建成的机械加工厂房的正、背立面和内景。高大宏伟,宽敞明亮!</h3> <h3>这就是被拆除的大五金库、有色金属库、11号电焊薄扳车间和电石房路段,图为当年我们平时上下班和七十年代驻厂部队指战员(建字201部队)抬着花圈去食堂搭建的灵堂悼念毛主席逝世时,都途经这已被拆除的该路段。</h3><h3> 这些过去的事和已经消失的建筑物,也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找回。</h3><h3><br></h3> <h3>站在围墙外最下面的河沟坎上,较远距离看到新建成的机加工和铜合金铸造厂房的背立面及围墙,在绿树的衬托和枝叶的抚慰下,简直就象一幅画,一片田原风光,清新自然,十分耐看。而傍边几个村妇也正在河沟里洗衣服,灵动自如,轻松惬意,都有回归自然之美。真是:</h3><h3> 矮墙瓦屋三两间,溪水弯弯绕前边。</h3><h3> 都市热闹一日好,不如乡间呆半天。</h3> <h3>来到工厂后山坡,刚好看到一家农户,一把铁锹,一扇门,隔着无奈,可能又是一个留守儿童。如果可以,或若非生活所迫,他的父母、或有谁愿意背境离乡?若能一世安稳,谁愿颠沛流离?</h3><h3> 或许父母和孩子的缘分,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h3> <h3>从山上府视“连成一片”、象模象样被绿树包围着的新修建成的三幢大厂房,和工厂其它房屋建筑物一样,都大部分或终久将全部被闲置,让人扼腕叹息!</h3><h3> 相邻近处的熊家场和远方轮角清晰的倨仙岩山脉,显得有些静悄悄的,好象也在为之挽息!</h3> <h3>工厂要生存,要有一个好产品,也要宣传好自己的产品。因此,我们不但在相关杂志上作些介绍,而且还通过报纸等媒体刋登产品广告(民品部份),“酒好也怕巷子深啊”!</h3><h5> 上图为1986年《万县日报》广告剪截</h5><h5> 下图为1985年重庆市经委出版的《民品锦集》剪截</h5> <p>为此,我们还通过召开订货会方式(民品)、特别在“找米下锅”年代更为重要,把客户集中起来,宣传并集中拟签定货合同。我们从1987年起,选址本地或外地,每年进行一次,直到1998年结束。</p><p> 商如船,客如水。客户与我们相聚,把无限的希望环绕着我们,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鼓励!</p><h5> 图为本人选写的《远去的记忆》一书有关定货会召开年份、召开地点等章节摘要和工厂派出的工作人员剪影</h5><p><br></p> <h3>在九十年代初“工厂用户700余家,遍布18个省、30个市,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 上述资料来源于1993年1月15日的《五洲实业报》见右下角《五洲实业报》剪截 )。客户选择了我们,把无尽的信任交给了我们,这是一种肯定,更是莫大的荣信。</h3><h3> 当年,本人也记载了一些主要客户的通讯地址、税号、帐号、开户行等便于日常工作方便的备忘录。现在随便翻翻已经发黄的它,看到里面好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地方企业,都被市场经济“整”得“人仰马翻”、“改名换姓”,有的早已消失怠尽。就连总公司所属“九江地区八厂一所就有六个厂破产”( 2018年12月15日《中国船舶报》),其中包括我曾经去过的、均有职工三千多人的客户9318厂(江洲造船厂[湖口县】)和6214厂(江新造船厂【瑞昌县】)等,能够幸运“活”下来的已经不多了。</h3><h3> 原来企业也如此,都改变不了缩命的安排!</h3><h5> 图为本人笔记本部分客户通讯记录载页</h5> <h3>有了好产品,宣传好产品,还要保持好产品质量。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始终以客户核心利益为关注焦点,坚持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我们都从来不放弃。因此二车间(铜合金铸造车间)等早在1975年就获得过“工业学大庆”省、地两先进集体称号。</h3> <p class="ql-block">我们始终从客观和微观探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坚持追求创新、卓越、诚信的企业灵魂。因此,在1988年由《地方志》出版的《万县地区大事记》第261页中:“衡山厂直经2.5米以下中小型螺旋浆产品获得了省优产品”称号,1989年又获得了部优产品称号。到了2009年,工厂还获得过“国庆六十周年首都阅兵装甲装备突出貢献”奖。</p><p class="ql-block"> 工厂自三线调整结束后(1988年),经济效益也明显上升,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和利税连续十年保持较高比例增长。就连1992年的中国《企业管理》杂志也曾刋登过:衡山厂曾获得过当年全国250家国有企业中的最佳企业;产值利润率夺得全国第六名。到了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未(2009年),工厂经济规模、经济效益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那些年、特别是在工厂“三线”调整结束后的十年里,职工个人也获得了经济效益带来的较大实惠:包括吃、喝、穿 (如淺灰色毛料西装一套和红色长袖衬衣、淺绿豆白短袖衬衣以及皮鞋【均为在上海、重庆和万县市定做】;还发有牛仔服一套及防寒服、长风衣、两面衫等,可谓紧跟当年的历史潮流)、用 (如长3人座【展开可当床使用】和单人座真皮沙发【工厂自做】及茶几、吃饭的方桌、度铬折叠靠椅【457厂生产】、高压锅【429厂生产】、电饭锅、电火锅、丝棉絮、毛毯、竹块凉席及被套、床单、枕套、毛巾等) 等方面享受到的福利,可以骄傲的说都走在了驻万兄弟厂的前列。即使现在回想起来,还会惹人羡慕之极。</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间,没有谁将日子永远过得行云流水。因此,工厂也曾亏损过,特别是在九十年代的最后三年和新千年的最初四年都发生连续亏损(含国家亏损补贴后)。 流年飞逝,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困难的叠加,谁又能把握得住永远……</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在经济效益上升的同时,我们也出现了回笼货款的困难。“三角债”,人们现在听起来感到很陌生,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象前些年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样,横行与世,我们也因此出现了流动资金周转困难。</p><p class="ql-block"> 没有资金就没有市埸,谁把握住了谁就好过点。为此,我们除了法律讼诉外,就是外出上门讨要,其中之味,常人未必能知?那就请欣赏自己九二年曾滞留于江西南昌某船厂招待所等候时,曾写过的一篇《流泪 下跪 讨债人》短文。其实也是无奈、无聊,当时也是以泻心中之愤,也释途中之苦!</p><p class="ql-block"> 都快三十年了,那怕岁月吹落了往事,这份记忆也不会忘记!</p><h5> 下图为当年一些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和客户欠款明<span style="font-size:15px;">细以及本人所写的讨债短文(摘自本人选写的《远去的记忆》一书摘要)</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3>记忆从前不是因为我们老了,主要是不想忘记。再顺道看看,这原是一车间5号热处理厂房,在搬入14号厂房后基本空置,有时也作产品泵水试压之用。</h3> <p>5号侧对面是3号机修车间,机修组也设在其中一角,我曾在此上班了大半年。原车间安装的龙门铇、卧式镗床等设备在三线调整的前夕转让后,也基本闲置,或部分作为倉库堆放铝锭、电解铜等有色金属材料使用,或作为废料回收熔练等。</p> <h3>为了适应形势,我们在九十年代初成立了“三产办”,后改为《衡山实业开发公司》,办公和加工场所在这机修厂房对面,以原2号空站房为加工車间,主要生产一些冲压铝件,公司于2001年12月被撤消。</h3> <h3>我们为了应对九十年代下岗潮,也利用工厂闲置厂房,同江苏常州陈姓商人合资,于1999年4月共同成立了“华衡”公司,工厂占股份27% ( 闲置厂房作价入股 )。由于多种原因,于次年5月就停产,一直拖到2003半4月才被工商部门注销。</h3><h5> 这是当年在“华衡”公司上班的职工名单</h5> <h3>这是职工食堂近1000平方米的歺厅,由于工厂三线调整后人员减少,因此隔了一半作倉库使用。2006年后又对其进行了改造,只留出了一小部分做为厨房和职工买饭站队时使用。</h3> <h3>这是食堂歺厅外面原来的冷库,后拆除设备、改作客用小歺厅。2007年,又把原来的厨房、冷藏室、行政科办公楼拆除后新修建了职工就歺厅。</h3> <h3>在改造后的售饭窗口和洗碗处的方型水泥条柱上,由本人选写的两幅对联、十多年过去了,还能举目可见,只是洗碗处的左联和横联字迹脱落,你能猜出来吗?</h3><h3> 咸甜麻辢满足各种口味</h3><h3> 蒸炒焖炖实现诸位要求</h3><h3> 洗碗处的是:上班挣钱很辛苦 不吃乱费太可惜 横联是:劝你莫倒</h3><h3> </h3> <h3>这恐怕是职工食堂最早使用过的“饭菜票” ( 1968年 )、营养票(有毒有害工种)以及内部使用的购物卷。还有工厂驻地熊家至万县市的汽车票,看到这些早年的票据,一定包含着我们当年不少有趣的故事!</h3> <h3>食堂除了我们就歺外,曾经也灯火辉煌,曾经也是全厂职工开会、看文艺表演或举行重大集体活的场所,也曾承载过我们的欢乐与激情,如1969年1月,衡山厂革命委员会就是在这里成立的。</h3> <h3>五十年以前,工厂也曾在这里举行过频发毛主席著作和自制的毛主席像章的重大集体活动。</h3><h3> </h3> <p>当年生活虽然清苦,但也没有消除掉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军代表、厂领导 (上图右二为厂长、已故) 也在这里登台献唱,我们和幼儿班的小朋友也满怀激情歌唱和表演。五十多年过去了,不知他们去了何方?</p> <p>在工厂三线调整刚结束后的九十年代初和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我们也在这里进行过知识竞赛和歌泳比赛,如今也不知她们身归何处?</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为衡山工业供销公司参赛队(1993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下图为衡山厂二车间参赛队(2009年〉</span></p> <p>更不知当年(1984年)前去参加在432厂举办的渝船司二届文艺调演的他(她)们如今境况如何?(当年攝于该厂招待所后山坡上)。</p><p> 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是我们三线人永恒的主题,因此,工厂几乎每年都要在这里召开表彰大会。</p><p> 下图为其中之一,左三为本人,左一为后来工厂(1987年)的第三任厂长(已故)。</p><p> 这些过往的旧事,也是无法褪去的记忆!</p> <h3>“凄风烟雨天地昏,国人泪雨洒千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清贫的走了,当时举国呜咽,神州哀动。七亿人民泪洒倾盆,悲痛欲绝,全国人民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h3> <h3>海天同悲,山川共泣。我们和驻厂部队指战员(建字201部队)也在食堂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低回悼乐,肃穆哀堂!</h3> <h3>我们悲痛欲绝,哀泪垂涟;我们情系于心,悲益于泪!</h3><h3><br></h3> <h3>伤心悲痛,撕人心肺。当年这些五六十岁、六七十岁,来自上海、江浙一带的随迁家属老婆婆们,在亲人的挽扶下,也来到食堂搭建的灵堂前,虔诚恭祭,老泪纵横,凄然不舍!</h3> <h3>天地黯,江河泣。我们于1977年也在食堂隆重的举行过、纪念将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人民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活动大会。伤怀哽咽,哀思不尽!</h3> <p>一个偶然的机会,民工从工厂修缮中“出土”了这些“文革”时期有毛主席像的一些石碑制品。虽然制作不够精细,但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这都成了人们对领袖的崇敬、仰暮、敬意之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到了今天,但也足以振动人们的灵魂!</p> <h3>这是工厂新、旧办公楼,旧办公楼(下)一般为厂长书记及政工部门办公所在地,工厂很多决策、决定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后来也有业务科室在此办公,三楼为档案室和广播室。新办公楼几乎都是业务科室人员在此办公。</h3><h3> 除了新办公楼还有极少数人办公外,新、旧办公楼都已人去楼空……</h3> <h3>新办公楼四楼一半为会议室,工厂一般中小型会议都在这里举行。其中,也有本人参加、如向职代会汇报年度财务预、决算情况会议(1987年)。</h3><h3> 在主席台(前面)就坐的为当年的厂长书记的 左1、2,均已故去 。</h3> <p>八十年代未,驻万军工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也是在这四楼会议室进行的。</p><p> 下图除重庆公司财务处领导,万县地区财政局领导,军工科、中企科,税务局、万县地区会计学会、及各厂厂长等嘉宾外,其余为驻万军工当年前来参加会议的全体财务会计人员合影。</p> <h3>我在新办公楼呆了二十余年,在退休前的最后七年是在旧办公楼度过的。</h3><h3> 凝眸岁月,一些情怀,最后散落这流年!一路过往,心底永远珍藏!</h3><h3> </h3> <p class="ql-block">秋意深深,秋叶潇潇。从办公楼走下来,走出2号大门,途经这段荒芜公路,进入3号大门时,让人心里沉重:匆匆的脚步,踩不碎生活的无奈!也许和我一样,也有人来过,来这里寻找散落的过往;也许有人正在为如今的高房价而烦恼,还在劳心劳作的还贷……</p><h5> 中图右上为渝宜高速过境的高架桥</h5><p class="ql-block"><br></p> <h3>3号大门里面的几幢厂房、工具库、倉库等除有2幢出租外,几乎全都空置。这些载着时代记忆,烙上军工印记的老厂房,也曾经灯火璀灿,热闹非凡过。而今繁华终是落尽,斑驳了时光,也斑驳了旧墙,只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怀想和一声叹息!但它却消耗了我们几代人的青春……</h3><h5> 这是破烂不堪的木工房</h5> <h3>这是杂草丛生、屋檐残缺的检验室和4号中心试验室,但少部分功能仍在使用。</h3> <h3>27号铝合塞机加工厂房,由于其产品早年停产,故立式车床、加长车床等大型设备和3号机修厂房的龙门饱,卧式镗床等在八十年代初转让给了绵阳重型机床厂,剩余和后来移入安装了部分设备,用于加工小型螺旋浆等产品,在2000年后整个车间全都空置。</h3> <h3>27号对面的半成品库,后作为电焊薄扳加工使用,现堆满了工装等杂物。相邻的2号、29号厂房已在前面作了介绍,已租赁给外。</h3> <h3>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几十年,每天是怎样走进厂区的。上图为熊家场直通工厂的公路,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大门,早年被拆除。右边为工厂露天放影空坝、放影室,八十年中期改为溜冰场,在2000年后和开发商共同开发成商住房,底层为商业门面(下图)。</h3> <h3>说起厂里放露天电影,印象很深:每到星期六晚上,天渐暗下来,场上的喇叭开始唱歌了,条条小路打手电的、打火把的人们加快了脚步,近的两三里、三四里,远的上十里(山水、举安、大周、董家公社的)。特别是七十年代未放影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时,我坐在银幕前,回头望过去,人头和肩膀,密密麻麻,真是见缝插“眼”。在人们精神粮食单一的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h3><h3> 八十年代中期改为溜冰场后,职工看电影就包场到东风礼堂(即熊家礼堂,后被拆除)观看,片租都相当便宜。</h3><h5> 这是当年万县专区电影公司的租片发票</h5><h3></h3> <h3>电影放影室在九十年代初,曾作为新成立的《工商银行衡山代办储蓄所》的经营场所,几年后由于银行网点收缩被撤销。</h3> <h3>从放影室外公路往里走不到百米,便是汽车库,包括货车,客车、吊车、消防车、救护车、面包车和小车几十台,就停放、维修在这里。</h3><h3> 九十年代未,自渝巴(重庆至巴东)路修建通车后,熊家到市内就半个小时,到高铁北站(唐坊)二十分钟,交通变得十分便利。</h3><h3> 2000年后由熊家镇作为中巴车的始发、停放使用和管理。</h3> <h3>车库往前靠左上便是子弟校,由于当年师资、生源等出现问题基本停用,家属子女们只能就读相隔不远的熊家小学和熊家中学。为此,在七十年代未工厂曾资助过小学硬化了操场,为中学制作了一批学生用上下铺铁床等。</h3><h3> 子弟校后来作为厂托儿所幼儿园使用,教室前面是灯光兰球场,2000年后由熊家镇兴办敬老院使用。</h3> <h3>子弟校灯光兰球场曾经举办过驻万军工单位兰球循环赛,那些年,兰球比赛清平(489厂)总是拿第一,常霸冠军宝座(足球赛轮到武江【487厂】也是如此)。</h3><h3> 这是长江(6801厂)于七一年七月球赛后送给工厂有毛主席像章的金属纪念版。</h3> <h3>这是1号和2号单身职工宿舍,其中1号楼下为招待所,在八十年代初整幢全部改为招待所,我曾先后在此两幢都短时间住过,现基本闲置。</h3> <h3>这是从厂大门前公路往上爬的3号单身职工宿舍,又称“和尚庙”,工厂大部分单身男性职工都住在这里。到了下午下班、晚饭后,简直热闹残了,现在却杂草丛生,黄叶满地;大门封堵,窗户破损。曾经的“繁华”,再也一去不复反了。</h3><h3> 当初有多热闹,现在就有多萧条再说不假!真是:</h3><h3> 屋前荒芜草成堆,门堵窗破隐尘灰。</h3><h3> 物净楼空人去远,檐下燕子去不归!</h3> <h3>这是公路外边的保健站(卫生所、医务室)大楼,除第三、四层为单身职工宿舍外,其余第一二层为卫生所。工厂搬迁后,除少有值班外现基本空置,我八十年代曾在这三楼住了有近五年之多。</h3><h3> </h3> <h3>三线调整前,医护人员有近十人,我们看病都在这里。说到看病,以前医疗费用都很便宜,而且不用自己掏钱,全由国家报销,不象现在“一病回到解放前” 一一如今那高昂的医疗费用,简直到了天恕人怨的地步,无论有多厚的家底,在重大疾病面前,都会被掏空!</h3><h3> 人间真的很难,缺钱的苦,去一次医院就懂了,有时钱真能买命! </h3><h5> 下图为“六机部万县职工医院”、“万县专区人民医院”、“万县人民医院”和“万县熊家联合诊所”当年挂号费收据及药发票、现在打折促销的药店广告</h5><h3></h3> <h3>这是医务室对面的俱乐部,也曾作为图书阅览室、乒乓球练习场所使用。在八十年代未,驻万军工会计学会在衡山厂成立时,组委会曾在这里举办过一埸舞会,附近观看的人很多,真是热闹之极。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山沟,请歌手、乐队办这样的舞会很新奇,轰动了熊家场。</h3><h3> 现在街上巷道里到处都是名曰茶馆、其实都是麻将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怎么得了?</h3><h5> 下两张为当年俱乐部舞会实况照</h5> <h3>俱乐部边上的锅炉房和洗澡堂是供职工和家属使用,后来对外开放。现在大门铁锈重生,屋顶破烂不堪,或许再过几年,这些都统统不存在了。真是:</h3><h3> 老树逢秋叶落完,樟树依旧意盎然。</h3><h3> 旧门经雨色又衰,屋烂窗破准人怜?</h3> <h3>来到家属宿舍区,这是1号2号和1号负一层家属宿舍,这些都是石头砌成的。看看过去这石头房子好还是现在的砖头房子好?现在的工匠还能造得起来这种房子吗?真是:</h3><h3> 石头房子你莫嫌,当年靠它遮“风寒”。</h3><h3> 我虽早年离它去,今日重见暖心田。</h3><h3> </h3> <h3>八十年代未,因为我家就住在1号宿舍这石头房子的二楼的第二个门洞里。几十年过去了,记忆满满……</h3><h3> 人就象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回不到昨天!</h3> <h3>相隔临近的3号8号家属宿舍,好象还有人住着。</h3> <h3>这是边上的9号家属宿舍,和相邻的8号,都是1979年竣工交付使用的,也是工厂在熊家老厂最后修建的两幢、也是最好的两幢宿舍楼。</h3> <h3>这是和9号宿舍楼挨檐、早已闲置的工矿商店,在那个票证统领的年代,我们曾在这里购过物、理过发,当年物质匮乏也没有磨灭掉我们对生活的情趣!</h3><h3>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工矿商店外墙上仍然还保存着多条毛主席语录,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特殊年代!</h3> <h3>象这样的、工厂有很多车间墙上也保留了那个时代的红色标语和毛主席语录,都几十年了,纵然岁月沧桑,但它们的颜色依然保持艳丽。它们不但见证了我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且还承载着那段历史的红色记忆!</h3> <h3>这是另一个组团的7号家属宿舍的正、背立面,也是工厂建筑面积最大、住户最多的一幢家属宿舍,其背立面前是一个干枯了的堰塘。</h3> <h3>7号宿舍对面的6号宿舍,也和7号一样,几乎全部空置着。真是:</h3><h3> 昔日热闹欢笑甜,如今楼空人不还。</h3><h3> 檐下燕子南归去,只留老树守屋前。</h3> <h3>4号5号家属宿舍好象还有极少的人住着,但前面长满了杂草,外观也有些破烂。</h3> <p>还有这衡山“五七厂”,它成立于七十年代未,是由早年的“家属委员会五七加工组”演变而来的,是根据毛主席五七指示(1968年5月7日)而兴办的,意在解决城乡差别、行业差别、社会差别,实现人们在教育、劳动、物质、生活方面的平等,这超越阶段的构想,在七八十年代产生了重大影响。</p><p> 这是 五七厂当年部分营业执照和为工厂回收加工的材料发票。</p> <h3>这是7号宿舍边上五七厂的煤炳(球)加工用房和熊家场上的歺饮、另售、理发、缝纫等服务经营用房;还承担了有托儿所、幼儿园、招待所、食堂、厂区清扫等方面的服务。产品加工、废料回收用房原在厂大门右侧,后被拆除。</h3><h3> 在 八十年代未三线调整结束后,于1989年对五七厂进行了清算,后由行政科进行管理,称为“家属工”。由于工厂开工不足等原因,到了1997年的5月,她们被工厂全部辞退,她们随即也加入了九十年代的下岗潮。</h3><h3> 这些大妈大婶大嫂们都是伟大的母亲,她们生活在工厂的最底层,工资福利待遇十分低下。她们不但要养儿育女、操持家务,而且还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人们不会忘记她们!</h3> <h3>从五十年代起,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从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放开,九五年基本全部取消,我家凭购粮本最后一次买粮是在1995年的11月份。</h3><h3> 种粮食的设有粮食吃的现象,在农村普遍成在。而中国的户藉制度,伴随着根深蒂固的经济利益,如招工、读书等,因此,多少人为跳出“农门”奋斗了一辈子,又有多少人为之奋斗了一生?可是一张农业户口的大网,却牢牢的套住了多少人!</h3><h5> 下图为本人一家九十年代使用过的“购粮本”</h5> <p>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也曾颁发过如“三线艰苦地区军工”等相关政策规定,逐步分批进行“农转非”,这个政策一直沿用到1993年被废止。</p><p> 为此,工厂于1986年解决了“农转非”5户共18人(含未成年子女,下同);遗憾的是1988年只解决了14户共46人 (三线调整刚结束,为稳定留万人员,当年下达指标为36户,并规定节余指标不得夸年使用);1992年最后一次解决了4户共12人(当年下达指标为14人)。这期间,通过“病残”由地方解决了4户共16人。除子女外,这些人后来也都相继加入了“家属工”的行列。</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下图为当年省公安厅、省粮食厅和省国防工办下达给工厂“农转非”指标文件剪截部份</span></p> <p>到了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两年,当年的这些家属工都已五六十、六七十岁了,都离开了工厂一、二十年、都超过了退休年龄。她们虽然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社会保险没有着落,养老成了最大问题。为此重庆市政府专门发文,解决这些被称着“超龄”人员的晚年生活来源问题。</p><p> 在一些人高谈阔论时,却慢慢的失去了共情心,忘记了身边这些最普通人的苦难,然而政府却没有忘记!</p> <p class="ql-block">按照文件规定 (本市城镇户口、年满50周岁、在单位工作……) 和人社局审批,最终解决了30位家属工(超龄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并再由本人补交10000元至37600元不等的金额后(年龄越小交费越多),从2008年1月份起按每月400元领取,以后也参加国家每年退休人员的调资。使地位低下、被边缘化的她们,重新找回了尊严!</p><p class="ql-block"> 在办理上述人员的养老保险过程中的一切事情:包括市、区政府等上级有关文件的获取(找其它兄弟厂复印来的),相关部门 (工商、地税、社保、经委、重庆公司等) 证明文件的索取(需加盖鲜章),个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移送和各种表格的下载、填制(含每个人的)以及上报和公示,最后送达经审批后获准人员的缴费通知(个人携通知前去缴费),均为本人自发的一人所为(其它兄弟厂都组成了由人事、工会和厂办负责的专门班子;但还是要感谢厂办配合,如资料复印、加盖公章等),历时近两个月,自认为是我临退休前做过的一件最大善事。</p><p class="ql-block"> 十余年过去了,欣慰的是她们都很争气、没有一个“掉队”的,都还勇敢的活着(最大年龄近90岁)!如今,她们每月也可领取1400多元的养老金(含高龄补贴)、基本无忧的安享晚年了!</p><p class="ql-block"> </p> <p>在回市内的中巴车上,又想起了工厂驻市内的几个单位:提起占地1.8亩(原清泉公社东彪二队)、建筑面积近1100平方米的912库(明锦滩)大家有些陌生(当年”1969年4月8日由六机部西南生产建统办下文,同意建设600平方米面积的衡山厂中转倉库”一一来源于工厂历史统计台帐)。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驻万军工企业基建、生产用材料的上岸(一般是船运来,有个小码头)、存放,转运使用。后由西物处管理,1987年转让给万县长江(东方)制药厂,2000年后因三峡工程被淹水下。</p><h5> 由于912库无实物所拍、故仍以“记录”说明</h5><p><br></p> <p>氧气站占地4.46亩(原效区公社清堰三队),建成于1969年,期初制氧设备由30立方米、50立方米到后来的150立方米进行生产。因市政改造,于2001年2月搬迁到厂内28号厂房;又于2004年11月搬迁至董家钢厂内,并添置了500立方米的制氧机组。由于多种原因,于次年的10月被迫停产,到了2008年车间被撒销,存活了有40多年历史、在本地很有影响力的单位(以“氧气站”命名为市公交站名)和产品(原独此一家、后最大一家),终于都消失怠尽了。</p><p> </p> <h3>上图为拆除前的氧气站</h3><h3>下图为重建成的“中天广场”</h3> <p class="ql-block">还有衡山工业供销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租赁电报路(现208号至210号)的门面进行经营。</p> <p class="ql-block">后来工厂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含装修),于1990年选址王家坡(现中心医院对面,原批复为鸽子沟,因地基问题移址到此)新建综合楼。1至5层为商业用房,6至8层为职工住宅。(那个年代规定重庆公司只有100万元以内基建项目的审批权,明知道在市内要修建包括还房1000㎡和2200㎡【框架十砖混】的综合楼成本要多少,但也只好“暗渡陈仓"无奈的批复了99万余元的投资计划,故在工程完工且使用了两年后的1993年12月才通过竣工验收,特此说明)。</p><p class="ql-block"> 1992年2月职工入住18户,1994年房改时产权也转移至职工本人(和前述共解决了101户职工市内住房)。公司也于1992年12月开业,开初5年效益不错,年年有盈利。可8年后于2000年11月停业。在次年的4月被拆销编制,隨即房屋并被拆除,后在原址与开发商共同重建。在使用不到十年时间就被拆除,实在让人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 世事善变,我们无法确定意外和明天那个先来!</p> <p>上图为拆除前的衡山公司综合楼立街面</p><p>下图为重建后的立街面</p> <h3>到此该说再见了,可走进回忆,往事怎能如烟?那些前尘往事,一片片,一叶叶,飘荡在风中,有多少人还会轻意记起?</h3><h3> 流年不经细数,岁月太过匆忙。离开衡山厂已经十余年了,有时在摆弄旧照片时,也在寻找那些事,寻找那些…… 我们常常说再见,恐怕有的人、有的事再也不能再见了!</h3><h3> 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 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却有理由珍藏永久,永不散场!所以:</h3><h3> 不忘相识在衡山,我们相遇又分开。</h3><h3> 要把自己照顾好,愿你过好每一天!</h3><h5>上图为工厂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部分会计人员</h5><h3></h3><h3> </h3><h3> </h3> <h3>岁月可以过去,记忆却无法抹去!以前的一切又好象尽在酒中,我们时常默默回首,与记忆对饮,与时光轻吟。我们虽饮尽了红尘的过往,但共同的记忆还没有被消费掉。</h3><h3> 且将那记忆封存,把牵念留在心间!</h3>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曾年轻过,岁月象故意作弄我似的: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一一“风前残烛,春尽颜老”。我怎么过得这么快?还有八十吗?真是:</p><p class="ql-block"> 七十光阴弹指过,命不周全成蹉跎</p><p class="ql-block"> 最是人间留不住,红颜逝去花堕落。</p> <p>我们已鬓染霜花,这变老是一种风景,即便早已退休,闲暇时也要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唱歌跳舞、写字作画、弄棒舞剑、“沾花惹草”、品茗小酌等都是我们专属的快乐和幸福!</p><p> 莫嫌暮景晚,雅趣自然生!</p><h5> 以下为本人绘画部分习作</h5> <p>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我们历尽却数,尝遍百味,在这人生向晚时,应当赶紧的生活,因为明天和意外,也不知道那个先来?!</p><p> 今年春已尽,来日不方长啊 (视频)!</p> <p class="ql-block">再见,再见了一一远去并渐已“消失”的衡山!(请打开视频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