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地名故事(12)《老城沧桑》里“泽州老城的街巷胡同”

刘庆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城地名故事(12)</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老城沧桑》里</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泽州老城的街巷胡同”</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 / 刘庆庆</div> &nbsp; &nbsp; &nbsp; &nbsp;今年,随着市政府对老城改造,有关老城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这里面就包括老城地名。其实有关老城街巷等在网络上很早以来就帖子不断,就是出版的相关著作也多次详细对这个问题做出了研究,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本是出版于2010年9月,由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出品的十卷本《晋城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的《老城沧桑》,编著者是李向阳。在这本书的“第二章泽州老城记忆·第二节泽州老城的街巷胡同”中,就叙述了晋城老城的街道胡同。该书所谓的“泽州老城”,其实就是指我们所说的晋城老城,专指古城墙以内的范围。<br>&nbsp; &nbsp; &nbsp; 我们看到,这本专著说:“根据近期各方面调查的详细初步可以确定,现在泽州老城内的街道和胡同共有51条”。之后它并逐一列出这些街道胡同的方位和名称。<br>&nbsp; &nbsp; &nbsp; 首先,在这一章节里县对街老城街道胡同有一个定位,即“泽州老城内的胡同和谷洞,过去有的叫巷,也叫胡同。如“周元巷”,也叫“周元谷洞”;有的叫巷,不叫胡同,如“人和巷”;有的只叫胡同不叫巷,如“烧饼胡同”。这是由当地人们口语习惯,的定约俗成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街巷改过名字比如,原东大街曾改名“反帝街”,西大街曾“反修街”,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配合建设文明社区,特别是城中村改造时,有些街巷又改了名字,比如,原西巷街改名叫“新华街”,为了免生混乱,这里我们一般只用原来的老名称。”之后转入正题如下。<br>&nbsp; &nbsp; &nbsp; &nbsp;老城街道胡同“现在通常可以叫得出名字来的有51条。<br>&nbsp; &nbsp; &nbsp; &nbsp;古城内东半边的街巷和胡同共有17条,另有两个是城中村分别介绍如下:<br>&nbsp; &nbsp; &nbsp; 东大街的路北,南北走向有两条巷、两个村,由东向西分别叫“马道巷”、“老府巷”,两个村是东街村和府衙洞村。两条巷中间,东西走向有三条小巷。一条叫“藏兵巷”,现已堵死,过去主要是用于驻兵;另一条是老府巷顶头向东拐一段过去叫“府谷洞”;老府巷顶头向西拐至大街叫“东仓巷”。<br>&nbsp; &nbsp; &nbsp; 东大街的路南,南北走向有两条巷:东边的叫“观巷”,西边的丁字短巷,叫“庙台底”,文革中叫先进巷,现在通城区觉校和城区广播局。<br>&nbsp; &nbsp; &nbsp; &nbsp;南大街的路东,从大十字到小十字这一段,东西走向有三条巷:由北向南分别是周元巷,古时候也叫重熙巷;司家巷原来也叫花谷洞;东谷洞原来也叫“董谷洞”,群众也叫“银行谷洞”。以上三条巷的东面都连着观巷。<br>&nbsp; &nbsp; &nbsp; &nbsp;从周元巷进去,路北有两条小巷,一条叫司谷洞,一条叫财神巷。这两条巷都是断头巷。<br>&nbsp; &nbsp; &nbsp; &nbsp;庙台底路西,东西走向有一条谷洞叫施家巷现在也叫庙台底。<br>&nbsp; &nbsp; &nbsp; &nbsp;再看南大街的路东,从小十字到南门里这一段,东西走向有四条巷,即三元巷,东街市民社区在这里办公;高都寺巷,东来巷,也叫东天皇庙胡同。文庙巷,即现在的朝阳市场。这四条巷东面都紧连着观巷。<br>&nbsp; &nbsp; &nbsp; 古城内西半边的巷和胡同,共计27条,分别介绍如下:<br>西大街的路北,南北走向的只有一条街,进去有六条巷,北段叫西仓巷,西面有西仓西巷,东面有西仓东巷,南有府衙街,也叫府衙巷。顾名思义,就是原来泽州府衙所在地可见这里原来是古代南五县的行政中心。府衙街西边的中间,东西走向有两条巷,一条叫建元巷,一条叫茅谷洞。<br>&nbsp; &nbsp; &nbsp; &nbsp;西大街的路南,南北走向的有七条巷。由东向西,分别为团结巷也叫崇德巷,古时候叫“来家巷”,或者叫杀猪谷洞,以下逐次为:上元巷,下元巷,七府巷(也叫戚府阁底,或戚府巷),双井巷(也叫双眼井胡同),营坊巷、前西街、后西街。<br>南大街的路西,从大十字到小十字这段,东西走向的有五条巷,即人和巷(文革中叫红光巷)、县毛巷、烧饼胡同、侯宅巷、西安街(过去叫县衙门口)。<br>&nbsp; &nbsp; &nbsp; &nbsp;在七府巷与营坊巷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叫赵宅巷。营坊巷与前西街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叫焦谷洞。<br>&nbsp; &nbsp; &nbsp; &nbsp;南大街的路西,从小十字到南门里,东西走向的有七条巷,即石府巷、吕宅背后(也叫吕宅巷)、铁窗巷、青龙巷。南北走向的有三条巷,即毛谷洞、南谷洞、下元巷。<br>&nbsp; &nbsp; &nbsp; &nbsp;原来的北大街虽短,也有三条巷,在路东,东西走向的谷洞,叫三皇阁后,通往师范附小。在路西,是著名的旗杆院,往北,东西走向的胡同,叫府衙巷,可通往西仓巷。<br>&nbsp; &nbsp; &nbsp; &nbsp;城内共划分为6个坊,即:怀仁坊、安远坊、福星坊、武旺坊、淳华坊、镇凝坊,功能相当于现在的社区。<br>以上合计,城内共计有大街4条,巷、胡同、谷洞共47条,街巷和胡同共51条。另城中村2个,坊6个。”<br>&nbsp; &nbsp; &nbsp; &nbsp;该文说到:“由于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多次改建,泽州古城内的街巷和胡同虽然保持了原来的总体格局,但仍然错综复杂,有些地方如同迷宫如果不是在当地长期居住的,很难完全说得清楚。”<br>&nbsp; &nbsp; &nbsp; &nbsp;就这本著作的资料来源,是根据方方面面的调查研究成果综合而成,作者是编著人。它成书前后,还有不少著作对相同的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并且不是“编著”而是署名作者原创。限于篇幅,咱们下次再谈。<br><br><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12月16日于锦溪苑</h5><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