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 倪菊</h3> <h3> 十月的南通,秋色正浓。10月17日我来到了人文荟萃的江海之城南通旅游。来南通旅游必然会想到南通杰出的历史人物张謇和他创办的南通博物苑。</h3><h3> 张謇,南通海门人,清末状元。他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从过军、出过国、当过官,最后认定“实业救国”道路,开创了中国纺织工业和教育事业,发展船运和贸易。自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起,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主席曾说过,“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图片来自网络)</h3> <h3> 南通博物苑是我国最早的博物馆,由张謇先生1905年创办,至今已逾百年。1906年1月3日,张謇又将兴建中的公共植物园规划为博物苑。苑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着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标本来源于各界人士、寺院捐赠和售予,1914年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号。<br></h3><h3> 南通博物苑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国家4A级景区。</h3><h3> 南通博物苑取名未采用"博物馆"或“博物院”,体现了张謇办博物苑的宗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在博物苑内不仅有建筑展馆,还包括了花草树木,鸟禽虫鱼之类的大千世界,露天公园也是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因参观时间有限,本篇只简略记录了展馆内容。</h3><h3> </h3> <h3> 步入博物苑南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相结合的新展馆。 它是2005年为迎接博物苑百年华诞而建造,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h3><h3> 新展馆屋顶平缓,线条明快,建筑大气。被一片L形水面围绕,体现了南通江海大地的地域文化意境。西侧墙面上是张謇先生的诗文手迹,据史料记载,当年张謇先生多次上书清政府,要求兴办博物馆,都不被重视。先生只能在家乡率先实践,当博物馆落成后,他曾写下了《营博物苑》一诗。2005年新馆建成后在此建一诗壁,书以先生当年的《营博物苑》手迹于墙壁,以纪念这位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h3> <h3>张謇亲书的《营博物苑》诗文:</h3><h3> 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证史匪今三代古,尊华是主五洲宾。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鱼虫磊落人。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h3> <h3> 博物苑内陈列着一台由本地农民自行制造的,旧式木质构造纺织机械经布机,它是生产经线布的专用机械。它的对面是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纱厂(南通第三纺织公司)旧址。这台古老而历尽沧桑的织布机告诉人们,百年前,张謇实业救国办厂是从纺织业开始的。</h3><h3> </h3> <h3> 由博物院的北门进入,便来到了张謇先生的故居濠南别业,一座英式建筑格外醒目。这座别墅建于1914年,由南通籍著名建筑设计师孙支厦设计。濠南别业风格别致,气宇轩昂,是我国近代吸收了西洋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如今是南通博物苑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濠南别业院内竖立着张謇先生的半身铜像。大楼正门阶梯两侧有他生前亲手种植的两株紫藤花,东侧的紫滕紫花,寓意着紫气东来。西侧一株则是紫藤银花,两株紫藤至今已逾百年,仍生命力旺盛,沿着大楼的廊柱,从一楼攀援至三楼。深秋里,依然绿意盎然,枝繁叶茂。春天来临时,紫色、白色的花冠把这座漂亮的小楼装扮得别有风情。立于两株紫藤前,不禁让人更加怀念张謇先生。</h3> <h3> 濠南别业大楼底层为储藏室。通过折扇式的楼梯可直接进入二楼大厅,这里是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曾接待过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博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大军阀孙传芳等人。1915年底在此为儿子张孝若举行了隆重的冠婚礼。而在1926年7月从这里传出了张謇去世的噩耗。</h3><h3> 二楼大厅的两侧厢房分别是议事室和书记室,西侧是会客室,东面是西式宴会厅。会客室内有一副张謇亲书的对联:“入水不濡,入火不爇;与子言孝,与父言慈。”反映了他的处事态度。</h3><h3> </h3><h3> </h3> <h3> 张謇亲书的对联</h3> <h3>1920年一1922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三次来南通演出,均住濠南别业,图为张謇先生与梅兰芳合影。(图片来自网络)</h3> <h3>孙中山亲笔签名后送给张謇先生的照片(图片来自网络)</h3> <h3> 二楼除大厅外都被布置为《张謇生平展》,分为“教育广兴,启智育才”、“实业肇基,富国强民”、“公益溥施、示范全国”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 <h3>张謇兴办的学校</h3> <h3>张謇创办的纺织厂</h3> <h3> 张謇1895年创办的大生纱厂(图片来自网络)。</h3> <h3> 张謇先生进口的日本原装丰田织布机。(图片来自网络)</h3> <h3>张謇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h3> <h3> 江石溪时任张謇航运公司协理。他是江泽民的亲祖父。</h3> <h3> 张謇创办的育婴堂,两年收养婴儿达1500人。资金不足时,他七十高龄登报卖字,每天写字两小时,筹集资金维持育婴堂开销。(图片来自网络)</h3> <h3> 图片中还展出了张謇家人的照片,图为张謇全家福。</h3> <h3>张謇与儿子张孝若及家人合影。</h3> <h3> 独子张孝若20岁时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学成后回国帮父親料理家业。还曾任北洋政府的各国考察实业专使,扬子江水道委员会会长。父亲去世后成为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h3><h3> 1935年10月张孝若在上海被旧仆开枪刺杀,当场身亡,年仅38岁。凶手随即自杀身亡。此案无任何线索,遂成一起悬案。(图片来自网络)</h3> <h3> 三楼为卧室、起居室、琴房、书房及祭祖用的先像室。</h3><h3> 三楼客厅中陈列着张謇先生手书的“倚锦楼石屏铭”。上面描绘石屏风的来历和品性,他以石寄志,希望子孙的品格如这石头般纯洁、无瑕、高尚,美好的家风代代相传。</h3> <h3> 《倚锦楼石屏铭》背面铭刻了《家诫》。</h3><h3> “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乃掇古诫子语,书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自有述训在。”张謇先生在开篇中表述了立《家诫》的缘由。</h3><h3>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h3><h3> 七则古人的诫子名言融入了张赛先生一生的人生感悟。其中有诸葛亮、朱熹的名言,有些是原文,有些经过再加工,这些文字包含了修身、治学、做事、为人、交友等人生修为的主要方面。言简意赅,情真意切,蕴意深厚,警示后代。</h3><h3> 张謇先生在69岁时辑录了《家诫》,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子书,对其子孙的影响及其深远,与今人也有重要启迪作用。</h3><h3><br></h3> <h3> 先像室内供奉着张氏家族的祖先。张謇先生为先像室所题“将为名乎,将为实乎,自有实在;瞻望父兮,瞻望母兮,如闻戒词。横批:慎终追远。”</h3> <h3>张謇夫妇卧室</h3> <h3> 张謇书房。</h3><h3> 张謇一生勤奋苦读,二十岁起开始写日记,无论是砚墨成冰的寒冬或七月流火的盛夏,他从未一天间断过手中的笔,因而成就了“同光年间第一”的字、精美的诗文、漂亮的文章。</h3> <h3>儿子张孝若卧室。</h3> <h3>客厅一角</h3> <h3> 说明: 1.图片拍于2019年10月17日</h3><h3> 2.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h3> 3.史料来自展馆及网络</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