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 <h3> 今日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闲 赏 篇</b></font></h1> <h3> </h3> <h3> 冬天虽冷,但却美的如童话世界一般,轻盈飘落的雪花,银装素裹的雾凇,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再美的景也美不过孩子们最纯真快乐的笑颜!</h3> <h3>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孩子们共同拨动二十四节气罗盘指针,共同见证这重要的时刻:冬至到啦!</h3> <h3> 你看,那雪中烂漫的笑脸,一串串快乐的小脚印,足以融化这冬日的寒冷。我们和冬至有个约定——把最美的风景留在快乐里!</h3> <h3> 谁说冬天是个寒冷萧瑟的季节呢?你看孩子们玩的多快乐啊,堆雪人,拉雪圈,打雪仗……欢声笑语洒满了校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美 食 篇</b></font></h1> <h3> </h3> <h3> 冬至不仅景美快乐多,美食也是让人垂涎三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h3> <h3>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h3> <h3> 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传汉朝时,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馄饨”与“混沌”谐音,意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h3> <h3>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h3> <h3>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h3> <h3> 孩子们还用手抄报的方式,将冬至传统美食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传承!</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诗 词 篇</b></font></h1> <h3> </h3> <h3> 冬至,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反复吟诵,并为其写下了多少清新隽永的美好诗篇。今年冬至到来之际,赏美景,品美食,怎能少得了诗词相伴呢!</h3> <h3> 冬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谚语,孩子们利用早读课诵读冬至诗词,朗朗的诵读声,让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情画意。</h3> <h3> 自古诗画不分家,冬至这么美的景,怎能少得了画相伴呢!</h3> <h3> 一篇篇书法作品,孩子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气节理解!</h3> <h3> 在我校“二十四节气现场作文比赛”中,涌现出了很多关于“冬至”主题的优秀习作,孩子们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这个节气的喜爱与期待!</h3> <h3> 蔡金芳老师和段丽娟老师联合执教的跨学科整合节气课程——《冬至那些事》,将冬至的习俗渗透到习作品析中,教给学生如何写好节气习作的方法。</h3> <h3> 九九消寒图,中国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br></h3> <h3> 学生自己设计的“九九消寒图”</h3> <h3> 段丽娟老师以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食——饺子为契机,教学生用超轻泥捏彩色饺子,孩子们兴趣盎然,认真学习着各种饺子的包法!</h3> <h3> 在沙湾五小,冬至是一个承载爱与温暖的传统节日。每年冬至,五小所有老师都要去食堂,亲自为住校学生包一顿美味的饺子,让住校的孩子们在学校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饺子,天冷但心暖!</h3> <h3> 通过本次冬至系列活动,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冬日的快乐,感受这一传统节日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肩负着保护、传承这一传统文化的职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