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霞浦游记 2019-12

VIONA

<p class="ql-block">▼福建霞浦,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早就从照片和影视中听过看过它的故事,如今亲身来到到霞浦,看潮起潮落、滩涂帆影;观山海壮美、人文深厚。</p> <h3>▼行程经过福州,使我有机会重游榕城。印象深刻的是这条福道,卽福州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h3> <h3>▼福道是我国首条悬空钢架城市森林栈道。曾获国际设计大奖。除人行道外,还有单车道。</h3> <h3>▼福道规划总长19公里,横贯福州市中心的蛇山,梅峰山,金牛山等山体,将市内的五个公园串联在一起。</h3> <h3>▼福道的步道采用防滑材料铺设,走在上面很舒服。途中还设计了各类站点,以供休息和防雨,很人性化。</h3> <h3>▼福道沿线还建有杜鹃谷,樱花园,双拥公园等11处自然人文景点。夜晚这条步道是亮灯的,在山野树丛中宛如一条巨龙。</h3> <h3>▼我们只走了福道较平缓的一小段。12月的福州,空气清新,满眼翠绿。城中能有这样一条健身的步道,真是福州人民的福气。</h3> <h3>▼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为福州历史之源、文化之根。</h3> <h3>▼福州参观的第二个地方是三坊七巷,这个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40公顷。因至今仍保留 “西三个坊,东七条巷,南北一中轴” 的古代城市里坊格局而得名。</h3> <h3>▼三坊七巷格局发轫于晋,形成于唐,至明清达鼎盛,至今基本风貌得以沿存。古时这里就是贵族和士大夫的居住地,区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h3> <h3>▼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1.29.”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h3> <h3>▼历史上在此居住名人达400多位。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冰心故居等九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住保护单位。</h3> <h3>▼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由北向南,街的西边排列着三坊,街的东边分布着七巷。呈一个“非”字形布局。</h3> <h3>▼这里著名景点有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等</h3> <h3>▼街区坊巷相连,粉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居住、地闽台渊源彰显地”。</h3> <h3>▼旧名安民坊。相传唐末黄巢农民军入闽,兵至巷口,出示安民,故名。北宋初期,中奉大夫刘藻以孝闻,诏赐粟锦以旌之,因改锡类坊。宋中叶,太宰余深居此,改名为原台育德坊。元朝福建省都事贾讷居此,其母贞节,又改为贞节坊。明万历年间,复名安民巷,沿用至今。安民巷内主要有鄢家花厅、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三坊七巷历史名人勤廉馆、中共福州省委旧址纪念馆等院落。</h3> <h3>在三坊七巷鱼骨状的传统格局中,南后街现已辟为福州市传统手工艺、名小吃和海峡两岸特色商品市场一条街,每日人流旺盛。而两边的三坊和七巷则大多保持幽巷深宅风貌。</h3> <h3>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曾在2011年播出了一部6集大型记录片《三坊七巷》,专门向观众介绍了我国福建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和文化。</h3> <h3>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彥,启蒙思想家严复,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现代著名作家冰心,“一二.九”运动组织者陈矩孙,晚清重臣闽浙总督左宗棠,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郁达夫……这一个个响当当名字都与三坊七巷有关,这里饱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h3> <h3>▼杨家溪风景区,位于福建宁德市霞浦,太姥山西南侧。杨家溪,原名南洋坪。又名九鲤溪、七里溪。</h3> <h3>▼相传因北宋名将杨文广在此平定南蛮十八洞之一,并留杨家将士驻守而得名杨家溪。</h3> <h3>▼杨家溪畔的渡头村,生长有250亩枫树林,深秋时节,枫叶黄里透红。</h3> <h3>▼与枫林相邻的是17株千年古榕树群。其中“榕王”树干周长12.6米,冠幅直径51米,单株覆盖三亩多地。</h3> <h3>▼枝叶繁茂的榕树群犹如开屏的孔雀,地上盘根错节,天空密枝交错。</h3> <h3>▼杨家溪,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五大景区之“九里溪景区”。流程约8公里,有七曲12濑(浅急之滩),沿溪潭、濑、滩交替分布,两岸峡谷青山郁郁葱葱,溪水清澈见底。图片来自网络。</h3> <h3>▼但今年因为大旱,水量骤减,我们见到的是这种景象,连原有的漂流行程也取消了。</h3> <h3>▼三沙留云洞,位于霞浦县三沙镇东壁山山崖处,俗称石厝,亦称幻尘庵。</h3> <h3>▼留云洞景区依山面海,与台湾的东引列岛遥遥相对,怪石嶙峋、古树苍翠、幽径盘回。</h3> <h3>▼这里有大量的摩崖石刻和众多原石佛像雕塑,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被誉为“闽东小普陀”。</h3> <h3>▼观海亭</h3> <h3>▼玉佛殿</h3> <h3>▼三沙留云洞历来是闽浙交界的一个著名游览胜地,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题诗刻字。原国民党闽浙监察使孙启英的“片石开生面,名山出一头”和陈立夫的“海东胜地,留云纪胜”等多处摩崖题刻至今尚存。</h3> <h3>▼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这里已建有幻尘庵、留云禅寺、观音苑、弥勒园等。</h3> <h3>▼观音苑,建在高1米的四方台上,中间一尊观音像高数米,四周有34尊石雕塑观音佛像,如滴水观音、平安观音、如意观音、送子观音等。</h3> <h3>▼流云洞景区中心面积现已扩大到近10000平方米。</h3> <h3>▼霞浦的东壁村是滩涂摄影理想位置之一。</h3> <h3>▼由于东壁处于岛坡上,一座公路大桥凌空而起,直面宽阔的大海,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h3> <h3>▼落日余晖下的海面泛着柔美的金光,远方依稀可辨的山峦相互重叠,显得更加朦胧梦幻。</h3> <h3>▼这里海面宽阔,浅海中布满了养殖海带、海蛎的竹竿,潮水退下时,竹架全部裸露出来。</h3> <h3>▼在巨大的滩涂上,海水随波而变,逆光看去,那被海水冲刷过的沙滩,好像蜿蜒曲折的滩涂动脉,在夕阳下呈现出金灿灿色调。</h3> <h3>▼霞浦是中国著名的海带之乡,紫菜之乡,拥有长达404公里的海岸线,以及全国最大的滩涂。滩涂面积有696平方公里。</h3> <h3>▼秋高气爽,渔民就开始了忙碌的季节。万物在金色阳光的洗礼下,多了一份成熟的韵味。</h3> <h3>▼因为这时候沿海岸全是各类养殖场,拉杆挂绳,养护收割。海面船只穿梭,渔民劳作繁忙。</h3> <h3>▼满滩涂及近海,都是竿影、人影、船影,是拍摄霞浦滩涂的黄金季节。</h3> <h3>▼霞浦被推荐为“中国最值得拍摄的绝美之地”之一,每年前来拍摄滩涂风光的人就多达二十多万人次。</h3> <h3>▼霞浦所有最美的景致都在大海里,观赏者最好在高于海滩的岸上或悬崖峭壁上观海。看夕阳染红大海,并逐渐隐没在山峦之后。</h3> <h3>▼太姥(mu) 山,秀拔于东海之滨,最高峰917.3米,号称“中国海边最美的山”。传说东海诸仙经常聚会于此,又有“海上仙都”的美誉。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h3> <h3>▼太姥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以“奇石、洞趣、险峰、雾幻”为四绝,有54峰,108洞,360处象形石景和佛、道、儒、摩尼四教圣迹,摩崖石刻,白茶祖弟等人文景观。</h3> <h3>▼楞伽宝塔。建于唐乾符年间,七级八角实心石构。为国内罕见。塔毁于清末,石件委地。公元1984年复原,现为保护文物。</h3> <h3>▼太姥山旧称才山。黄帝老师容成子曾栖此炼丹。尧时古越人始母种蓝(蓝草,汁色蓝,榨之以染布)于山中,用白茶为百姓治病,后得道成仙,封为太母娘娘,为闽地第一位女神,此山便称太母山。汉武帝时被册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改“母”为“姥”,定名太姥山。</h3> <h3>▼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36寺院。其中,始建于唐朝的国兴寺在宋朝时就被大火烧毁,现在建立在遗址上的寺庙是1992年修建的,而在其地下,仍然保留着大量文物。</h3> <h3>▼这里出土的许多古代建筑石材,以唐代为著,都排列在殿前的空场上,以待复用。</h3> <h3>▼观雾岗。 “海上生云雾,云雾入峡谷,滔滔涌无声,险峰不可数”。站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云雾生成后,从山岗下面的峡谷缥缈奔腾、簇拥而入,故名之。</h3> <h3>▼龙潭湖</h3> <h3>▼萨公岭。系萨镇冰于1929年所捐修,百姓因感念而冠以“萨公”。</h3><h3>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福州人蒙族后裔,中国近代海军之开创者,1919年入阁北洋政府,任海军总长,次年兼代总理。1923年出任福建省长,晚年以从事慈善事业,为国为民奔走呼号。</h3> <h3>▼曝龙潭。位于曝龙峰下,潭水清幽,雅致闲逸。由于太姥山雨量丰沛,雨水从曝龙峰会流到此凹地,聚集成潭。</h3> <h3>▼潭上左前方的石上,有座永翠亭,取自这里满山碧绿如浪之意。</h3> <h3>▼天柱峰</h3> <h3>▼在山间休息处还有一个小小的趣石艺术摄影展,介绍太姥山中各种大自然的石雕。。</h3> <h3>▼一线天。太姥山最为奇特和刺激的岩洞景观。这是一条典型的垂直节理受风化等影响而发育的线性隘谷。进洞之前,导游在前面喊着: 背包侧背,吸气收腹,进洞!</h3> <h3>▼国内最窄的一线天,洞长60多米,高40多米,最窄处20cm。仅容一人侧身贴壁而过,仰望洞顶,悬石欲坠,天如一线。</h3> <h3>▼大盘石。因巨石如盘而得名。站在这里四面临风,视野开阔,远近珠峰尽收眼底。</h3> <h3>▼太姥山三个时期、三种类型的花岗岩地貌在这里都能看到。东南方向为花岗岩石蛋地貌,海拔约为900米;西南方为花岗岩峰丛地貌;海拔为700至900米;东北方为沟谷地貌,流水冲刷明显,海拔在500米以上。海拔越高说明地理形成的时间越早。</h3> <h3>▼观海栈道。这里的栈道多是围着巨石腰段而设,远处的大海因有雾而朦胧一片。</h3> <h3>▼仙人锯板。</h3> <h3>▼太姥山融山海大观、地质画廊于一体,即可玩山观海,体验看石探洞之乐趣,又能感受云雾之变坏,日出云海之壮美。</h3> <h3>▼武夷山、太姥山、雁荡山构成闽越三大名山。同时,太姥山是国内唯一的花岗岩丘陵地形上发育的峰林地貌地区,也是国内晶洞花岗岩带上唯一的峰林地貌。于2010年列入世界地质公园。</h3> <h3>▼大京沙滩。位于霞浦长春镇东南,沙滩长3000米,宽200多米。我们来时,这里没有一个遊人,静得只有涛声。</h3> <h3>▼这里的沙子雪白、细腻。海水渗透后沙质坚实,别说人走过去无痕迹,就算负重的车子行过,也不过留下淡淡的车辙。</h3> <h3>▼没想到海水冲刷后的沙滩,水迹还留在上面,一切都被抹平,唯倒影鲜明靓丽。</h3> <h3>▼周围山上有风力发电机,据说还有明代古城堡等名胜古迹。所以,大京沙滩素有“福建夏威夷”,“闽东北戴河”之美誉。</h3> <h3>▼霞浦的沙江镇临海而建的一个古村落,名叫沙江村。据说始建于明清时期,村庄临内海,两条S型航道,把村庄和大海另一处海中小岛——竹江岛相连。竹江岛仍有渔民居住,小船往返于两村庄之间。除航道外,竹竿变插于内海中,使航道显现成S形,故名S弯。</h3> <h3>▼这里是最肥沃的海上土地。竹竿一年四季都插在这片滩涂上。每年谷雨前后,是海带收成季节,这片海域尤显繁忙热闹。滩涂上竹竿的另一用处是挂海蛎,沙江的海蛎被称为“海中牛奶”。</h3> <h3>▼S湾是喜爱摄影人的天堂。那排排竹竿、渔民在滩涂上养海蛎、收紫菜、晒海带……镜头里就是一幅古老的田园诗情与山水画意的完美结合。</h3> <h3>▼S水道中的船只,行进中划开碧波,如同一幅水墨画卷。</h3> <h3>▼拍摄S湾是在沙江中学后面的一座还没完工的楼顶天台上,需要买票进入。除了滩涂风光还能看到古村居民房顶及庙宇。</h3> <h3>▼插满竹竿的海带、海蛎晾晒场。</h3> <h3>▼半月里村,畲族乡民聚居地。位于霞浦溪南镇弥勒山麓,是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畲族古村落。</h3> <h3>▼村中现有多处保留完好的清代建筑,其中建于雍正八年的“龙溪宫”、建于道光年间的“雷世儒大厝”和“雷氏宗祠”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龙溪宫</h3> <h3>▼半月里村的畲族主要是雷姓。其中雷士儒,是清朝武举人。他武艺高强又善于经商,曾经带领许多村民经商,生意通达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积累了雄厚的资金。</h3> <h3>▼雷士儒在道光年间建大屋,大小房间38间,柱子126根,占地1300㎡,古宅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且存文物颇丰,是闽东地区重要的畲族文化古迹。</h3> <h3>▼畲族家风。此村清朝时期,曾出一门五秀才。</h3> <h3>▼畲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99%的畲族所操语言接近于客家语,在语音上稍有差别。</h3> <h3>▼村民雷其松是个热心收藏文物的有识之士,他自费办起“畲族民俗博物馆”,收集了相当数量的涉及畲族人民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的历史文物,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h3> <h3>▼畲族权杖。每一家族都有一根权杖,雕有龙头,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h3> <h3>▼畲,意为刀耕火种。 “畲”作为族称,始于南宋时期。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少数民族。</h3> <h3>▼畲族妇女,能唱山歌,会武术,懂中药,还是博物馆的讲解员。</h3> <h3>▼在半月里村,男人也会刺绣,而且花纹精巧,工艺细腻。</h3> <h3>▼半月里村几棵巨大古榕树,格外引人注目,它为这里的人们遮风挡雨,也见证了半月里几百年的风雨变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