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江西上饶婺源地区,应该到理坑看看。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理坑,原名"理源",是中国历史古村落,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里民风纯朴善良,经济来源主要来自旅游业,,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不是很多,居民以老人孩子妇女为主,青壮年男人基本都到福建、广州去打工了。理坑</span>村口处有一座"理源桥",桥上刻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的字样。桥下有山溪流淌,山溪在当地称为"坑",这也是理坑得"坑"的来历,而"理"字则是理学之意,理坑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点。这古风十足的儒雅之地,自然能出些真正的读书人。在历史上,理坑共有七品以上的官宦36人,官阶最高的是2位尚书,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他们的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在这之中,共有5部78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h3><h3><br></h3> <h3>理坑村基本是余氏家族居住的村子,全村除了上门女婿之外,基本都姓余,上门女婿的孩子姓母家姓,还是姓余。历史上这里属于中原地区,这里的人更注重家族的发展,讲究孝道,每个村子里都有祠堂,可以祭祖和供奉牌位,家族里每有大事发生,主要成员都在这里议事。理坑村的祠堂因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但他们心中供奉祖宗的孝道丝毫不减。<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里的建筑全都是黛瓦灰墙、房山都马头墙,马头墙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家里人当上高官或赚了大钱骑着高头大马回家修缮房屋,并在房山上嵌上马头以此光宗耀祖,给别人羡慕,另一个含义是希望家里男丁都能够升官发财,是对家人寄予的厚望和鼓励。住宅建设一律飞檐戗角,门楼、窗台应用"三雕"构件进行装饰,充分展示徽派建筑魅力。总之这里的</span>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文化,一梁一脊都彰显着智慧,一屋一舍都隐藏着故事,眼前是风景,背后是历史,深处是传承,我喜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喜欢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所以,当我看到这个村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放慢了脚步。</h3> <h3>每家门前都有这样的牌子,上面的内容是这个家庭的家训、家规、家风,显示着他们的治家理念。</h3> <h3>这里是原先村子的正门,文官回家在这里下轿,先去宗祠拜祖先,然后才能回家,讲究一个孝字。门上的四个字是“宏开阀阅”,阀是有钱有势的意思。</h3> 门口的两个小圆墩儿是门裆,雨搭下面应该有四个圆形雕刻,代表互对,这就是“门当户对"的意思,门头上面的荷花叶代表和气生财,门旁边是家训的小牌子,警示家人要遵守礼教。 瓶子代表出入平安,树叶代表落叶归根。 <h3>这个是插旗杆的石头,高级别的官宦之家才能有。</h3> 这里的很多村子里的墙角下面都被切去一人多高的角,是怕人走路不小心撞上受伤,这就是”拐弯抹角“ <h3>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余懋学是这里最高的官员之一。</h3> <h3>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余懋衡是这个村里官位等级最高的官员之一。房子最顶端的小兽叫屋线头,镇宅辟邪之用,雨搭下面的左右两个物件一个是龙的头,另一个鳌鱼的尾,鳌鱼是龙的第九子,整个寓意是来头不小或大有来头。</h3> 这里还有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学、设计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走进大门,院子里基本上是一个模式,一个天井,天井周边是水沟,水可以聚财,肥水不流外人田,上面露天设计,采光好,明堂暗室,还可以坐井观天。房子 的梁比柱子粗,肥梁瘦柱,力学原理, 室内的窗户外面口小,里面口大,作用是防火、防盗、防红杏出墙。看到这里我真的很同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女人,除了每天做家务之外,要么待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做女红,要么呆在院子里坐井观天,不能出去瞎逛,不能走街串巷的聊天串门子,见不得什么世面,那么多的封建礼教束缚的她们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天。站在这里仿佛能看见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坐在天井望天叹气,真的可悲。 <h3>喜欢这些门窗的雕刻工艺,每一个门窗的花纹都是有含义的,有明八仙、暗八仙、福寿双全、双凤戏麒麟、对弈、松鹤延年、草龙戏灵芝、喜上眉梢等等,很有艺术感,每一处都彰显着匠人的智慧与高超的手艺。</h3> <h3>福寿双全,铜锁是锁住财富,锁住希望的意思。</h3> <h3>富富有余</h3> <h3>九世同堂</h3> <h3>这个井是唐代修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绝对的古董牌水井,唐方宋圆,唐代是方井,宋代是圆井,年代比较久远,井边上放置两个带钩子的木杆,打水时用来钩水桶的,目前村民们还在使用这口井,用井水洗衣,我想应该不会用来洗菜做饭吧?</h3> <h3>穿蓝色衣服的老爷子是我们这次的导游,是老三届的大学毕业生,写字和绘画特别厉害,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村里的宣传画和大字报都是他写的,仿毛主席的笔记在墙上写的大字特别好,在墙上画的毛主席肖像惟妙惟肖,村民很尊重他。他应该80多岁了,牙基本掉光了,说话吐字不清,乡音还重,听他说话特别费劲,我们本来没打算让他给我们讲解,想着自己走马观花匆匆的看半个小时就走了,反正这里每个村子都是徽派建筑,没有什么稀奇的,可是这个老爷子特别执着,非要给我们讲解,他说讲解费不多,才二十元,你们要是认为我说的不好直接就走,不用给钱,但是得他带我们走,我们没办法拒绝,就跟着走呗。走着听着,得竖起耳朵仔细的听还得加上猜才能弄懂他说的是什么,他说的很详细,很有耐心,尤其认真,一边讲解还一边考我们记没记住,我们想不听都不行,就这样被动的听来听去,我们听上瘾了,半个小时的计划,我们生生的逗留了六个多小时,都忘记饿了,他对当地的文化掌握的太详尽了,每个雕刻、每个柱子都蕴含着文化底蕴,他说他教了好多学生,但他们都不好好学,学点皮毛就都出去当导游赚钱去了,他本来把这里的所有文化都写成文字材料了,想留着他走不动的时候传承下去,可是稿子被安徽的一个教授拿走了没给他送回来,他就怕他说不了话的时候,这个地方的文化就彻底的被埋没了,他还要整理材料,让有心的人了解这里,把这里的文化传承下去。他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不禁对他肃然起敬,真希望身边多些这样的人。</h3> 他应该是给很多摄影人摆过姿势,走到很多地方都告诉我们举起相机,拍照,还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拍,给我们乐的都无话可说了。我们三个女生跟他学了半天也没有他的姿势和表情妩媚。 远处是文笔塔,倒影很漂亮。 <h3>在理坑村边,有一条小溪,每天下午都会有不少妇人在这里洗衣服。河水两侧,可谓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在溪水上方,有一座石桥,名曰"天心桥",不管何时都有老人在上面对弈、晒太阳,远望这幅画面,充满了恬静的气息。其实,比起村中的那些典故,我更喜欢眼前这个生活化的理坑,可以让你在闲情散淡中,领略最真实的婺源生活。</h3> <h3>看完了这里我忽然明白一件事儿,过去有个判决叫满门抄斩和诛灭九族,我一直纳闷怎么可能实现?到哪去找人啊?到这里一看,一村人一个姓,全是一个家族的,围起来就可以满门抄斩了,这就是纯汉族传统的中原地区,我们北方是被满族人同化了的汉族,我们的祖先到底在哪里?据长辈们说我们北方汉族的祖家是山东小云南的,迁到这里属于散居,一个村子里说不上多少个家族,一个家族说不定都住在哪里,找不到根基,追不出源头,叶落了随风飘摇,飞到哪里是哪里,无根可归。</h3> <h3>走了一趟理坑,觉得很值得,这里的东西能记住的不多,我把它们整理出来,给自己一个交代,以上有涉及到当地文化说错的地方以当地文化为主,敬请谅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