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距上次骑行,时间过去真的好久。12月14日周六,天气出奇的好,晴朗无风,骑行的好日子。这次选定的目标是山东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照旺庄镇黄埠寨村</p> <h3> 最早知道黄埠寨,是因为偶然听到的一句歇后语:黄埠寨的饼子——别看样。是说样子虽不好看,但好吃。当时出于好奇还特意查询了歇后语的来历:据说清代莱阳有一县令时飞,上任后赶上莱阳大旱,民不聊生,遂微服私访,不料走到黄埠寨村,被一伙蒙面强盗劫得精光。无奈,他只好到一户娶亲人家讨点喜饭。主人拿了两个黑乎乎、干巴巴的小饼子递给他,时飞暗自摇头,心想“这种东西怎咽得下去?”回县衙路上,饥肠辘辘的时飞实在熬不住,从怀里掏出饼子咬了一小口,只感到又香又甜,满口生津,回味无穷。第二天,时飞专门差人将娶亲人接到衙门,一问方知乡间久已断粮,只好用栗子面做了饼子充饥。时飞感慨说:“你们这饼子要是光看外表,就完戏了,谁知道竟有这般好吃,真是黄埠寨的饼子——别看样!”由于是传说,版本有好几个,但框架大体相同。</h3> <h3> 九点多出发,在导航指引下,骑行大约2个小时到达黄埠寨村。从村外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什么老宅,都被新盖的房舍遮掩了。沿着一条宽敞的水泥路进入村内,发现这是村里的一条东西主路,把村庄分割成南北两大区域。</h3> <h3> 顺着水泥路前行,一条一条南北小巷映入眼帘,小巷很窄,大概可以容纳两人并行而走。小巷两边靠近主路的宅子比较新,往里去,一些破旧,完全石砌的老宅显现出来。老宅的街门大都上着锁,看不到一点生活的气息。几处碎石垒成的围墙业已坍塌,看到院落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夜间,想必十分森然。</h3> <h3> 在几条小巷中游走,满眼尽被沧桑浸染。这时,一处气势迥异的建筑闪现出来,顿觉眼前一亮。这房屋一定有非同一般的来历,心里这样想着。近前,发现这是一座坐北朝南建在高台之上的仿古建筑,中心建筑四周被高大砖石墙环绕,站在墙外向上仰望,院内两棵高大松柏直刺苍穹。走到建筑正南,一座造型古朴,气势雄伟的高大门楼巍然矗立,上方匾额题着“徐氏祠堂”四个金色行楷大字,原来这是村民纪念先祖的圣殿所在。祠堂大门前,有七级如意台阶,拾阶而上,最上一级两侧后补了一对石狮。大门位于门楼的正中间,门前两侧各有一个方形石鼓,石质微黄偏白,凿刻细致朴素。祠堂门前一条东西路穿过,在大门的西侧,有一道砖石砌成的拱形门连墙矗立在东西路上,拱门之上为小筒瓦组成的硬山顶。</h3> <h3> 由于大门紧锁,祠堂内部景观无从得知,甚为遗憾,后来网上查阅资料得知,这是莱阳市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徐家祠堂,也是胶东半岛地区仅存的徐家祠堂之一!徐氏祠堂价值最大的地方在于完好地保存了全套的祭器和宗谱及放宗谱的木制长盒子,知此,不由心生敬意。</h3> <h3> 穿过“徐氏祠堂”西侧的拱门,便见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河水已经干涸。沿着河边的水泥路向南走出不远,便是被那条东西主路分割的村落南部区域。打听路遇的一位村民,说,河东村南也有一片区域老房子比较多,于是按照村民的指引,穿进小巷之中。</h3> <h3> 村南这些老宅,也是被一些相对较新的民居包围,只是破损的似乎轻一些,有些仍然住有村民。查看间,一个骑着电动车的村妇,从七弯八拐的狭窄小巷穿行过来,用很诧异的目光盯着我这个不速之客,警惕的问:“你在做什么?”,呵呵,说不准把我当窃贼了。我说明来意,她放下心来,脸上挂着微笑,说:“我家这周围基本都是老房子,你看完了,从那条胡同拐出去,就可以到大道了。”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胡同口。多亏了她的指引,不然从这迷宫一般的狭窄胡同出去,还真的要费一番周折。</h3> <h3> 从村落出来,正是中午时分,阳光高照。没有看到黄埠寨饼子的模样,更无从品尝一番,但那肃穆庄严的“徐氏祠堂”,却无声宣示着徐氏后人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赤诚之心,其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初心,与中华传统美德丝丝相扣,价值永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