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各风采,抱团成长共进步——记20191213从化区心理教研活动

41

&nbsp; &nbsp; &nbsp; &nbsp;2019年12月13日上午,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部在从化区城郊中学开展了全区情绪主题同课异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及学习分享会。 &nbsp; &nbsp; &nbsp; &nbsp;活动的第一个议程是同课异构公开课观摩。 &nbsp; &nbsp; &nbsp; &nbsp;第一堂课的授课老师是邓志芳教研员,主题为《你有情绪吗?——看见(觉知)情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起进入课堂,“看见”情绪</h3> &nbsp; &nbsp; &nbsp; &nbsp;课堂上,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认识情绪,区分情绪。根据老师的引导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正确认识情绪的影响、理解看见情绪的作用。最后树立“所有情绪都是有价值的,并无好坏之分”的思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表演抽取到的情绪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绘制自己的“情绪蛋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享本周的“情绪蛋糕”</h3> &nbsp; &nbsp; &nbsp; &nbsp;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讨论表达,认真思考分享,课堂积极活跃。邓志芳教研员以新颖有趣的课堂设计及经验十足的课堂驾驭能力,为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堂课的授课老师是揭翠瑜老师,主题为《我的情绪我做主》。 &nbsp; &nbsp; &nbsp; &nbsp;在课堂上,学生认识到负面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认真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引起情绪的事件,总结自己使用过有效的调节情绪的锦囊妙计,最后在揭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挑选和总结快乐的处方。在课堂中,学生积极配合和交流,认真参与课堂中的每一项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认真记录“我的情绪故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享和制作调节情绪的锦囊妙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揭老师总结快乐的处方</h3> &nbsp; &nbsp; &nbsp; &nbsp;活动第二个议程,由参与听课的专兼职心理老师共同议课。 &nbsp; &nbsp; &nbsp; &nbsp;邓志芳教研员阐述了自己对于情绪主题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想:共分为4个课时,《你有情绪吗?——看见(觉知)情绪》、《朋友的烦恼——看见(觉知)情绪(下)》、《转化情绪的能量——情绪处理(上)》、《转化情绪的能量——情绪处理(下)》。学生能够从觉知自己情绪到觉知他人情绪、处理情绪再到改变内在态度逐层递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志芳教研员发言</h3> &nbsp; &nbsp; &nbsp; &nbsp;揭翠瑜老师说明了选题的初衷希望通过让学生掌握情绪的处理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调解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听课的专兼职老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讨论的气氛浓厚。&nbsp;从化二中谢韵斯老师对邓志芳教研员的课做了好评并提出了建议,在最后感悟环节可以更加深化,让更多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对揭翠瑜老师的课提出如何摆脱政治课的影子,让学生更加自然生成,更加开放自主的建议,增加更多的活动,并减少过多的理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化二中谢韵斯老师进行评课</h3> &nbsp; &nbsp; &nbsp; &nbsp;从化五中韩少凤老师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了消极情绪和负面情绪,并对两位老师认真用心的课做出了积极的肯定。同时对邓志芳教研员课程的题目提出如何更吸引人,并正确传达出本节课所要传达的知识这一思考。在激发学生恐惧情绪时如何设计得更饱满并考虑到个体差异。对邓志芳教研员情绪主题心理健康课的设置提出了调整的建议,提到“渡人先渡己”,人要在能更好看到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之后才能更好的觉知他人的情绪和帮助他人。 &nbsp; &nbsp; &nbsp; &nbsp;对揭翠瑜老师的课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例如如何更好地做好导入,做好软着陆。如何科学地进行环节设置从而引导出学生更真实的体验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化五中韩少凤老师进行评课</h3> &nbsp; &nbsp; &nbsp; &nbsp;城郊中学陈远老师也从以下几点做出点评:心理健康课应贴着学生走,而不是让学生走“既定”的路。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被接纳,才敢于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体验,才能真正触动到学生的内心。 &nbsp; &nbsp; &nbsp; &nbsp;除此之外,从化四中何莉雯老师和从化三中吕思怡老师同样也对课程中专业细节表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何莉雯老师还提到如何更好地提问让学生感受到情绪的多层次以及善用动作定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认识情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同探讨促进步</h3> &nbsp; &nbsp; &nbsp; &nbsp;通过评课议课,集思广益,使得老师们对如何上好情绪心理健康课有了更高的目标和更明确的方向和指引。 &nbsp; &nbsp; &nbsp; &nbsp;活动第三个议程,由现场观摩了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的老师分享心得。 &nbsp; &nbsp; &nbsp; &nbsp;职中组吴燕萍老师从比赛环节、评分标准、观摩心得、专家点评四方面进行了分享。着重分享了在心理健康教育故事中的收获和专家的点评:<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职组吴燕萍老师分享心得</h3> &nbsp; &nbsp; &nbsp; &nbsp;在心理教育故事比赛中要注意:<br> &nbsp;&nbsp;&nbsp;&nbsp;1.不是谈怎么做辅导,而是通过这个过程对我自身生涯的发展有哪些启发、成长和进步。<br> &nbsp;&nbsp;&nbsp;&nbsp;2.区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nbsp; &nbsp; &nbsp; &nbsp;在心理健康活动课比赛中要注意:<div> &nbsp;&nbsp;&nbsp;&nbsp;1.加强重视程度,保证教学视频质量。<br> &nbsp;&nbsp;&nbsp;&nbsp;2.注意题目的正确引领性。<br> &nbsp;&nbsp;&nbsp;&nbsp;3.避免知识性的错误。<br> &nbsp;&nbsp;&nbsp;&nbsp;4.增加职业融合<br></div> &nbsp; &nbsp; &nbsp; 在个案分析比赛中要注意:<div>&nbsp;&nbsp;&nbsp;&nbsp;1.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基本的评估的知识</div><div>&nbsp;&nbsp;&nbsp;&nbsp;2.避免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一包化</div> &nbsp; &nbsp; &nbsp;初中组吕思怡老师同样从观摩心得和专家点评入手: &nbsp; &nbsp; &nbsp; &nbsp;收获是在心理教育故事比赛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做个会讲故事的“戏精”并善用小道具和合理运用加分项,讲故事不仅要真还要有技巧,注意时间分配、做到起承转合、不让观众一下就猜到结局是一个小技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中组吕思怡老师分享心得</h3> &nbsp; &nbsp; &nbsp; &nbsp;并分享了专家对于该比赛环节的点评:<div>&nbsp;&nbsp;&nbsp;&nbsp;1. 比赛规范问题。参赛作品中不能出现个人及学校信息。</div><div>&nbsp;&nbsp;&nbsp;&nbsp;2.伦理道德问题。学生是未成年人,展示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时要得到学生本人同意及法定监护人同意并隐去重要信息。</div><div>&nbsp;&nbsp;&nbsp;&nbsp;3.故事题目命名。重点应该为老师本人,而非服务的学生或咨询个案表现出的心理。</div><div>&nbsp;&nbsp;&nbsp;&nbsp;4.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导入——讲述——沉淀与升华)。</div><div>&nbsp;&nbsp;&nbsp;&nbsp;5.注意“讲述”和“沉淀升华”之间逻辑衔接的严谨性。</div> &nbsp; &nbsp; &nbsp;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比赛中,同样有以下的收获分享:<br>&nbsp;&nbsp;&nbsp;&nbsp;1.题目命名、活动设置要紧贴内容有新意。<div>&nbsp;&nbsp;&nbsp;&nbsp;2.结合热点进行选题,如“让手机学会等待”有热点有理论。(手机成瘾+延迟满足)。</div><div>&nbsp;&nbsp;&nbsp;&nbsp;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自然生成、更加开放接纳,课堂呈现效果更好。</div><div>&nbsp;&nbsp;&nbsp;&nbsp;4.可采用“一”(物品、人物、故事等)条线串起一节课的方式。</div><div>&nbsp;&nbsp;&nbsp;&nbsp;5.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做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吸引学生保持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div><div>&nbsp;&nbsp;&nbsp;&nbsp;6.教具丰富多样,刺激的多元化。动态倒计时的设置使时间更可控。</div><div>&nbsp; &nbsp; 7.老师应真正走到学生当中,监控、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div> &nbsp; &nbsp; &nbsp; 高中组韩少凤老师从“看到”、“听到”、“想到”三方面分享了观摩心得。“看到”了各地区心育力量的强大,“听到”了专家的建议,“想到”了自身和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未来。为我们传递了最新和优秀的心育范例,促进对如何更好地做好心育工作,完善和提升心育能力,建设壮大区里的心育力量思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中组韩少凤老师分享心得</h3> &nbsp; &nbsp; &nbsp; &nbsp;活动第四个议程,由广州市心理教研组核心成员、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崔晓丽老师分享第三次广州市教研心得。 &nbsp; &nbsp; &nbsp; &nbsp;崔晓丽老师传递了广州市第三次教研中的优秀课例和思想并提出建议:<div>&nbsp;&nbsp;&nbsp;&nbsp;1.把握每次广州市的教研学习。</div><div>&nbsp;&nbsp;&nbsp;&nbsp;2.多上课从而修炼老师的课堂功底。</div><div>&nbsp;&nbsp;&nbsp;&nbsp;3.参考真光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初中生涯规划探索。</div><div>&nbsp;&nbsp;&nbsp;&nbsp;4.以课题带动生涯教育活动的开展。</div><div>&nbsp;&nbsp;&nbsp;&nbsp;5.思考构建学生发展课程体系,细化指导学生发展的内容。</div><div>&nbsp;&nbsp;&nbsp;&nbsp;6.找准心理老师的职业定位,提升专业发展的胜任力。</div><div>&nbsp;&nbsp;&nbsp;&nbsp;7.团队合作、抱团成长。</div> &nbsp; &nbsp; &nbsp; &nbsp;崔晓丽老师说到,既然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比较落后和薄弱,我们就更应主动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要形成心理健康课以小组学习合作的意识,并成为心理健康课的规则。把握住心理老师追求专业发展的机会,花时间、找方法、下苦功,利用穗心家园等平台多向广州市其他区的优秀心理教师学习和交流。提升上课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团体辅导能力、发表论文和主持课题的能力。 &nbsp; &nbsp; &nbsp; 本次教研活动为心理老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提升平台,为2019年从化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落下完美的帷幕,并未2020年从化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并指引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同课异构各风采,抱团成长共进步,让我们相信,从化区心理健康教育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点燃心育的火焰,传递心育的温度。 撰稿:吕思怡<div>摄影:韩少风</div><div>审核:邓志芳</div>

情绪

老师

心理健康

学生

课堂

分享

教研员

邓志芳

心育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