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家来人啦</h3><h3> 王树范</h3><h3> 2019年12月14日上午九点刚过,手机响:"树范,我们已到你楼下。"啊!老家来人啦。我急忙和小赵下楼,只见继芳哥,玉兰夫妇,芳姑妹,锦友夫妇,开车的侄儿宝东笑吟吟和我们握手打招呼,他们都是我老家枫桥王村的堂兄妹,我的父亲解放前7岁来杭,投奔给浙江博物馆馆长拉黄包车的大伯伯,15岁拜师学做裁缝,抗日逃难,历尽波折,但终于和妈结婚在杭州安下家。父亲有故土情结,小时常携一家子返乡,看看故乡的山水和老家的叔伯兄妹,我家辈份很高,七八岁的我,很多人要喚我树范太公,又是老家人眼中的城里人,纯扑善良的他们总是把最好东西给我们吃,父母总是一再告诫,几碗端上桌的鱼肉是不能动筷的,是凑碗数的,老家的贫穷,老家的山清水秀的和老家人们的善良勤劳,在我幼小心灵就是这样一个混合体。</h3><h3>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老家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惜父亲一辈都已走了,只剩我中风的妈在医院颐养天年,今天,他们特地来杭探望我妈,他们叫婶婶。赶忙从宝东的车上卸下小半车年糕,麻糍,番茹,鸡蛋,柿子,罗卜蔬菜等,都是城里人希罕的纯天然无农药的好东西,然后驱车急奔博养医院。妈妈由巧惠陪护,正坐轮椅上晒太阳,见老家来人,高兴!咿咿呀呀说,握手。显见她都认识,大家都说妈这阵子身体好,面色红润,小赵给我们合影拍照,参观了妈住的6楼房间,一室三病床一个阿姨护工。离开医院,急忙去新白鹿吃饭,培珍,树信后来也来了,一桌共十人,大家都很高兴,妈妈九十一岁,我们这一代也都跨过或快跨过七十,连下一代的宝东也快五十了,他在诸暨教委工作,他第一次到杭州七岁光景,是三伯伯带他来的,那时我刚结婚,也去了我们在九溪的新家。倏忽间,我们都老了,所谓见一面是一面,比较欣喜是看到老杨,杨锦友不幸患了癌,他心态乐观,积极治疗,开心活着,上次在半山肿瘤医院治疗检查,浮肿,医了段时间回诸暨。不料这次相见判若两人,健旺中气足,他笑着说,又活过来了,我和芳姑泰国也去玩过了!席间,继芳喝了快一斤黄酒,做了一辈子农民,玉兰先是妇女主任,后来当赤脚医生,开诊所,操持全家,日子红火,儿子宝东媳妇竹芳都是教师工作,女儿伊人在读大学,都远离农民啦!我们现在还能享受的自种自吃,全是继芳成绩,随着这一代老农过去,饭碗是否端在自已手里,有人开始担忧,但我们是老百姓,还是过好自已的小日子吧!</h3><h3> 下午5点多,宝东打来电话,安全到家啦!</h3> <h3>在博养医院小公园合影</h3> <h3>芳姑夫妇和妈妈</h3> <h3>继芳,玉兰,宝东和妈妈</h3> <h3>闲谈</h3> <h3>妈妈伸直右手,表示看我还健康吧!</h3> <h3>宝东给妈看老照片</h3> <h3>回病房</h3> <h3>垫好屁股护垫,摇起床</h3> <h3>宝东看妈,好开心</h3> <h3>慰问妈妈</h3> <h3>妈说,我好的</h3> <h3>老杨和妈握手</h3> <h3>芳姑跟妈说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