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牯牛黄山、归来美篇12月13-15西黄山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北南穿越、登顶牯牛岗-1728千年-奇峰村、邂逅-桃源村。25友归来。<br></h3><h3><br></h3><h3>领队-山河</h3><h3>作者-山河</h3><h3>摄影-山河和随队的小伙伴们</h3><h3><br></h3><h3>本次西黄山-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穿越活动</h3><h3>是山东锦绣山河户外俱乐部首发活动,也是整个济南户外界、甚至山东户外界首发的活动。因为牯牛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禁止一切,旅游和登山探险活动。</h3><h3>在发起活动时压力比较大。但是,牯牛降原始的野性之的美,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决定客服困难、冒险发起这个活动。考虑到所有的穿越困难,人数设定为25人满员。</h3><h3>牯牛岗全体队员合影</h3><h3><br></h3> <h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最勇敢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首发不知道大家对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穿越线路认可如何、并且在这个寒冷的12月里、北方的天空时时大雾弥漫,每到周末就会下起小雨、或者雾霾来袭。这段时间成为户外最萧条的时候。诚惶诚恐,生怕这个活动无法成型。好在南方的安徽是温暖的艳阳天。</h3><h3>感谢长期关注-支持山东锦绣山河户外的所有的队员,活动如约而至,活动满员出发!</h3><h3>12月13日早上8点30分,一行26人乘坐中巴奔向9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奇峰村。</h3><h3>当天的天气比较给力,一路行车顺利。晚上到达海拔600多米仙寓山农家乐。住宿休息。<br></h3><h3>这也是我们第二天登山的起点。我们到达这里登山节省了,时间体力、提高进入保护区的成功性,另外这里并不只是农家乐。还是一座三面环山的古村落。</h3><h3>第二天早上6点30分用过早餐后,天微微亮我们出发了,开始登山。并没有用向导 ,虽是第一次、功课做足敢于带领大家穿越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信心满满。</h3><h3></h3> <h3>走过蒿草相伴的羊肠小道</h3><h3><br></h3> <h3>走过郁郁葱葱的竹林</h3> <h3>走过高山茶园</h3> <h3>走过林场伐木场</h3> <h3>躲过自然保护区监控摄像头。</h3><h3>走进原始森林</h3> <h3>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身上叮叮当当的铃铛会提前告诉野兽,我来了。就是这样,我看到了硕大的野鸡,红白相间在草丛中咕咕叫的大鸟儿,当我刚刚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已经飞快地消失到密林深处。<br></h3> <h3></h3><h3>这一路的登山的道路风景惬意,是松软的土地走起来特别的舒服。</h3><h3>沿着仙寓山徒步四公里左右,进入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边缘海拔1100米。</h3><h3>进入自然保护区之前,有界碑,有公告,禁止一切登山旅游活动。我们是来赏景。我们是有纪律的部队、严格要求大家不准破坏植物,不准丢弃垃圾,不准捕获野兽、不准吸烟用火。</h3><h3><br></h3><h3>队员-清明雨</h3> <h3>进入保护区的第一梯队<br></h3><h3>牯牛降位于池州市石台县境内,是安徽南部第二大高山(黄山莲花峰、牯牛降)之一,又名西黄山、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为6700公顷。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h3><h3>牯牛降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基因库,华东地区唯一原始森林。未经允许禁止一切旅游活动和登山探险。最壮观的牯牛降-主峰风景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位。</h3> <h3>葛二哥</h3><h3>北边牯牛降保护区与仙寓山的分界线是高进1000米的山脊,同时也是一个防火护林带。</h3> <h3>乒乓</h3><h3>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前行,向着姑最高峰牯牛岗冲去</h3> <h3>青鸟</h3> <h3>高山原始森林,我们开始了3个多小时的原始森林穿越,如果是春夏到来的话,枝叶会更加茂盛,会出现穿越密不见日的景象。而我们现在来的是冬能阳光射进森林</h3> <h3>距离主峰越来越近</h3> <h3>到达这里。一片高山草甸。</h3><h3>偶遇了一单男,在此露营</h3><h3>这里就直接上到主峰</h3> <h3>太极云</h3> <h3>登子</h3> <h3>牯牛岗-主峰</h3><h3>传说,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着一只名叫雀的怪鸟。《山海经》说这种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连人也敢吃。弄得方圆几百里的山中,鸟兽绝迹,不见人烟。话说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了传授教义,他辞官归隐,云游四方,到各地传经授道。一日,他骑着青牛,路过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见飞鸟,地上不见野兽,水中不见一个活物,甚感奇怪。当他跨下坐骑,准备打尖休息时,忽然一声怪叫,狂风呼啸,一只巨大的怪鸟从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扑来。</h3> <h3>正在吃草的青牛,对天一声长哞,瞪圆双眼,张开四蹄,腾飞而起,用双角向怪鸟顶去。这雀平日见啥吃啥,骄横惯了,哪把这只牛放在眼里,不防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顶折了翅膀,怪叫一声跌落在一道山梁山。青牛见状,纵身跃上山梁,将怪鸟紧紧压在身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时间一长,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鸟的尸骨烂成了泥土,羽毛变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树。为了纪念这头大青牛,人们便把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h3> <h3>全体队员合影</h3> <h3>这时风景已经迷离的眼睛。到达顶峰内心野性的呼唤。</h3><h3>茫茫群山中只有我们。</h3><h3>随我图一起看景</h3> <h3>海悬</h3> <h3>叶子</h3> <h3>惜时如金</h3><h3><br></h3> <h3>和为贵</h3> <h3>燕归来</h3> <h3>中正</h3> <h3>青青河边草</h3> <h3>清明雨</h3><h3>团伙</h3> <h3>而康</h3> <h3>大漠、和农夫</h3> <h3>主峰上行走、傲世,茫茫林海。一览众山</h3> <h3>每次登山一座山主峰,风景的震撼。是一种极度的喜悦。极度的放松。</h3> <h3>我们是登山者,我们是追逐风景的战士</h3> <h3>猎奇所有的风景,是我们旅途的目标。</h3> <h3>牯牛降上的松树、石缝中生长,坚韧不拔,千奇百态。牯牛降的石峰,雄厚壮哉。和松树完美集合。</h3> <h3>随图看景</h3> <h3>一路是震撼的风景</h3> <h3>不是登临主峰怎能看到如此景象?</h3> <h3>脚步不停,我们欢快地行走</h3> <h3>风景随着我们的角度不断地移动,不断的转化。</h3> <h3>每一个人都赞叹这醉人的景色</h3> <h3>这里没有半点景区开发的痕迹,这里不是黄山,但却有黄山达不到的景色</h3> <h3>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原生态的美丽。媲美黄山。这广袤的保护区内只有我们,我们成为牯牛降的一时主宰。</h3> <h3>它散发出来的是野性的震撼,也许这是我们来到这里最主要的目的。</h3> <h3>非常困难的,从南路的茫茫森林中找到了这么个空隙,能中拍到-回望主峰</h3> <h3>环绕主峰,沿着山脊,西行几公里、看着风景,向着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南路-下行</h3> <h3>我们在森林里的野炊</h3> <h3>牯牛降原始森林-南路</h3> <h3>葛大哥</h3><h3>到达目的地/有种冠军的感觉</h3><h3>三清山穿越左腿抽筋</h3><h3>牯牛降穿越右腿抽筋</h3><h3>葛二哥-总结、都过去了。适应了。下次两腿不抽了。</h3> <h3>穿越的终点-降上村</h3> <h3>下午16点左右我们大部队下到自然保护终点古村-降上。完成了所有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全程穿越。</h3><h3>用时间九小时左右,行程15公里左右,拔高累计1200米左右。</h3><h3>胜利完成了山东户外界、济南户外界、第一次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大部队成功穿越。</h3><h3>下山时中巴车还是惊动了保护区检查站管理人员。师傅霸气车门不开、理论几分。管理人员看我们也是穿越完成,无奈-又看到我们是些爱自然善良人,提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未经允许不能登山等。我们通过走人。</h3><h3>明年花开时风景更震撼。杜鹃花、油菜花等等百花开放。我们再来过。</h3> <h3>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桃源村,一个三面环山小河流过的古典村落-祁门桃源村<br></h3><h3>这里有著名的</h3><h3>一门、九祠、一桥</h3> <h3>一门</h3> <h3>九个祠堂</h3><h3>不一一照了</h3> <h3>一座古桥</h3> <h3>村口的桃源廊桥为明成化九年(1473)建造,系单孔石桥。廊桥的两边设有美人靠。廊桥可为远方游子荣归故里前歇脚,也可为村中辛勤劳作的村民纳凉,还可为山外寻古探幽的人们观景。</h3><h3>800年古障树</h3> <h3>在廊桥的东头,有一块明代立的《桃源里桥记》,碑文为楷书阴刻,描述了桃源里桥附近的名胜风景,记载了民众集资建桥的情况。与廊桥相连的是今修缮一新的魁星阁,魁星阁飞檐翘角,风吹铃响,似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个到桃源村来的客人。据桃源陈氏宗谱记载,宋朝进士咸宁知县陈仁四因看上了桃源的秀美山川而在这里定居开祖。</h3> <h3>桃源村庄依山傍水,兔耳溪在村前逶迤而过,村后来龙山古木参天,村中民居粉墙黛瓦,马头高昂,各家各户徽派三(木、砖、石)雕的花窗,折射出韵味十足的皖南民风。这里的街巷一律青石板铺砌而就,青石板连接着家家户户,联通着桃源村人的古往今来。穿行在桃源村,时时被一幢幢古祠堂所吸引。据史料记载,陈氏来桃源定居后,随着家族繁衍,先后兴建了9座祠堂,它们分别是大经堂、持敬堂、保极堂、慎徽堂、思正堂、大本堂、叙五祠等,号称“一门九祠一桥”。</h3> <h3>这是一所古典与现代错落有致的古村落,村中依旧生活着生生不息的人们。他们和谐安宁好客,</h3> <h3>漫步古村落</h3><h3>樟树与村龄相同800年</h3><h3>一位老者告诉我,当决定在这里建村的时候,就会在村头放下一棵樟树的种子,如果第二年樟树的种子发芽生长了,那么这个这里就适合人口居住,他们会把这几棵樟树好好的保留下来。</h3> <h3>这真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h3><h3>我和队员们调侃道,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貌似是发现一个好的地方,是把树木伐掉,来建房子,凿开山体取石料、挖掉树根来占地,生怕再发芽。</h3><h3>明白黄山市、婺源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古村!每个古村里几乎都几棵古樟树。它见证了村子的历史。人的理念不一样,就会很不同的发展结局</h3> <h3>这里是穿越时空的爱恋</h3> <h3>能放下烦恼、因为没有纷杂的商业街市</h3> <h3>没有人头潮涌动喧杂的人群</h3> <h3>一切都保留着原汁原味。是那样的和谐安宁。</h3> <h3>村民和谐好客,门不闭户,进门随座,端详食饭</h3> <h3>这里也有现代的建筑,但他们却从没想毁掉原来的,让街道变得宽敞。而是原宅改善。感谢他们这种理念</h3> <h3>我们在这里放慢了脚步</h3><h3>老炮们</h3><h3>小胡同约架</h3><h3>就瞅你了,咋地?</h3> <h3>啥也敢玩!厉害来<br></h3> <h3>漫步田间</h3> <h3>寻觅风景</h3> <h3>岁月悠悠,掩盖不住小村的丝丝乡愁</h3> <h3>这里不仅有徽派的古民居,更有五星级的现代民宿。</h3> <h3>在小山之下、竹林之中,村子之末</h3> <h3>中午九点大家集合完毕,驱车离开桃源村。返回济南。三天的行程结束了。</h3><h3>美篇中队员照片是专属群内搜索的。不是本很全。这里不分伯仲和远近无关。都是一路随行的队员。因为有大家路途才如此精彩。因为有大家领队才有存在的意义,因为有大家才有努力开发线路的动力、感谢所有关注、支持,山东锦绣山河户外俱乐部的所有队员。</h3><h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世上也不会有没有终点的旅途、有缘我们再并肩同行。</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