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6年的端午,我前往山西与我的老同桌会面。</h3><h3>先从杨凌到西安,再转车从西安到太原。到西安后我问工作人员与保安怎么转车,他们便带我去了快捷换乘通道。十几分钟之后,我便坐上了前往山西太原的高铁。又是一片我从未踏上过的土地,心里有一些兴奋,也有许多好奇和期待。</h3><h3>说来有趣,我从杨凌坐车到西安时,有一位大叔坐在我的旁边,当我又从西安坐车到太原时,那位大叔居然又坐到了我旁边,还真是有缘呐!通过聊天得知这位大叔老家是山西临汾的,在陕西宝鸡工作,这次端午节放假,他便回老家看看。大叔人很好,也很健谈,一路上与我聊山西的名胜古迹,也分享了一些人生经验,他以前是呆在部队里的,后来国家分工就来到了宝鸡。</h3> <h3>下车后与丁锤顺利会面,解决中午饭之后,我们便坐公交车到今天要去的景点——榆次老城,榆次老城在晋中市,</h3><h3>山西的公交车十分神奇!它可以从这个市坐到另一个市,而且价格不一。除了一元两元,还有四元五元,甚至还有二块五这么神奇的价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壹·榆次老城</font></b></h3><h3><br></h3><h3>榆次老城并不大,但尤其符合“古朴”一词中那一“朴”字。之前见多了皇家建筑的金碧辉煌,也见过江南的精巧灵动,今日所见的建筑风格与二者都不同,有着北方的雄浑与质朴,也有江南的拂面温柔。</h3> <h3>我们先去看了城隍庙。</h3><h3>城隍庙里的建筑相当大气,最先看到的建筑是三层楼阁,重檐构造精巧,很让人震撼!来到它的背面,可清楚地看到他的三层建筑上面覆有绿色琉璃瓦,两侧石壁上也有琉璃瓦,图案是一只神兽,十分精美。</h3> <h3>据说这座楼是从上往下盖的,很神奇。</h3><h3>在这座楼的正殿里供奉着城隍爷,两侧分别是月老与送子观音,体现了古代人“人神共治”的思想。</h3> <h3>城隍庙西侧有一座园林,名为“西花园”。</h3><h3>绿柳扶风,回廊悠长,小桥流水,烟波画船,假山飞瀑……一眼便可看出这里借用了江南的构景手法,让人仿佛来到江南。</h3><h3>但它不全是江南风格,它不如江南那样柔情脉脉,还融入了山西的粗犷与大气,柔美又不失豪迈,灵动又不失质朴,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花园的临水戏台上,还有几位丽人在跳古典舞。</h3> <h3>我们又到了县衙,据说其始建于宋朝。</h3><h3>在县衙门口时,有一个表演的演员十分热情地过来与我们拍合照。进入大堂后,演员们刚好在表演县令审理案子,于是我们停步看了一下表演,很有意思。</h3> <h3>这里一共有五堂二十六个院落,我们将五堂一一看过。它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布局与紫禁城如出一辙。</h3><h3>听讲解说,县令一个月只能吃三次肉,而且从外地来此做官,也不能携带家眷。</h3> <h3>张之洞也到过这里,堂中有他的塑像。</h3> <h3>在马王殿前,我们聆听了马王的故事。</h3> <h3>我们还去参观了古代的牢狱。牢狱分男牢和女牢,但看上去都阴森森的。牢房构造得十分低矮,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子与小门,里面阴冷黑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h3><h3>旁边还有刑具展览,想起史书上种种残酷的刑罚,令人不寒而栗。</h3> <h3>往前就到了思凤楼,里面有文彦博的雕像。</h3> <h3>这天太阳很大,天气特别热,但只要我们一站到屋子底下,就立马十分凉爽,</h3> <h3>主要景点参观完后,我们去老街转了转。</h3> <h3>还在老街拍了张古装照~</h3> <h3>第一天我已经觉得山西的公交十分神奇,没想到还有更神奇的。</h3><h3>我们要乘车的那个公交站牌,它居然是在一个学校里!在学校里就算了,它居然还是在一片荒芜的丛林之中!让我大感惊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贰·天龙山</font></b></h3><h3><br></h3><h3>坐车上天龙山,师傅把我们送到山顶,我们再自己走下去。</h3><h3>天龙山蛮高,而且山路弯弯曲曲,坐在车上,有一种回到了云南盘山公路的感觉,真是让人想念。开车的师傅车技很厉害。</h3> <h3>山上风景很好,可以望见对面的云深雾绕和高塔耸立,而且山上也有许多奇松怪柏,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山路笔直,却十分陡峭。<br></h3> <h3>“白龙洞”最早创建于北齐,是古今百姓祭祀求雨之所,面阔三间,由巨石砌成的窑洞式建筑。</h3><h3>我与丁锤先去白龙洞上了一炷香,里面的和尚与我们说了一些祝福之语。很喜欢山上的寺院,苍松环合,有一番清幽之境,可以静心。小路两旁的音响也在播放清幽的音乐,我们漫步走着,心灵被风景和音乐净化着。</h3><h3>(图一源自网络)</h3> <h3>在路标上,我看到了一行字,上面写着“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有这样的意识,从中也可以看出,山西是相当注重古迹保护的。</h3> <h3>途中经过高欢避暑亭,真是凉爽。北齐建筑我见得少,这一次可以大饱眼福了。</h3> <h3>亭子很大很壮观,有许多人在下面乘凉。</h3> <h3>天龙山有许多石窟,从东魏一直到五代十国,汇集了多个朝代的建筑风格,让我惊喜!我从未见到过石窟,可惜山上的窟大部分都在修葺,我们只见到了其中一小部分。</h3> <h3>最后一个景点是圣寿寺,古时名天龙寺。寺前有一棵蟠龙柏,它是由内向外生长,弯曲蜷成一圈,就一条龙一样,听说从某个角度可以看到龙头。</h3> <h3>天龙寺寺门口左右有泥塑,是唐代的文物,但残缺不全、颜色剥落。</h3> <h3>寺里有药师殿、九连环等许多好看的建筑,而且还用了漂亮的蓝色琉璃瓦,屋顶上的琉璃瓦还拼出了图案。</h3><h3>我还看到了十字形屋顶,这种屋顶很精美,但不太常见,上一次见貌似是在颐和园吧,不想今日又得以重见。</h3> <h3>进屋后,听到有人说这个柱子是八棱八面,典型的北齐建筑。寺里还有一个碑廊,我在里面看到了金代正隆年间的碑文。</h3><h3>出门后,送我们上山的司机说寺内有白龙洞的山泉水,可以接一瓶来喝。于是我们又返回接了一瓶山泉水,喝了一口,清、寒,有丝丝甜味。</h3> <h3>写到这里,不得不说说我对山西人的印象。</h3><h3>这一路上遇到的山西人都热情又纯朴,无论你是问路还是寻求帮助,他们都特别热心,还会提醒我们要注意些什么。</h3><h3>就拿这天送我们上山的司机师傅来说,他热心的指着地图给乘客介绍景点与路线。当我们看到最后一个景点时,其他司机来拉客,说下山一人要60元。他怕我们被宰,就赶快找到我们,收了极为便宜的价格,耐心地等待我们转完寺庙,告诉我们有泉水,还提醒我们不要在山上买吃的,价钱会翻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叁·晋祠</font></b></h3><h3><br></h3><h3>“不到晋祠,枉来山西”,晋祠还是值得好好看看的。这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营造学社之路”经过的地方,而且也有让我仰慕已久的宋代建筑。</h3><h3>晋祠有三绝三匾三宝,听我一一道来。</h3> <h3>进入晋祠,首先看到的是古戏台的背面。因为这个戏台是唱戏给神听的,所以它背对大门,正对神祠。站在戏台之下,可以想象出戏台上的衣香鬓影、曼妙身段。</h3> <h3>戏台正面的大匾上书“水镜台”三字,落墨婉约多情。它就是“三匾”中的第一匾,笔画摇曳间有风花雪月之美。</h3><h3>古人在戏台下摆了八口大水缸,利用回声与共振,把歌声传播出去。</h3> <h3>第二匾悬于华丽的牌楼之上,是遒劲阳刚的两个大字——“对越”。</h3> <h3>金人台有四尊人像,其中三尊都是北宋实物,让我一阵欢喜。铁是五金之首,故此地名“金人台”。“祠为晋水源发之区,镇以金神,以防水患。”说明金人台有镇水的作用。</h3> <h3>在86版《西游记》第18集中,晋祠的金人台、献殿、圣母殿、鱼沼飞梁都露过脸。</h3> <h3>而左上角的那一尊造型优美,居然比民国时补造的那一尊精致得多。可它又的确是宋代造的,让人有些难以置信。</h3> <h3>到了“三宝”之一的献殿,其始建于金朝大定八年,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金代建筑。</h3><h3>献殿就是奉献祭祀品的地方,采用直窗设计,四面透风。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全靠榫卯连接。最让人惊叹的是,它仅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省料又坚固。</h3><h3>(下图来自网络)</h3> <h3>接着到了“三宝”中的第二宝——鱼沼飞梁。古人称圆为池,方为沼。鱼沼就是桥下方形水池,池水来自难老泉,可以清晰看到沼中的鱼和植物。</h3><h3>飞梁是沼上石桥。这座桥特别之处在于,它向东南西北四面伸展,可以说是当代立交桥的雏形了。</h3><h3>(图二源自网络)</h3> <h3>鱼沼飞梁原本是木桥,后来为了保存才在上面砌了石块,但它的原件始建于北宋。这座桥虽然四方严谨,但却充满了动感与韵律美,宛若鸟儿张开双翅,跃跃欲飞。<br></h3><h3>桥下的流水那么静,那么静,在它的沉默里,是否镌刻了宋代花月,抑或烽火狼烟?</h3> <h3>过了桥,便是我心念已久的北宋建筑——圣母殿,也是“三宝”的最后一个。高中时看古建筑相关书籍里面有一章,专门讲了圣母殿的缠龙柱,今日总算见到真身了。</h3> <h3>缠龙柱微微向内倾,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增高,从而形成屋檐的弧度。殿内外采用减柱法,只用廊柱与檐柱支撑梁架,扩大了殿内空间,遵循了宋代《营造法式》。这座古建筑让我十分激动。</h3> <h3>殿门共有八条盘龙,由于年岁久远,它们也布满沧桑,失去了昔日的色彩与光泽,积了灰尘,落了蛛丝。但精细生动的雕刻,却依旧让人感受到它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龙的威严、霸气、高贵,都雕刻其间了。</h3> <h3>晋祠是晋王唐叔虞的祠堂。晋王是姬发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姜子牙的义女邑姜。圣母殿里供奉的便是唐叔虞的母亲。</h3><h3>圣母塑像很美,温柔而又平和,也让人心生尊敬。两旁塑像微微向内倾,是为了聆听圣母的教诲。</h3><h3>(下图源自网络)</h3> <h3>殿内的宋代泥塑都眉清目秀,身姿轻盈。</h3><h3>(下图源自网络)</h3> <h3>圣母殿里,一只眼在哭一只眼在笑的侍女便是“三绝”之一。当年梅兰芳想来学习这种神态,但发现太难了,可见宋代艺术水平之高。</h3><h3>仕女朝人的那只眼是笑的,强颜欢笑;朝里的那只眼是哭的,因为宫中凄苦寂寞。</h3><h3>(下图源自网络)</h3> <h3>由宋仁宗题写的匾额。</h3> <h3>圣母殿旁有一棵柏树,45度角倾斜,但至今仍活着。树叶苍翠浓绿,让人感慨生命的顽强。这便是“三绝”中的第二绝——周柏。这棵树种植于西周,因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h3><h3>它从西周活到了现在。如果它会说话,那它一定是一个博闻强识的老人,可以为我们讲述朝代更迭,岁月变迁。</h3> <h3>这么多年,它看到了什么?又见证了些什么呢?它是否看到大秦的纵横、大汉的兴盛、明清的衰落?它是否见过三国的烽烟、大唐的花开、大宋的月光?</h3> <h3>接着我们走向“三绝”的最后一绝——难老泉。这里也有“三匾”中的最后一匾——“难老”。</h3><h3>泉水源头写有“晋阳第一泉”。泉水在亭中,依旧在翻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h3><h3>李白曾划船至此,为难老泉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诗句。</h3> <h3>亭子的藻井也很有特色,正中是个龙头。</h3> <h3>难老泉旁,游客都在排队洗手,想把好运带回家~</h3> <h3>看完主要景点,我们四周转了转,来到了太原王氏的祠堂,祠堂供奉着太原王氏的先祖王子乔。</h3> <h3>我脑海中立刻蹦出魏晋的几大家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想起了那段“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祠堂里刚好有王导的画像,不过我更喜欢谢安~<br></h3><h3>这里也有“诗佛”王维。</h3> <h3>拍了这两天看到的一些精美建筑部件。</h3> <h3>感谢丁锤带我吃了好多美食~</h3> <h3>山西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短短两天所感受到的,不过是浮光掠影。</h3><h3>丁锤说,我来山西的前几天还是雾霾,没想到游玩这两天却是干净的蓝天白云。感谢山西用这么美的风景、这么好的天气来迎接我。</h3><h3>有缘再会。</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图文|芷菡客</font></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鸣谢|丁锤</font></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旅行时间:2016.06.09-2016.09.10</font></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