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2月14日,又一次学习的经历,一次内心成长的过程。马丽校长的语言铿锵有力,内容掷地有声,一场《家庭建设 可学而至》讲座,分三部分呈现:1.家庭养育人格 ,人格决定命运;2.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提升;3.反求诸己,可学而至。</h3> <h3>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懂得道理,知识学了很多,可是为什么我们行为处事还是照旧,没有什么改变?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把它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把知识结合自己的经历,反思提升,幻化成一种经验,最后再把它付诸于行动,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简单的说就是知道是一回事,而做到却是另外一回事。</h3> <h3>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突然不学习了,突然很茫然不知所措。就是因为家长从小给孩子树立的学习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而不是教育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从小就致力于培养他的健康人格,而不是只揪住学习不放,反而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马丽校长的一句经典语录:培养一个好孩子,学习好只是一个附属品。</h3> <h3>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可从来没想过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滋养,一个可以让他可以顺应其发展的环境和力量。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很爱他啊,我给了他我的全部,力所能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了各种的兴趣班补习班,怎么能说我不爱他呢?可能大多数爸爸妈妈最应该学习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对孩子的爱。无条件的爱不是无限度的溺爱,也不是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去掌控,而是有效的沟通和高效的陪伴,是在任何时候他都能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h3> <h3> 在一个国家的墓园里,有许多国家首脑的墓志铭.某个角落里的一段墓志铭是这样写的:</h3><h3>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想改变世界,但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不能,所以我想改变整个国家;但是等到我的年龄再大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这个能力改变自己的国家,那我就想我的愿望就是改变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变我自己;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我自己.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一开始的愿望就是改变我自己,那么我自己改变了,同样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h3> <h3> 第一次听这段话,是从毕校长那儿,这段话给我的触动很大,每当我感到无力改变一些什么的时候,我就想起这段话的深意。我虽没有过想改变世界的想法,但我确实希望它变得更好。改变需要的是变革,可能是一种颠覆,有时候你发现想改变什么真的很难,怎么办?那就做好自己,做自己所能做的,作为其中的一个因子发生了变化,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因子,随着时间的发酵,也许就发生了质的变化。</h3> <h3> 相信相信的力量,你相信你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么?你相信他其实特别想好么?也许你现在看到的孩子的不好的状态,就是他在努力想好的挣扎,这过程中只是遇到了困难,需要你的帮助。孩子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唠叨,不是你凭经验给的种种建议,而是耐心的倾听,真正的尊重。在教育中,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也不可能成为真理,但真理重复一百遍就成为了废话。有的人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有的人因相信而看见,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并给孩子灌注相信的力量。</h3> <h3> 年龄的大小并不代表真正的成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理解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和成长,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谁也不能保证这一生都是平坦通畅,也许终其一生也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但是只要我们有方向,我们就一直在路上。</h3> <h3>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人不是因为幸运没有遇到挫折,而是遇到挫折之后还能坚定的前行。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挫折,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经历,不是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因此活的更好,那就是人生的赢家了。</h3> <h3> 所有道理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会把自己经历的苦痛无限放大,认为全世界再也没有比自己更可怜,比自己更悲惨的人了。而实际上呢?有很多更悲惨的人,还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些事情就怕去比较,如果你总是跟姚明比身高,跟泰勒比身材,跟马云比财富,可能真的会很痛苦。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强身健体。通过学习提升修养,通过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比较不是为了让我们失去信心,而且正确认识差距,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h3> <h3> 最后马丽校长还给大家推荐了学习平台和书籍,优秀的人一直在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