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工农兵代表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是毛主席的夙愿,顺着这篇文章回顾一下那些在毛泽东时代“一步登天”的平民百姓,以纪念我们的人民领袖。</h3><br> <h3>吴桂贤</h3><br><h3>吴桂贤,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河洛镇胡坡人。</h3><br><h3>1951年,吴桂贤进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当挡车工。</h3><br><h3>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全国纺织先进集体“赵梦桃小组”党小组组长,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h3><br><h3>196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曾当选为全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文革”中被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h3><br><h3>1968年后曾先后担任西北国棉一厂革命委员会委员、主任,咸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革委会委员、常委。</h3><br><h3>1969年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h3><br><h3>1973年中共十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h3><br><h3>1975年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h3><br><h3>1977年9月,十一大前讨论中央委员人选,有人说吴桂贤反周总理,吴桂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主动请辞副总理职务,获批后回到西本国棉一厂任厂党委副书记。</h3><br><h3>当了副总理,吴桂贤仍然每月只拿西北国棉一厂76元的工资。她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无论是在政治局开会或在国务院开会,喝茶水要交2角钱的茶叶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吴桂贤每次都只喝白开水,不喝茶水。服务员问她:“吴副总理,您为什么不喝茶?”她笑笑说:“我不爱喝茶,怕睡不着觉。”每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宴会,她都要按规定交餐费。她分管纺织部、卫生部和工青妇工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吴桂贤与陈永贵实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h3><br><h3></h3> <h3>陈永贵</h3></br><h3>陈永贵,男,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人。</h3></br><h3>1945年,昔阳解放,大寨贫苦农民陈永贵获得新生;1946年,昔阳县土地改革,陈永贵组织互助组;1947年4月参加民兵支前,在“正太战役”中表现突出,受到上级表彰。</h3></br><h3>1948年底,因为互助组成绩显著,开始担任大寨党支部副书记;1952年任大寨支部书记。</h3></br><h3>1953年2月,大寨成立了以陈永贵互助组为基础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陈永贵不断改革劳动管理办法,试验科学种田新方法,粮食获得大丰收(毛主席说不可轻视“大老粗”,陈永贵的能力、品质都很突出,绝不是后来精英们丑化的“大字不识的文盲”);到60年代初,大寨闻名全国,陈永贵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h3></br><h3>1967年3月,陈永贵开始担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当年五一劳动节,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陈永贵被请到毛主席身边。</h3></br><h3>1969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h3></br><h3>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陈永贵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h3></br><h3>1975年,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h3></br><h3>1979年,请求辞去中共昔阳县委书记职务;1980年,请求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h3></br><h3>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以83号文件批转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并加批语,给学大寨运动作了最后的总结,迟迟不肯改革的大寨终于迈出了改革的步伐。</h3></br><h3>陈永贵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但是他坚持不迁户口,也不拿国家工资。没有城市户口就没有粮票,每年秋后大寨分粮食,要专门拿出陈永贵的那份口粮送到公社粮店,换成全国粮票给陈永贵捎去。1975年8月中旬,陈永贵从钓鱼台搬到了交道口一条胡同的小院里。搬出钓鱼台,按规定应该给陈永贵配一名服务员。陈永贵拒绝说:“来一个年轻姑娘挺不方便的,算啦。”中央有关部门说可以派个岁数大的,陈永贵又说:“岁数那么大还侍候我,多不合适。”亦婉谢拒绝之。</h3></br><h3>陈永贵在京贵为国务院副总理,但家人没跟上享福,严于律己的他叫老婆带着孩子在大寨挣工分,连城市户口也不给她们转。山西地方上的领导曾经背着陈永贵给他的家属转过户口,还想把她们送进京,手续全办了。陈永贵获悉后拍桌子吼道:“谁办的!我不同意!谁敢!”结果,此事自然就黄了。</h3></br><h3>身为副总理的陈永贵竟然有时自家的口粮不够吃,就多吃些杂面。宋玉林心疼丈夫,经常单独给他做碗白面面条吃。可是后来她发现,给陈永贵盛一大碗他说吃不了,改盛一小碗他还说吃不了——他是要分出一些来给她和孩子们吃。</h3></br><h3>陈永贵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他穷,想给他增加点收入,就申请报客饭补助。陈永贵搬出钓鱼台以后客人多了,昔阳的干部、各地的劳模、国务院的同事常来,按说这笔客饭补助也是个不小的数了。国务院正好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一申请就批了下来。但陈永贵却拒绝报销,说,“我的客人让国家报?退掉!”作为国务院副总理,自然少不了参加一些外事活动。在外事活动中外宾有时也送给陈永贵一些小礼物,比如计算器之类的东西。这类礼物陈永贵一律上交,两袖清风,不染纤尘。</h3></br><h3> <h3>李素文,女,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郭庄子村人。</h3><br><h3>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当地当过儿童团长,团支部书记,高级社副社长。<br><br></h3><br><h3>1956年到沈阳市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当营业员,先后当选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省财贸系统“五好”职工标兵。</h3><br><h3>1968年5月任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h3><br><h3>1969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h3><br><h3>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6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墨西哥妇女年世界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h3><br><h3>李素文任人大副委员长时,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带家属进京;那时,她每月工资62元,是高级干部中的“穷人”,却非常满足;这种经济状况,自然出国访问时连“行头”都买不起,只好到对外友协去借皮箱和衣服,访问回来再把那些东西归还人家。那时她最怕家乡来人,因为囊中羞涩。有一个月,家乡来了四五拨人,结果月底时只好天天大葱抹大酱。生活艰苦,李素文还能适应,而对当时变幻的政治风云,她便显得无所适从了。</h3><br><h3>1975年,中央让李素文协助李先念同志分管财贸工作。当时正赶上“批d”,李素文自然在财贸战线狠抓“批d”,也成了“批d”的先锋。1977年之后,李素文也逐渐从政坛消失了。</h3><br><h3>1978年7月12日,李素文回到了家乡沈阳,组织上安排她到市糖果厂劳动锻炼,改造思想。那一刻,45岁的李素文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时在公共汽车上,就能听到人们窃窃私语地议论她;“哎,那不是李素文吗?她不是副委员长吗?怎么不坐专车,和咱们一起挤汽车?“听说犯错误了,被遣送回沈阳劳动改造。”每逢这时,她强忍着自己无法表白的情绪,车一到站,就迅速下车,消失在人海中……</h3><br><h3></h3> <h3>邢燕子,女,河北宝坻(今属天津)人。<br></h3><br><h3>1958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h3><br><h3>1958年7月,邢燕子从宝坻县巴庄子农业中学毕业,告别学习生活了两年的中学校园,当时她的父亲是天津市一家工厂的副厂长,但邢燕子没有回到天津市区,也放弃了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而是回到了宝坻县司家庄村。因为邢燕子早已下定决心,要“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她希望和家乡人民一起,尽快改变家乡经济文化落后状况。 </h3><br><h3>在经过两年的锻炼后,19岁的邢燕子被安排到了生产第一线。在那里,邢燕子和乡亲们插秧苗、种高粱,带领女团员组成“燕子突击队”,在艰苦环境下数年如一日地劳动。</h3><br><h3>1959年夏季蓟运河水位上涨,司家庄以西百十米有一条护河土堤,是庄上庄稼丰收的重要保证。司家庄村是穷村,年轻小伙子多去外地支援建设,剩下许多老弱妇孺。邢燕子带领姑娘们主动承担堆“土牛”的任务。“土牛”每个长2米、宽1米、高0.5米,间隔二三米,以备汛期抢险补漏。</h3><br><h3>1960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出现粮食供应紧张,但司家庄却由于捕鱼等自救措施度过了灾荒。为避免受到灾害影响,邢燕子带领司家庄姑娘们天气还没暖和就下了地。天气冷,土地硬,她们花费了平常几倍的力气,才将粮食播种完成。由于时间早,这里的麦田避开了自然灾害的影响,提前获得丰收。</h3><br><h3>1969年她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邢燕子当上“大官”后不拿工资,仍在村里记工分,与社员的报酬一样,拿的只是队里女劳动力的平均分。</h3><br><h3>1973年的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邢燕子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h3><br><h3>1979年发生了中国知青的大返城,一场长达27年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落下帷幕。此后,邢燕子的名字便在媒体上消失了。</h3><br><h3>1981年邢燕子离开了宝坻县调到天津市北郊区的知青农场工作。1983年6月,天津市组织部找到她谈话,称新市委班子成立了,不再安排她进常委班子,不再担任市委书记。1985年天津市政协换届,有关部门又以“中共党员在政协里头的比例太大,不利于统战工作”为由,解除了她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职务。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与候补中央委员名单中没有了邢燕子。</h3><br> <h3>吴桂贤(左)与李素文、陈永贵在大寨</h3><br><h3>毛泽东时代类似的小人物的例子还非常多,只是陈永贵、吴桂贤、李素文、邢燕子的知名度比较高,他们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的典型代表。1975四届人大,代表共2885人,工农兵比例占67.95%,工农占51.1%——这个历史纪录从此再没有出现过。<br><br></h3><br><h3>(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萤烛察今”)</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quBFj7awe9fw7QU-VrLM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