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449--纪念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参战40周年

魏敬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49团前身成都军区步兵10团团长张炳海,后任150师副师长</p> <p>1979年3月,449团奉命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遂行第二阶段纳隆地区迂回进攻战斗。</p> <h3>七九作战战时团长胡建忠,参谋长王连嘉。</h3> <h3>战时政治处主任何多兴</h3> <h3>战时后勤处长龚成忠</h3> <h3>战时作战股长董树章</h3> <h3>449团末任团领导:团长赵相丕、政委王振武、副团长吴春元、副政委崔发春、副政委陈金华、参谋长王连建</h3> <p>449团纳隆地区迂回进攻战斗</p><p> 449团当面之敌是越军183团,该团2月27日进至高平西南侧的纳隆以南地区,一面防止中国军队继续深入,一面伺机骚扰。中国开始撤军之后,越军183团认为有机可乘,将2个榴弹炮连部署在魁匡以西公路附近,从3月6日开始向高平一带的中国军队阵地实施炮击。3月8日和9日,越军183团一部大胆进至纳隆以北,在505高地至纳隆附近布防,向41军121师的防御阵地步步逼近,并叫嚣“要紧紧咬住中国兵!”</p><p>为了歼灭越军有生力量,粉碎其进逼企图,41军前指命令121师负责歼灭纳隆地区之敌。</p><p>纳隆距121师的扣屯防御前沿约8公里,这一地区均为土山,群山连绵,山的上半部为茅草覆盖,下半部树林茂密,山间为沟林所隔,山谷中葛藤缠绕,道路稀少,通行困难。战区内的主要山头编为1-21号高地。高平至太原的3号A公路从纳隆东侧通过,在纳隆南侧跨过任河,由河上的一座公路桥相连接,是这一地区的重要通道。纳隆桥本来在2月24日已被南集团的124师370团工兵炸断,后又被北上的越军修复。越军183团1营于3月8日和9日进至纳隆以北地区,得到魁匡以西2个榴弹炮连的火力支援;在纳隆桥北公路东侧有越军1个加强连;在班俊以南的纳隆、亭档、魁里、那嘎、316高地、班商等地还有小股越军活动。</p><p>根据41军前指的命令,121师于3月6日以2个加强步兵营兵力,对纳隆西北侧的纳欢、亭档、魁里、容博地区发起一次出击,歼敌一部。为了更有力地打击越军,3月9日,在41军毛余副军长的统一组织下,121师决定出动361团2营、362团1营、363团1营,在归41军指挥的50军150师449团协同下,对纳隆之敌发起第二次出击。</p><p>150师449团原为成都军区所属独立步兵团之一部,建国后参加过剿匪、平叛等战斗。1967年11月组建而成150师步兵第449团。该团在1977年、1978年进行过2年全训。79临战前扩编为甲种步兵团,补入了大量的新干部和新战士。部队经过临战训练和政治动员,军政素质有一定提高,士气高昂。</p><p>在班俊的121师指挥所受领了任务后,449团指挥人员很快开会研究,决心于9日晨4时出发,经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那漂、亭档插向那峰西侧约700米交叉路口,团主力由此直接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掩护361团2营炸毁纳隆桥;同时以一部兵力摧毁那峰地区的越军炮兵阵地,攻占505高地及其南侧无名高地,掩护迂回部队的左翼。待361团炸毁纳隆桥后,再协同121师的出击部队歼灭纳隆桥以北地区之敌。</p><p> 9日凌晨4时,449团从班俊出发,按3营、团指和直属队、2营、1营(欠1连)的序列,在121师派来的向导带领下,沿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小路向预定地区前进。</p><p> 根据121师介绍的山地行军经验“宁走山脊求远,不走山沟求近”,团指决心改变迂回路线,沿西南侧的739高地东侧山脊转向东南的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前进,再向纳隆桥西南迂回。</p><p> 7时许,1连进至波眉西南侧,遭到小股越军阻击。1连迅速开火,将敌击退。继续前进时,1连发现波眉西南无名高地两侧山坡上有越军向山下逃跑。报告团指后,团指命令1连加强警戒,注意搜索,加速前进。8时左右,1连在739高地东侧无名高地发现零星越军散兵,立即开火将其驱散,然后将739高地占领。团指命令1连控制制高点,掩护团主力前进,待1营通过后归建。同时命令3营7连为尖兵连向预定方向前进。8时45分,7连进至739高地东南山脊500米处,与南侧高地之敌发生交火,将其驱逐。为加快穿插速度,团指命令8连转为尖兵连,继续向那峰西侧交叉路口攻击前进。</p><p> 11时,团指命令2营从739高地东南山脊向东侧的容博、那峰、505高地方向进攻,攻占505高地及其南侧无名高地,支援3营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2营很快出发,以5连在739高地东南侧控制要点,6连为先头连沿山脊搜索前进,顺小路插向容博。13时左右,6连攻占了容博西侧高地。</p><p> 9日白天天气炎热,中午达到摄氏40多度。449团官兵负荷沉重,而739高地又是山坡陡峭,草木茂密,道路崎岖难行,部队行进较为缓慢。一路不时有战士中暑昏倒,部队前进速度减慢。14时48分,先头8连进至魁雷东北侧无名高地,全连已有60%的人员中暑昏倒。此时,在西侧山谷发现越军。营长命令7、9连迅速前进,以火力压制越军,同时组织力量抢救中暑人员。</p><p> 15时许,团指进至亭档西侧交叉路口,得知部队中暑人员较多,前进困难,于是命令各营边前进边抢救中暑人员。因为天气炎热,官兵们随身携带的饮水已消耗将尽,有经验的人就砍竹子,从竹根部的第三、第四节取水补充部队。各连卫生人员对中暑的官兵实施打针抢救。各营、连的教导员、指导员等政工干部以口号鼓励部队士气。同时组织体力互救,干部带头多背枪支弹药,班、排骨干集中搬运分队的武器弹药。全团官兵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克服困难,向预定地区顽强挺进。</p><p> 16时许,团指向121师报告了全团进展及部队中暑情况。121师命令449团迅速组织部队攻击前进,团指接令后即开始进行攻击部署。</p><p> 19时许,全团形成防御态势后,团指命令团侦察排在2营防御阵地前,向那峰、505高地方向查明情况。并令各营加强警戒,组织观察,指定值班分队和值班火器。</p><p>20时15分,3营报告,在任河南岸的魁难方向,有越军炮兵射击,并有汽车声音和灯光。团指判断,越军可能在乘夜暗增加兵力,也可能是接应纳隆桥北侧之敌逃跑。随即,团指上报121师,请求师炮兵向魁难方向进行了压制射击。</p><p>在3月9日的战斗中,121师出击各部队隐蔽接敌,迅速发起攻击,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当天歼灭越军183团约1个营,越军仅在阵地上扔下的尸体就有307具。</p><p> 10日8时05分继续发起进攻。2营从容博向东南侧的505高地搜索前进。两地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多,但途中有10多个孤立的石山,茅草丛生,道路崎岖难行。为防遭敌伏击,2营以各分队交替掩护,逐段向前跃进。9时左右,5连进至505高地山脚下,与一小股越军遭遇。5连迅速开火,歼敌13名,余敌逃散。5连随即向505高地发起攻击,守敌无心恋战,即行溃逃。10时41分,5连占领了505高地。</p><p> 8时58分,3营以7连为前卫连开始出发。10时,7连进至魁雷东南侧无名高地,随即迅速前进,于10时10分到达纳隆桥西侧约1公里的任河北岸。渡过任何后,7连进至南侧的高平至太原公路附近,察看地形后,于13时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处公路两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经过50多分钟战斗,7连先后攻占了纳隆桥西南约500-1000米公路两侧的7个高地,切断了公路。8连在7连之后也到达任河北岸,7班从纳隆桥西约400米处渡过任河,消灭了零星越军,夺占了1个弹药库和1个军需库。与此同时,9连向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当即遭到魁匡附近越军炮兵的炮火拦阻。营长组织炮火压制越军炮兵,9连趁势冲击,占领了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与2营5连会合。</p><p> 1营随3营后进至505高地西南侧,向任河北岸进行搜剿。</p><p> 任河南岸的越军很快组织反击,向7连和8连7班的阵地发起围攻。</p><p> 16时30分,361团5连向16、18号高地进攻,掩护工兵前出炸毁纳隆桥。17时02分,121师向449团发来命令:于17时30分,开始按原路组织部队交替掩护回撤。团指很快部署,命令各营收拢部队,以1营为前卫,回撤中沿途进行清剿;团指和直属队跟随1营回撤;随同2、3营行动的2名副团长共同组织2、3营沿2营进攻路线回撤,到容博小河北岸加入团的序列。</p> <p>17时45分,449团开始回撤。1营、团指和2营先行回撤。3营7连和8连7班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坚守任河南岸阵地4个小时,先后击退了越军从西南方向的3次反击,守住了阵地。在7连、8连7班和361团2营的掩护下,361团工兵于18时20分强行炸毁了纳隆桥。18时30分,奉121师命令,361团2营和362团1营、363团1营交替掩护撤出纳隆地区,于当夜返回了各自原阵地。</p><p> 12日12时40分,团指组织各营回撤,于16时全团回到班俊。</p><p> 121师组织的这次纳隆出击作战历时2天,沉重打击了越军183团1营。其中,150师449团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完成了迂回进攻任务,配合友邻部队炸毁了重要通道纳隆桥。战斗中共毙敌147人,缴获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一部。</p> <p class="ql-block">韩义然2016年撰写的文章</p><p class="ql-block">对越作战回顾(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今天(3月6日)是我们449团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37周年的日子。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场亲身经历的战争。</p><p class="ql-block">449团于1979年1月初奉军委之命扩编,从南方乙种团扩为南方甲种团,由原来的11个连增至20个连,全团总兵力约2600余人。3月1日全团从广元乘军列开进,5天5夜后抵达战区集结地广西宁明县百合村。6日从靖西县水口关进入越南,沿髙平方向执行战斗任务。至3月16日结束战斗,从那坡县平孟关撤回,历时11天,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的后半程作战。</p><p class="ql-block">在前线,我团配属41军121师(该军为林彪四野主力,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即为该师的363团),执行的任务是穿插迂回至纳隆大桥西侧的两个无名高地和505高地,掩护121师工兵分队炸桥。这座桥架于任河之上,是连接太原省和高平省的重要通道,因太原省尚有越军一个作战师,如我军撤回时太原之敌尾追,则会造成麻烦,延误撤军。这之前121师曾数次组织炸桥均未成功,皆因兵力不足,无法控制桥的西侧。而这次这个任务落到我团头上。</p><p class="ql-block">从3月9日凌晨4时开始,全团以3营为穿插营,2营为二梯队,1营为预备队的顺序展开作战,至11日中午11时许返回,历时55个小时,完成了战斗任务,而121师也终于炸掉了纳隆大桥。在这次极为艰辛危险的穿插迂回战斗中,全团阵亡16人,被俘1人,歼敌147人。战后全团有5人荣立二等功(其中三炮连副连长刘朝均烈士是追记),近百人荣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在越南作战的11天里,由于我团是在中国政府已经宣布撤军的情况下进越南,心理上难免受到影响,加之是配属其他部队,对地形、敌情不明,炎热的气候不适,法文版的地图难以看懂,且没有向导带路,在极为困苦的情况下,全团官兵没有贪生怕死的,少有叫苦喊累的,在老团长、副师长刘廷善和团长胡建忠、政委赵风歧这三位建国前参军的老领导指挥下完成了作战任务。后来,当3月16日下午我团撤回国,也标志着自2月17日开始的大规模作战结束。但令人痛心的是在最后一天早上,牺牲了二连连长李军,使我团阵亡人数达到17人。</p><p class="ql-block">再次回顾作战历程,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战死疆场的烈士们,永远铭记那些一起同生共死的战友们。</p> <h3>对越作战回顾(二)</h3><h3>发生在1979年2月17日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建国后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从刚开始即投入9个野战军的规模,远超抗美援朝初期,而从后来全军各部队到老山、法卡山、者阴山等边境地区轮战10年,从时间上远超抗美援朝。此战后我国获得迄今37年的和平发展,使中国快速跨入世界强国行列,可以说意义极为深远。</h3><h3>当时中共军委确定的作战方针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进入越南北部浅近地区,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速歼速回"。决心"以15至20天时间,力争歼灭越军3至5个师的兵力,摧毁越军在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和军事设施"。</h3><h3>作战分东、两两个战区:</h3><h3>东线兵团为41、42、43、54、55、50军(欠149师),广西军区独立师、炮10师、高炮70师组成。由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h3><h3>西线兵团由11军(欠33师)、13、14军和149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炮4师、髙炮65师组成。由昆明军区司令杨得志上将指挥(战前昆明司令是王必成中将,杨为武汉军区司令,战前互调,引起王极为不满。据说调杨到昆明原因一是当面之敌师级将领大多是杨在50年代任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时的学生,知根知底;二是与许上将军衔相等,便于指挥),由云南方向出击。</h3><h3>另有铁道兵一师万余人分别在广西、云南方向护路。歼击航空兵44师和27师一部担任边境巡航。髙炮15师和地空导部队及南海舰队负责海空防御。战役发起后,又急调20军58师进入高平作战,两线部队约50万人。</h3><h3>越军当时在河内和北部共有9个作战师,8个生产师,2个训练师,30多个独立团和一个空军师。在我军进攻正面有6个作战师。316A师在平卢,345师在柑糖,3师在谅山,346师在高平,338师在亭立,315B师在先安。而驻河内的308师、驻太原的312师、驻银山的322师亦随时可以机动增援高平和老街。这9个师中,以316A、3师和346师战斗力最强,均为全苏式装备,是越军绝对主力。</h3><h3>我军东线各军几乎均是林彪四野的主力部队,而西线则是刘邓大军的主力。所以在对越作战上,军委出动如此多的历史上战功显赫的部队,确实想狠狠地教训越南。</h3> <h3>对越作战回顾(三)</h3><h3>今天是3月16日,我团撤回国的日子,也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结束的日子。13、14、15日这三天,我团的主要任务是救援被围的448团,但无功而返。16日晨接到撤离命令。我随团部撤离下山时碰到二连连长李军,他对我说“老五,回国了,注意安全”(一连的规矩是,当过几班长,就叫老几。我是五班长提起来的,所以李军一直叫我老五)。谁知一个多小时后,李军受伤失踪的消息传到团部,给所有人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战后,我曾多次与马华、杜全龙等参与救援李军的同志了解情况。今年元旦后我在海南三亚与马华再度提及此事,马华他们对李军下山到村口的真实意图也不清楚,但认为李军犯下的致命错误是没带建制班,而是随便喊了几个战士带下山,以致于李军被越军击倒后,这几个战士不是立即还击救人,而是跑回去喊连队来救援,这样就完全耽误了时间,马华、杜全龙等带兵下去,已不见李军踪影。由于这之前10日在505高地八连连长邓述佳同志己失踪,所以李军失踪给团里的压力极大,团长政委要求政治处每天收听越台,看有无李军被俘的消失。可惜的是战俘名单中没有他,最终确认他已牺牲。在宁明百合村小山坡上开烈士追悼会,由于当时没有李军的确切消息,所以只立了16个烈士的牌位而无李军灵牌。</h3><h3> 16日下午4时许,我团从那坡县平孟关入境,结束了11天的作战任务。在平孟关口欢迎我团的是军副政委赵宇平同志。在关口附近乘车,当晚8时许抵达德保县的一个乡就地住宿。我找了一张《人民日报》,反复看了多遍。11天来终于不用子弹上膛,提着枪睡觉了。终于不用担心越军特工队袭扰了,终于看不到火光,听不到枪声了,终于可以安全的休息了。</h3> <h3>对越作战回顾(四)</h3><h3>曾志同志来449团听取作战汇报。1979年4月初,中央慰问团5分团团长曾志(时任中组部副部长,陶铸同志夫人)来我团慰问并听取作战汇报。团长胡建中、政委赵风歧、副团长向德富、董聚照,副政委崔发春、参谋长王连嘉、政治处主任何多兴等参加汇报会。团作训股股长董树章、参谋赵洪华和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准备工作和汇报会。由于我团在505高地穿插战斗中有5具烈士遗体没有抬回,违背了战前广州军区前指要求的“不丢一人一枪"的命令,所以团领导很怕触及这个敏感问题。但是,在听完将近半个小时的汇报后,曾志还是提出了这个问题,使汇报会陷入一片死寂。片刻后,胡建中团长小心翼翼的回答,再次解释了当时部队的处境,并说团党委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曾志听后说:过去在国内战争时,有些牺牲的人也抬不下来,更不要说在国外作战了。曾志同志的这番话解脱了团领导,使整个紧张的气氛有较大的缓和。</h3><h3> 此事发生18年后的1997年5月16日,我在成都市政府驻广川办事处工作时,到机场迎接时任成都市市长的王荣轩来穗出席中国市长协会例会,恰遇曾志的女儿、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陶斯亮也来接王市长(王还任市长协会副会长)。在等机时我对陶斯亮说,我见过她母亲。陶忙问我怎么回事。我便讲述了当年向她母亲汇报作战的情况。听完后,陶斯亮说:我妈这个人原则性太强,好胜,一辈子都这样。并与我合影留念。</h3><h3> 1998年,曾志这位1926年参加革命,党内女同志中的第一位女兵辞世。我有幸见过她,听这位传奇革命家讲过话,又在18年后与她的女儿见面,并向她复述当年见到曾志的感受,也是我人生中一大幸事。</h3> <h3>韩义然的对越作战回顾,勾起了我们对那场战争的回忆。为此,2016年部份在蓉战友聚会,纪念参战回国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特殊的日子!</h3> <h3>后排左1为战斗功臣杨永芳战友</h3> <h3>后排左1为战斗功臣梁永江战友(已辞世)</h3> <h3>当年449团部队从水口关前出作战</h3> <h3>1979年3月16日,完成作战任务后的449团平孟关凯旋回国。</h3> <h3>2019年3月,449团部份参战老兵重访作战驻地。</h3> <h3>2019年3月,449团参战老兵重访当年驻地百合村</h3> <h3>2018年10月,战时炮兵股长简世忠战友,应邀在南京大学国防教育讲课,介绍449团七九作战纳隆地区迂回进攻战斗情况。</h3> <h3>449团此次作战牺牲18名战友,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英名,永远怀念他们!</h3> <h3>李军烈士的妻子和女儿现居重庆市铜梁区金龙大道金悦城,女儿李晓莉,联系电话189 9606 2050</h3> <h3>杨广卿烈士的弟弟杨光勋,现居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联系电话137 8226 2551</h3> <h3>张泽良烈士的妹妹张泽先,现居四川省泸州市,联系电话152 9827 5859</h3> <h3>冉林德烈士的哥哥冉发德,现居四川省阆中市清泉乡,联系电话181 1101 1558</h3> <h3>杨如江烈士的妹妹杨如兰,现居重庆市南川区南坪镇,联系电话138 9677 3568</h3> <h3>王继国烈士的弟弟王继龙,现居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杨桥村八组,联系电话187 9581 6553</h3> <h3>黄仁全烈士的父亲黄兴茂,现居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乡,联系电话170 5980 4418</h3> <h3>杨延述烈士的弟弟杨延国,现居重庆市忠县白石镇,联系电话183 1500 6375</h3> <h3>谢文明烈士的弟弟谢文福,现居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联系电话139 8332 8463</h3> <h3>吝法岭烈士的侄子吝立保,现居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吝庄村,电话152 7582 3832</h3> <h3>方明钦烈士的弟弟方明镇,现居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涂洋村,联系电话138 0281 4423</h3> <h3>张振武烈士的哥哥张振平,现居陕西省临潼区斜口街办斜村土凹组,联系电话173 9255 4108</h3> <h3>王安德烈士的妹妹王安桂,现居四川省合江县,联系电话135 5172 8337</h3> <h3>刘克炳烈士的侄媳卢芳,现居湖北省通城县金泉路老木材公司,联系电话155 4991 0756</h3> <h3>刘朝均烈士的妻子和女儿现居四川省泸州市,女儿刘中燕,联系电话136 9816 2322</h3> <h3>张修阳烈士的侄子张兵,现居山东省郓城县丁里长镇张庄村,联系电话139 5305 3863</h3> <h3>沈木在烈士的妹夫曾祥胜,现居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西山村,联系电话138 0232 5731</h3> <h3>李建成烈士的哥哥李建国,现居河北省霸州市东段乡崔家堡村,联系电话159 3160 3904</h3> <h3>牺牲的18名革命烈士载入《五十军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阵亡名录》</h3> <h3>七九作战时任军长张志礼题词</h3> <h3>七九作战时任军政委张立勋题词</h3> <h3>2016年清明节,原449团叙永六八战友在县烈士陵园,为七九作战牺牲的三炮连副连长刘朝均烈士扫墓</h3> <h3>2018年10月26日,449团重庆战友60多人在南川集会,霍建钟战友主持,李集庄战友讲话,向谢文明、杨如江烈士亲属赠送参战纪念章和慰问金。</h3> <h3>各位战友:大家好!</h3><h3>前段时间,我受老兵之托,寻找我团(50军150师449团)越战中牺牲的李军等18位烈士的亲属姓名、地址、烈士关系和联系方式。接手后通过多方面查找,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18位烈士的收集。</h3><h3>在寻找我团烈士家庭信息过程中,有很多老兵、战友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有:魏敬林、向治远、李集庄、陆世裕、梁伦明、霍建忠、钱兴元、陈能坐、赵焕训、白阳才、罗朝成、傅明在、李红润、李杰辉、何逵、荣庆江、陈文碧等,以及四川阆中市清泉乡办公室和四川省叙永县马岭镇办公室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这里我表示衷心地感谢!</h3><h3>在寻找烈士亲属过程中,有许多烈士亲属在接到烈士生前战友打电话询问和慰问时,十分诧异!也十分亲切!更十分感动!四十年了,还有战友能记着,还有战友在怀念!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心情都是久久不能平静呀……</h3><h3>通过这次寻找烈士亲属安排,使我看到广大战友对越战中牺牲的烈士仍然记忆犹新的,并积极地、无怨无悔地帮助寻找,十分感动!弘扬爱国情怀,传播红色正能量。18位烈士虽然离开我们40年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战友心中!战争的岁月里凝结的这份战友情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铭记、弘扬!</h3><h3>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h3><h3>青茂山</h3><h3></h3><h3>2018.11.8</h3> <h3>2019年3月449团部份参战老兵赴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革命烈士</h3> <h3>2019年3月1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批准建立的七九作战失踪牺牲的烈士英名墙,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落成揭幕,二连连长李军烈士英名上墙。烈士的妻子女儿参加了祭奠仪式。</h3><h3><br></h3><h3>英名墙前的英魂鼎是原449团战友杨新敬献!</h3> <h3>我为什么要参加《英魂回家》活动?</h3><h3>因为448团失踪牺牲的332名革命烈士中,有1名是我们同乡同年入伍一同参战的战友,他是为掩护3名战士而牺牲的。</h3><h3>还因为有1名同乡同年入伍一同参战,在七九作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40年了,我想去南疆看看他,想促成他的妻子女儿去南疆扫一次墓。在龙州,我请原部队师长接见了她们,请著名军旅书法家为母女题词:“人民功臣”。</h3><h3>原449团吴春元副团长七九作战时任1营营长,失踪牺牲的革命烈士李军是2连连长。吴副团长是活动前几天,从国外回转成都时得知3.12活动的,立即决定参加。他说这是机会,一定要去龙州迎接李军烈士的英魂回家。否则,这一辈子都会心不安的。在龙州,吴副团长和李军的同乡原50军司令部作训处梁欣处长一起,看望了李军烈士的妻子和女儿,代表团首长祭奠了全团安葬在龙州烈士陵园的战友,了却了40年来的牵挂和心愿!</h3><h3>邓安良和郑义战友发动原连队战友捐款慰问烈士的亲属,并自驾车护送烈士的妻子女儿首次赴南疆扫墓,参加3.12活动。</h3><h3>陈世强和于欣丽战友是当年150师牺牲烈士善后工作组成员,正是他们在龙州烈士陵园,亲手安葬了许多牺牲的战友。40年了,他们想去看看,烈士们在那里的情况还好吗?</h3><h3>感谢陈松刘东战友发起的《英魂回家》活动,了却了千千万万关注七九作战失踪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人们的牵挂和心愿!</h3><h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革命烈士,全国人民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我想,也许这就是我们全体参加《英魂回家》活动的人们的共同心愿!</h3><h3>一切为《英魂回家》活动作出努力贡献的人们的善举都将载入中华民族祭奠英烈的史册!</h3><h3>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九作战失踪牺牲的342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h3><h3> ---魏敬林</h3> <h3>英雄七连战友聚会纪念参战40周年</h3> <h3>中央慰问团慰问七连参战战友</h3> <h3>梁欣,原449团战友,七九作战是50军派驻149师工作组参谋,战后任50军作战处长。</h3><h3>梁欣处长是原50军纪念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胜利40周年系列活动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受到康军长等军首长的充分肯定,全军先后有两万多人参与了系列活动。</h3> <h3>和平时期为保护人民群众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一等功臣兰文忠</h3><h3><br></h3><h3>兰文忠烈士,原步兵第449团一营三连战士,四川荣县人,1968年3月入伍。</h3><h3> 1970年,时值文化大革命,三连在广元火车站和列车上执勤,维护铁路运输安全。6月15日,兰文忠在列车上执勤,一可疑人拉开手榴弹导火索,千钧一发之际,兰文忠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将可疑人按倒紧紧地压在身下。手榴弹爆炸,兰文忠壮烈牺牲,满车厢的群众得救了。</h3><h3> 事发后,军党委给兰文忠烈士追记一等功,号召全军指战员向英雄学习!</h3><h3> 兰文忠的英雄事迹经当时的媒体报道后,迅速传遍巴山蜀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h3><h3> 革命熔炉火最红,毛泽东时代出英雄!兰文忠是烈士是英雄,是我们老部队的光荣和旗帜!</h3><h3> 兰文忠烈士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英烈们一样,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敬仰!</h3><h3> 兰文忠烈士永垂不朽,万古流芳!</h3> <h3>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胜利万岁!</h3><h3>449团在作战中英勇牺牲的18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h3><h3>战后辞世的参战战友们安息!</h3><h3>衷心祝愿烈士亲属和战后已辞世战友的亲属幸福安康!<br></h3><h3>祝各位健在的参战战友晚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家庭幸福!</h3><h3>衷心感谢边疆人民的支前奉献!</h3><h3>祝愿祖国边疆世代安宁,人民幸福安康!</h3> <h3>449团79年参战时的团营连单位干部名单(待完善))</h3><h3> 一,团首长</h3><h3>团长胡建中 政委赵风岐</h3><h3>副团长董聚照、蒲荣万、向德富</h3><h3>副政委赵远祥 崔发春 郭继泰(留守)</h3><h3>参谋长王连嘉,副参谋长刘自才</h3><h3>政治处主任何多兴</h3><h3>后勤处长龚成忠 副处长熊泽弟 </h3><h3> 二,团机关</h3><h3>作训股长董树章,炮兵股长简世忠,机要股长田茂华,军务股长张志德,通信股长常连奎,直工股长邹方学,管理股长蒋德书,宣传股长王维荣,干部股长李文龙,军需股长余盛全,军械股长符成文</h3><h3>三,一营 </h3><h3>营长吴春元 政教黄治仁</h3><h3> 副营长谢海全、魏顺伦</h3><h3> 副政教陈祖发</h3><h3>一连 连长奚万国 政指彭永明</h3><h3> 副连长刘洪仁 副政指</h3><h3>二连 连长李军 政指马德顺</h3><h3> 副连长杨继红 副政指毛德中</h3><h3>三连 连长王金全 政指刘国元</h3><h3> 副连长陆世裕 副政指刘宗礼</h3><h3>一机枪连 连长钟术良 政指贺庆忠</h3><h3> 副连长洪祥友 副政指王国祥</h3><h3>一炮连 连长郭训臻 政指白京库</h3><h3> 副连长黄世乐 副政指林永福</h3><h3>四,二营 </h3><h3>营长罗永金 政教唐良臣</h3><h3> 副营长 魏顺伦 刘明忠 副政教文跃明</h3><h3>四连 连长王德远 政指杨太平</h3><h3> 副连长杨新 副政指王申杰</h3><h3>五连 连长周少洪 政指李跃东</h3><h3> 副连长邱德南 副政指任帮军 章忠福(留守)</h3><h3>六连 连长熊家祥 政指严满求</h3><h3> 副连长龙永富 副政指李民泽</h3><h3>二机枪连 连长李绪伟 政指冯新添</h3><h3> 副连长田良彪 副政指刘明杰</h3><h3>二炮连 连长谭华建 政指吴柴夫</h3><h3> 副连长赵世喜 刘思俊 副政指邓正斌</h3><h3>五,三营 </h3><h3>营长李高其 政教李光明</h3><h3> 副营长 郭云光 副政教尧永祥</h3><h3>七连 连长陶谭启顺 政指蔡友亮</h3><h3> 副连长陈亚康 副政指魏正发</h3><h3>八连 连长邓述家 政指陈锡荣</h3><h3> 副连长 杨永芳 副政指资道红</h3><h3>九连 连长 张述龙 政指唐吉书</h3><h3> 副连长王木根 副政指谭兴武</h3><h3> 排长蒲树彪、付国才、张明荣</h3><h3>三机枪连 连长彭德云 政指李春位</h3><h3> 副连长 梁永江 副政指马敬祥</h3><h3> 排长严泽、蒲正喜、王富谦</h3><h3>三炮连 连长周德林 政指陈方阶 </h3><h3> 副连长刘朝均 副政指刘国荣</h3><h3>六,团直</h3><h3>特务连 连长王义林 政指李贵学</h3><h3> 副连长 陈占鳌 副政指肖四汉</h3><h3>通信连 连长徐刚 政指曹廷宣</h3><h3> 副连长 陈新忠 何朝华(留守)副政指王兴龙</h3><h3>82无炮连 连长胡金明 政指张大美</h3><h3> 副连长 胡金华 副政指刘宗富</h3><h3>100炮连 连长程守春 政指王庭树</h3><h3> 副连长 张世模 副政指肖金明</h3><h3>高机连 连长陈东山 指导员马奇</h3><h3> 副连长华青春 副指导员张兴才</h3><h3>团卫生队队长袁宗棋 政指任仕明 副队长邹育章</h3><h3>团轮训队队长张光金 政指胡映钦</h3><h3> 副队长魏敬林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