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班课程案例—积木建构区

璇儿✨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模拟、再现和塑造的活动,是一种蕴含着想象力和造力的创造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构想、操作和造型是其基本要素,幼儿运用多样化的材料,依照自己的意愿构思、动手操作、构造物体等,丰富地再现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建筑物、建筑活动和建筑格局。就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建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我们依据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对建构区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更有效地推进幼儿游戏。 </h3></font></h3> <h3>一、建构地点的选择 </h3><h3> 首先在区域的选择上,我们考虑到室外的走廊人来人往,不适合幼儿去搭建及保留作品,而室内空间较大且有固定性,于是我们将教室的休息区域选定为积木建构区。<br></h3><h3> </h3> <h3>  起初我们将两个玩具柜一个放置在钢琴旁边一个与门口墙面呈垂直摆放,后来发现幼儿拿取建构材料不是很方便,便把两个玩具柜并排摆放在门口靠墙的位置,这样幼儿就可以很方便的拿取积木且柜子不易被推倒。</h3> <h3>  而且在地线问题上我们也进行了调整,一开始的地线靠近玩具柜,小朋友在拿取积木的时候容易碰到地线边缘的作品,于是我们将地线位置重新规划,与玩具柜保持了近30厘米的距离。我们还增添了桌子方便幼儿去设计。</h3> <h3>二、区域规则的制定 </h3><h3> 为了保证区域人数和场地的位置成正比,避免过于拥挤,我们制定了区角选择牌来进行人数的限制。</h3><h3> 通过前期经验的积累,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请幼儿为区域设计规则,将这些规则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随后大部分幼儿就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能够遵守规则,快乐地游戏!</h3> <h3>三、积木的数量与质量</h3><h3> 在开学初期,建构区积木的数量、种类较少,幼儿的建构兴趣低,同伴之间容易争抢玩具。而后我们增添了许多清水积木,也投放了少量的木板、木片、彩色积木等辅助材料,孩子们的积极性行为明显增添。</h3><h3> 积木是直接与孩子接触的物品,所以我们也会定期的检查积木,如发现有破损的积木会及时地去更换,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游戏环境。</h3> <h3>四、搭建设计与成果展示</h3><h3> 继中班时的玩法,升入大班后孩子们依旧是自选区角,区域游戏时间直接参与到区角中,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不知道怎样去搭建,漫无目的,拿到的积木很多但大多数都不会用到,搭建能力弱的幼儿往往在游戏结束后没有任何成果,于是我们便提出让幼儿先设计再进行搭建的方法,让幼儿有目的地去搭建。为了让孩子有设计的灵感,我们还将一些建筑物的照片粘贴在可折叠的展板上面。</h3><h3> 最初的设计是幼儿用画本去设计,画本纸张较大,幼儿在设计时浪费很多的时间,而后我们将画本更换成卡片纸,既满足了材料的二次利用又缩短了幼儿的设计时间,让幼儿将有效的时间利用在搭建上面。</h3> <h3>  幼儿的个人及小组完成后的作品,我们会以照片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而且还会利用墙面的空间来进行展示。</h3> <h3>五、收拾整理、游戏分享</h3><h3> 在区域游戏结束时我们会通过放音乐来提醒幼儿已经到了收拾整理的时间,为了保证充足的物品整理时间,通常建构区会提前5~10分钟时间进行整理,我们也在玩具柜的格子上贴上了相应的标记贴,方便幼儿进行分类摆放。</h3><h3><br></h3> <h3>  待幼儿收拾整理好后,会请部分幼儿进行游戏的分享,游戏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又是怎样去解决的呢?最后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分享总结。</h3> <h3>  那么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我们会再去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孩子的需求不断地去调整,为孩子创设一个美好的游戏环境。</h3>

幼儿

积木

建构

游戏

搭建

我们

设计

玩具

孩子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