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font color="#333333">冬日的暖阳,对于寒冷的人们,显得格外珍稀;正如“送教下乡”,对于渴望成长的我们,显得分外珍贵。<br> 12月9日,张湾区两乡两镇小学语文教师相聚西沟乡中心小学,参加“国培计划2019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区教育局孙章伟科长,语文教研员高峰主任以及培训团队专家王斗莲老师、刘丰路老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作为承办单位的西沟乡中心小学,为了使活动圆满完成,郭瑞钦校长及领导班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周密的部署,教师们各有分工、各尽其职,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态度展示着西沟小学的风采与精神。</div></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瑕瑜相见 尽是成长</b></h1><h3> 西沟小学青年教师刘衍珍首先展示了一节阅读课《掌声》。刘老师散发的亲和力、扎实的基本功、充分备课的态度,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老师抓住课文的重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学生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别人,同时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通过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激发情感,走进人物内心,真切的体会掌声的内涵。虽然这个班仅有10多个孩子,却没有丝毫胆怯和冷场,反而是满满童言和书声,在座的老师无不欣赏刘老师的个人魅力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h3><h3> 课后,区教研员高峰主任指出了这节课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她借用薛法根的一句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总有遗憾,才会有永不停歇的孜孜以求。这,就是课堂的魅力。”以此鼓励青年教师要学习刘老师积极、勇敢、扎实的态度,要不惧怕暴露问题,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当做研究的课题,推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专家团队王斗莲老师点评刘老师的课瑕不掩瑜,她说:“教学中的瑕疵决不会掩盖教学的光泽,正是瑕瑜相见,优缺点相互映衬,才表明教学的真实可信,给教学留下了富有创意的提升空间。”</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文阅读 方法引领</b></h1> 送培团队刘丰路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刘老师整堂课踏踏实实,层层推进,于低调朴实中显露别有用心。<br> 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刘老师深知,要想让四年级的小学生顺利地接受小古文,读准读通读懂,是第一大门槛,孩子们跨过这个门槛就能进入古文的境界;跨不过去就进入不了。刘老师在处理“读”这一大问题时,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指向读准读通,运用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同桌赛读、仿古人读、互读互评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小古文读准确、读通顺;第二步,指向读懂,运用“你问我答读”、“感悟形象读”、“古今对译读”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古文的理解。<br> <h3> 大胆取舍、详略得当。古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舍得花时间进行关注和引导。但是,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乃古文教学之大忌。刘老师在理解古文意思上处理的很精巧利索。他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并在方法明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鼓励学生运用黑板上的方法自己理解文意;之后教师适当将重难点进行点拨;接着设计了“讲一讲这个故事”的活动,意在巩固和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刘老师引导学生在对比“诸小儿”与“王戎”中感受主角的人物形象。其实相比较“读古文”,在“理解古文”环节上,刘老师讲解的并不多,这也体现了刘老师的“取舍艺术”。反思我们的古文教学,总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文言文的翻译和人物形象分析上,这样必然会顾此失彼,而脱离文本,疏于本色语文应有的对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h3> 旁征博引,读厚读透。一名优秀的老师,永远不会是那些一板一眼照本宣科的老师。相反,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是旁征博引的高手。刘老师善于由文本出发,由此及彼,滔滔不绝。刘老师在学生已经充分读懂文本之后,顺理成章的引入《王戎观虎》。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准读通懂得基础上,感悟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随后,组织学生古今对译读,检测自己对王戎的感悟是否准确;最后,鼓励学生课后读一读《世说新语》里凸显儿童智慧的故事。这一环节展现了一种超链接的课堂,即指导学生寻找到与主题或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进行多角度的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书读厚,又有助于学生把书读透。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独学无友 切磋则长</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一枝独秀是生机勃勃的怒放,万紫千红才是一场春光恣意。</span></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交流探讨环节,老师们踊跃发表自己的听课感受,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场面。黄龙小学、柏林小学、李家湾小学、西沟小学、方滩小学、舒家小学等学校的老师纷纷抢着发言,分享自己的听课感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好课常常给人以艺术享受,让人如沐春风,历久弥新。会听课的老师,能从艺术性的教学中参透技术性的力量所在,从而学到有用的教学方法,领悟到方法背后的教学思想。高峰主任鼓励老师们不仅要关注专家教师课堂上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看到技术背后隐藏的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思考、融会贯通、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核心素养 传道解惑</b></h1><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部编新教材如何教?<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2月6日,高峰主任主讲《核心素养下的教师全专业属性》讲座,在老师们心中播撒了一颗“核心素养”的种子,使老师们意识到“核心素养”是解读部编语文教材的钥匙。<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今天,王斗莲老师主讲《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讲座,再一次系统地解读了怎么在部编版教材中落实“核心素养”。</span><br></h3> 王老师直抒胸臆,直接将话题引到“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要素”的关系上。<div> 首先,王老师以部编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br></div><div> 接着,王老师以刘衍珍老师上午展示的《掌声》为课例剖析“语文要素”。她指出,“语文要素”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或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均有鲜明的语文要素,阅读和表达两方面设计,统领单元教学;每课课后练习,分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低年级的语文要素在课后练习、文中泡泡提示、语文园地中。<br>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在于:以语文要素为抓手,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王老师以表格形式展示了她梳理出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要素,鲜明地告诉老师们: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最后,王老师指出,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老师们聚焦教学内容,延展学习过程,转变教学方式。由于时间有限,王老师用“小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文本,重点指导老师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聚焦教学内容。</div> 王老师的报告极具大师风范,老师们听得如痴如醉,纷纷感叹时间太短,不足以窥探“语文核心素养”的全貌。王老师鼓励老师们要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积极地把所听所学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她说她讲的理论就像盐,只有化到了实践水里,才会有滋味。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编织梦想 向善向上</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结束之际,区教育局孙章伟科长在讲话中鼓励乡村教师应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心,对学生充满爱心;牢记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勇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区语文教研员高峰主任激励青年教师要抓住时机、奋发上进,努力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发展。西沟小学郭瑞钦校长动员青年教师树立大局意识,要有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在培养乡村孩子的同时也培养着自己。</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所谓的“专业成长”,不过就是一个想做好老师的人,与一些书、若干事、几个人相遇的过程。从名师的课堂、报告中,我们不仅获得一些新鲜的词汇与思想,也发现了自身的发展障碍。在阅读他们,与他们对话的过程中,黑暗中摸索的我们看到了一缕光芒。</div> 作为青年教师,也许某些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课堂已经身心俱疲,心生倦怠,那么,可能是我们还处于困顿期,犹如登在半山腰,疲惫不堪只看到满眼的云雾,没有一点风景,一旦我们登上山顶,看到无限的风光,所有的疲惫和抱怨便会烟消云散。关键在于我们要有足够的韧劲儿,坚持向上向善。<br> 我看见:一个个关于教育的梦想,在冬日的暖阳下正悄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