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写在前面的话:</h3><h3> 做教学管理这两年,有过太多的困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迷茫,也伴随着太多的成长……每一步走得很艰难,但每一步都在成长。很感谢毛校在教学方面对我们思想上的引领和实践上的指导,这次接到日敦社幼师学院在成都举办的“有点新——2019儿童深度学习论坛”学习任务,我就在想:“深度学习”是什么?孩子为什么需要“深度学习”? 如何帮助孩子完成“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有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听了讲座后也有太多的观点需要整理。现梳理如下:</h3> <h3> 在自由的状态下,孩子的学习不再是人们所讽刺的“颈部以上的”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理智和情感并存的、鲜活的、有温度的、有热情的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提出他们脑洞大开的问题,竭力想去探究属于他自己的答案,他可以忘记时间、忘记身边人和事,他是他自己故事中的国王,他用他能调动的所有智慧去尽全力去探索、去思考、去联结生活和世界。<font color="#ed2308"><b>真正的学习是触及心灵的,它是活动和体验的结果,它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呈现。</b></font><br></h3><h3> —— 日敦社幼师学院院长 张晔</h3><h3><br></h3> <h3>💎刘晶波——寻找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平衡⚖</h3><h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h3><h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h3><h3>♊️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h3> <h3> 深度学习:深层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则设计的是理性思辨,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等相对复杂的高阶思维活动。</h3><h3> 浅层学习: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停留在知道或领会的层次,是简单的提取,机械记忆,符号表征或浅层了解逻辑背景等低阶思维活动。</h3><h3>🈶收获:</h3><h3> 孩子的学习关键是保证“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之间的平衡。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要有深度学习,浅层学习也不能少。孩子学习的“知识”、“经验”(浅层学习)都是可以传递的,只有其中的“意义”(深度学习)需要他自己去发现。深度学习不等于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它更多强调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深层次思考,有没有真正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深度学习它也不是绝对的“深”,而是相对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已有起点上向前走一步。而这个向前走一步,不一定是指知识上向前走一步,而是指能力、思维品质、思考方式上向前进一步。</h3><h3>特别强调:每所幼儿园有自己的特色,不要因为跟风而盲目进入“深度学习”的误区:</h3><h3>1、重上课,轻游戏——相反将游戏“浪漫化”;</h3><h3>2、强调游戏的自然性——轻游戏的教育性;</h3><h3>3、看似喜欢的游戏——简单的低水平重复;</h3><h3>4、尊重和放手——缺乏必要的引领和适度支持。</h3> <h3>💎摩根•戈德鲍尔——学习概念的再审视:丹麦儿童深度学习的教育实践</h3><h3>♊️丹麦北菲茵民众学院院长</h3><h3>♊️布伦德鲁•福克雷学校校长</h3> <h3> 学习与玩耍之间有什么区别呢?<br></h3><h3> 孩子的学习是从经验出发,其次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与人的互动中提升的。</h3><h3>玩耍是生活的延伸,在玩耍中可以创造另一个自己,玩耍能创造生活的奇迹,进入一个儿童的奇幻世界。</h3><h3>丹麦孩子的深度学习是技能与精神的融合。</h3><h3>🈶收获:</h3><h3> 孩子对他自己理解的事情赋予意义感,从而又发展出新的意义(孩子自己的理解),通过理解、表达,获得发展,建立很稳定的人格,形成一种精神结构,就是孩子在进行深度学习。</h3> <h3>💎闵艳莉——从问题到“活”的思想:走近儿童哲学</h3><h3>♊️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园长</h3><h3>♊️成都市学科带头人</h3><h3>♊️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h3> <h3> 儿童的问题蛮多的,有关于陨石的问题、生命的问题、生活的问题、道德的问题……其实问题是儿童在“为自己思考”,是儿童在“寻找自己的意义”的一种表现,答案很重要吗?是否定的。</h3><h3>🈶收获:(反思我们的教学)</h3><h3>1、老师在活动中忽略了孩子的思想;</h3><h3>2、老师经常会低估儿童思维的能力;</h3><h3>3、偏重“教育性”的达成,“目标性”的达成。</h3> <h3>💎胡华——让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br></h3><h3>♊️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h3><h3>♊️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h3> <h3>走向“深度学习”的三个条件:</h3><h3>一是真实的学;</h3><h3>二是充分使用材料与工具的学;</h3><h3>三是整体的学。</h3><h3>❓思考一:“深度学习”的“深”</h3><h3>是学科知识的“深”?❎</h3><h3>还是生活体验的“深”?✔️</h3><h3>❓思考二:“深度学习”的“深”</h3><h3>是问题的“深”?❎</h3><h3>还是心灵的“深”?✔️</h3><h3>❓思考三:“深度学习”用什么方式“深”?</h3><h3>“生活化课程”倡导四个回归(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儿童)</h3><h3>❓思考四:“深度学习”需要找到一种“中间”状态。</h3><h3>❓思考五:“生活化课程”可以被称为“深度学习”吗?✔️“生活化课程”的课程形态,让深度学习持续深入。</h3><h3>❓思考六:开启“深度学习”的钥匙在哪里?</h3><h3>教师(吸收、生成、顿悟、生长)文化。</h3><h3>❓思考七:为什么是叶子、鲜花、树枝、果实?而不是戏剧、音乐、绘画?</h3><h3> 深度学习向上,可以自我唤醒,自我生存,自我创造,自我超越。向下可以获得可持续深入的生命体验,把体验变成思考,把思考内容内化为路径。</h3><h3>🈶收获:</h3><h3> 最朴实的往往也是最深刻的,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前提是学习者是独立操作的客体,儿童即是文化的携带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人”是有思想、情感的灵长类动物,要能打动人心,唤起共鸣,儿童的思想、意识、情感才能活跃,才有深度学习发生。当一棵树不再炫耀枝繁叶茂,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之时,它才真正的拥有了深度。做教育也是一样,不盲目“跟风”,确定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以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这个目标为己任,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成就。总结一句话:沉下心来做教育。</h3> <h3>💎许芊芊——自然教育中的深度学习与探索</h3><h3>♊️四川省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园长</h3> <h3>💎李俊丽——芮城实践:以“自主游戏”为突破口的课程改革</h3><h3>♊️芮城县教育科技局幼教股股长</h3><h3>♊️山西省学前教育学会常务理事</h3> <h3>💎黄静——在探究式课程中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h3><h3>♊️成都森林里儿童托育中心创始人</h3><h3>♊️西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h3> <h3>🈶收获:</h3><h3> 浦江县南街幼儿园大带小混龄游戏让我深受启发,虽说教育不是拿来跟风的,也不是拿来流行的。但她们的混龄游戏我们在全园的区域游戏中就可以采纳,小班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开展区域游戏。表现在:不能很好的分配角色,玩得没有深度,只是停留在“玩”的表面,显得很机械、重复,但如果让大班的孩子带着小班的孩子开展区域游戏,效果就不一样了,大班孩子可以通过指导、帮助弟弟妹妹游戏或完成某项任务而获得成功感,小班孩子可以很好的进入较好的的状态,避免了老师指导不过来的情况发生。</h3> <h3>💎张俊——重新思考幼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能力</h3><h3>♊️南京鹤琴幼儿园园长</h3><h3>♊️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h3> <h3> 很喜欢张老师的这句话:我们能赋予儿童生长的力量,也能从儿童身上得到满满的“元气”。说的就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事,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每天上班不至于完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有我们去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每天的太阳是新的;幼儿的精神面貌是新的;孩子的反响是新的;每天的收获是新的;这样的工作,当然是其乐无穷的。</h3> <h3>💎解红燕——幼儿园深度学习的基石</h3><h3>♊️云朵幼儿园和云朵自然学校创始人</h3><h3>♊️曾任外籍子女国际学校集团课程设计师和培训师</h3> <h3>💎焦艳——如何支持教师推进儿童的深度学习</h3><h3>♊️深圳市宝安幼教集团理事会理事长、总园长</h3><h3>♊️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培训部副主任</h3> <h3>💎吴金桃——观察、理解和爱,好老师的三大核心能力</h3><h3>♊️成都温江海科幼儿园园长</h3><h3>♊️新西兰学习故事在中国的推广和实践者</h3> <h3> 后面几位园长的分享有:平均一幼儿一亩地的云朵☁️幼儿园,有体制内的公立幼儿园,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办着自己特色的幼儿园,在教育的路上形成了自己的理念、模式和特色,而一旦形成,朝着这个方向不断深入研究、实践、出成果。</h3> <h3>💎张芬—— 3+1+1深度学习的可操作模式</h3><h3>♊️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h3> <h3> 在幼儿园中,如何让孩子的“深度学习”发生并且保持持续的深入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有幸参加了张芬老师在工作坊B1为我们分享的“3+1+1深度学习的可操作模式”,她依托花草园“生活化课程”下最新鲜的实践探索,选取“名字的故事”为分享主题,带大家完整体验“生活化课程”的操作模式。从确定主题——教研——设置内容——具体实施(老师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幼儿如何生发活动内容)——成果展示(畅游活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孩子在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巧妙地与《纲要》《指南》里儿童发展目标吻合。</h3> <h3>总结:</h3><h3>一、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与半天的实地考察,让我看到了“差距”。需要提升、思考和做的东西太多,真的需要理出一个头绪,就像刘晶波教授说的:“教育不是拿来跟风的,也不是拿来流行的”,幼儿园什么条件,在最大限度满足孩子学习、支持幼儿游戏、帮助教师成长的前提下“沉下心”来认真做教育。努力的方向:下学期全园师生每周选一个半天开展“创游日”。</h3><h3>二、闭幕式上顾远老师的“分享•复盘”,让我印象深刻,你为什么要学?学了之后用到实践的又有多少?学习、分享、提炼、总结、运用,这应该也是我们教师应该进行的“深度学习”吧!</h3><h3> 学前领域离高考还远,离童真很近,有更大的空间让学习和教育保持它们本真的样貌,并且能够做出更多新的尝试。这个阶段的很多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完全可以提炼出很多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h3><h3><font color="#ed2308"> <b>“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基于知识能力之上的,以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前提,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它的终极目标是要用现有的这些知识去迁移和认知,并在原有的能力的基础</b><b>上</b></font><font color="#ed2308"><b>,去实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不能迁移,即能不能将在“这里”学到的“这个”,迁移到“那里”去解决“那个”问题。</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