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部队大院。自从那年走进这个大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就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就像故乡,难以忘怀。</h3> <h3>警卫连宿舍。大门里的左手边,最早是平房,后建了这个小楼。战友们站岗、值勤、巡逻,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日夜保卫着大院的安全。</h3> <h3>操场。把新兵在短时间内训练成战士的地方。班长是最严历的人,也是与你同吃同住,教你快速融入部队生活的人。他们是老兵,也是老大哥,没有人能够忘记。</h3> <h3>那些年,大院全体汇操的时候,道路两边的操场上全是威武整齐的方队,“稍息、立正,正步走,1-2-3-4…”,口号震天,场面相当壮观。</h3> <h3>灯光球场。晩饭后球场上全是打球的人,每当有篮球、排球,或羽毛球比赛,场上精彩激烈,场下一片欢腾。</h3> <h3>露天电影场。最爱听到的消息,是今天晚上有电影,刚到大院是坐在被包上看的。有时正看着电影,广播里突然传来大院附近老乡家着火的通知,战友们会立刻起身奔向火场。</h3> <h3>游泳池。在露天电影场的后边,夏天人最多而又凉快的地方。有的女战士一边游泳,还一边看过电影呢。</h3> <h3>行政楼。前面是操场,二楼的平台上是放电影的地方。这里还举行过拔河比赛的决赛,双方势均力敌,非常激烈,助威的呐喊声响彻四周,看的观众热血沸腾。</h3> <h3>工作区大门。千百次的进出,地面上早己经留下了战友们无数的青春足迹。<br></h3><h3><br></h3><h3></h3> <h3>一号楼。战友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着,默默地为国防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h3> <h3>一号楼后面羽毛球场地。大院里这种场地有很多,地上的线都是战友们自己动手画的。春夏秋冬坚持锻练,高手就是这样练成的。</h3> <h3>二号楼。每周有半天政治学习,天凉的时候,太阳一出来战友们就会到外面来学习,比在屋里暖和。</h3> <h3>三号平房。平凡的岗位,也做出过不平凡的成绩。</h3> <h3>库区小院儿。有段时间还养过军犬,白天关着,晚上放出来。</h3> <h3>库区一角。小战士常年住守在这里。</h3> <h3>通向车队的道路。也是举行田径运动会的赛道,400米以上要从大院大门出去再从车队的门进来。旁边是七灶食堂,室内有舞台,有的晩会在这里举行。乒乓球比赛也在这里。都是热闹异常。</h3> <h3>汽车队。能够驾驶军车是很牛和令人羡慕的工作。</h3> <h3>汽车队。乘坐大卡车出差、去抗洪抢险,或者搭便车去都市,常在这里上车。</h3> <h3>大院出来的路。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出操,一路上都是各单位的队伍,要跑到上元才会折返,有的战士跑到那里就基本上跑不动了。这条路还是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比赛的起点。</h3> <h3>后山梯田。车队围墙外面后山上这一大片梯田,是当年大院组织战友们邦助生产队开荒建造的,今天,成了茶叶种植基地,响誉四方。农忙的时候,战友们还帮老乡割麦子、收水稻,军民关系还是不错的。</h3> <h3>后山靶场。打靶、投弹,强化军事素质是早年大院的必备课目。至今想起来,啪、啪啪…,清脆悦耳的枪声依然在耳畔回响。</h3> <h3>露天舞台。逢年过节灯火辉煌最热闹的地方,年年春节这里都要搞大观园,各种活动和奖品都是各单位自己出。地方慰问演出、部队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更是深受大家欢迎。</h3> <h3>招待所。在露天舞台的背后。早期新兵住过,女兵也住过。也是出差买班车票、订火车票的地方。</h3> <h3>五灶食堂。旁边是104号楼,向左可到服务社。夏天,每次到这里吃饭,都要在工作区的地里摘一把青辣椒,和同批入伍的老乡一起吃,特别开胃下饭。</h3> <h3>洗澡堂、储蓄所、邮局、开水房打开水、乘坐班车的起点。大院里生活最繁忙的地方,干什么都要排队。每逢佳节最盼望的就是家里来信,读信写信是最高兴的事情。</h3> <h3>军人服务社。生活用品样样具全,不买东西也要去看看。</h3> <h3>来队家属招待所,也称幸福楼。每当战友结婚,帖婚联、剪喜字、吃喜糖、迎新娘,闹洞房,是战友们最高兴的事情,屋里屋外全是人,热闹场面就别提啦。</h3> <h3>处长楼。楼后面就是来队家属楼。向右走小路下去可以很快到服务社。</h3> <h3>招待灶。这里的伙食要好一点。炊事班的战友也是很辛苦,早上起的很早做馒头,白天喂猪,晚上半夜有时还要给加班的战友做夜宵,给抗洪抢险的战友煮姜汤,十分温暖。</h3> <h3>幼儿园,和后面的女兵宿舍。</h3> <h3>71号楼。幼儿园下面的集体宿舍。靠近后门。</h3> <h3>后门。小自由巿场,老乡卖菜的地方,还可以用解放鞋和肥皂换鸡蛋。部队一调工资,老乡就涨价,消息灵通的很。</h3> <h3>后院。好多干部成家后有了孩子入住在这里。买菜方便,就是上班、看电影远点。</h3> <h3>从后门进来的路。右前方路边上是蛋糕房。</h3> <h3>蛋糕房。靠近后门路边上的一排小平房,春节凭票领江米条,平时制作蛋糕,最受小朋友喜爱。</h3> <h3>门诊部。除了看医生,战友们经常留影的地方。来到大院第一张带领章帽徽的军装照片是在这里照的,标准照用于制作工作证或留档用,全身照寄回家,让父母和弟弟们也高兴高兴。后来听爸爸和弟弟说,妈妈看到这张照片一边看一边掉眼泪,说15岁太小了…。</h3> <h3>门诊部的台阶。住在侧面集体宿舍的战友,每天排队上班的必经之路。刚到大院时,左边还是莱地呢,种有桔子树,右边是2灶食堂。</h3> <h3>青山学校。部队的子弟校,从小学到高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院的孩子。</h3> <h3>82号楼。青山学校旁的集体宿舍,而我们已不再是学生。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洗衣服、缝被子、整理内务,和紧急集合快速打被包,什么都会干。</h3> <h3>集体宿舍。只能放4张双层床,床上辅的草垫子,最多的时候住过八个人,洗脸洗脚都要轮着来。七六年半夜地震,窗户上一个个黑影闪过,住在一楼的战友就是从这里踩着桌子跳出去的,动作比紧急集合还要快些。</h3> <h3>青山学校的墙外。每到春天油莱花盛开的时候,来这里照像的人特别多,四周一片金黄,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h3> <h3>家属区。右前方是二灶食堂,前面是去澡堂的小桥。</h3> <h3>小桥。上下班或者去食堂吃饭,每天都要从这里走过。夏天一下大雨,小河沟里的水就满了,非常湍急。</h3> <h3>山坡上的54号集体宿舍。在露天舞台的后山上。节假日战友们在宿舍里打牌、洗衣服,棚子里看电视。还煮过面条,养过热带鱼,单身生活也很快乐。</h3> <h3>54号楼下面的平房。来队家属住房。年轻的媳妇一来,又洗衣服、又煮饭,战友在球场上玩的就更欢了…,王XX,你媳妇喊你回家吃饭。</h3> <h3>124训练队。教学、住宿在一个楼里。是业务培训和新兵训练的基地。那年冬天在这里学习的时候,大家吃完中午饭就赶紧回去,为的是躲在被窝里听“三国评书”,都入迷了。</h3> <h3>124训练队。 小河沟里钓过鱼,屋后的草堆里抓过蛇,球场上被大公鸡追的满场飞奔,只是因为踢了小母鸡一脚。山青水秀的小院,是个好地方。</h3> <h3>大“锅”。闲人免进的地方。</h3> <h3>部队农场。养猪、养魚、种地、做粉条。每年各单位都要分批派人去劳动三个月,时间虽短,但还是会留下许许多多难忘的故事</h3> <h3>迴龙庵。农场劳动住的地方,和老乡的房子一样,床上辅着稻草,躺着可以看到瓦,墙板透着风,旁边还养着牛🐂。放眼望去,这里一派田园风光。</h3> <h3>农场养猪场。一猪一圈,自繁自养,全是乌克兰大白猪,每到二师兄搞对象的季节,它们就趴在墙头上,哼哼唧唧聊个没完…。最喜欢刚出生的小猪,白白胖胖双眼皮,干净的很。</h3> <h3>农场那边的老平房。年代已经久远了,很多战友没有见过。</h3> <h3>大院门口的小河。如今,大院的里里外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它却依然随着岁月在静静的流淌,就像我们的思念,从来没有中断过…。几十年过去了,大院,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更是战友们远方的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