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相遇是缘分,成长即是幸福。作文教学在于引领孩子留下:看得见的视角,用得到的方法,获得到的能力,想得起的回忆。昨天的课堂热烈纷呈,今天精彩继续。</h3> <h3> 首先为我们执课的是陈文老师,他为我们带来的课程是《麻雀》。导入关注点在于单元导读“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抓住“清楚”引导学习,打开学习课文的大门。</h3> <h3> 课堂初始抓住课文六要素,六要素的框架构思给故事一个完整的骨架。</h3><h3> 骨架的建构让课文条理清晰起来。提取文本,点击动词,想象画面。文字转化为图片,让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图画。画面的生成,课堂也随之鲜活起来。</h3><h3> 课堂兴趣的激发,文本的阅读变得简单自然。抓取老麻雀的动作描写,朗读的指导引人入胜,使人深思。在危难面前的奋不顾身,感受母爱之伟大。</h3><h3><br></h3> <h3> 为爱发声,可击退千军万马。这深沉的爱,让猎狗的动作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次抓取猎狗动作的前后对比,更加激烈的冲击学生的内心。</h3><h3> 师生对读,情感的升华,定位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文本的阅读,再次回归教学之初“连续动作”的描写是写作的金钥匙。 </h3> <h3> 乘胜追击,写作方法的掌握。让学生能够有理可依,有据可靠。游戏“我是陈老师的造型师”,现场场景的生成,画面的直观感受,作文的口头表达,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从参与者变为指导者,直观课堂教学。</h3><h3>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点评激励,在教学中自然发生,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h3><h3> 习作的书写和修改,让课堂更加鲜活起来。整节课有戏有料;有欢声,有笑语;有感情的认知,有情感的升华。让我对习作课堂的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认知。 </h3> <p style="outline: transparent solid 0px; -webkit-margin-before: 0.5em; -webkit-margin-after: 0.49em; color: rgb(46, 52, 61); font-family: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 精彩课堂的结束,接下来是由张砾乐老师为这节课做点评。<br style="outline: transparent solid 0px;"></h3><p style="outline: transparent solid 0px; -webkit-margin-before: 0.5em; -webkit-margin-after: 0.49em; color: rgb(46, 52, 61); font-family: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 张老师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单元习作的教学方法。首先聚焦单元导语,开课直击单元导语再回顾课后问题 ,找到编排特点和序列顺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定位目标明确,清楚。不越位,不突破与单元学习相得益彰。</h3><p style="outline: transparent solid 0px; -webkit-margin-before: 0.5em; -webkit-margin-after: 0.49em; color: rgb(46, 52, 61); font-family: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 教师敢于给学生机会。以聊促表达,教法就是细节的延展。每篇文章都是我们最好的范例。教作文既是教构思。 整节课堂完整新颖,实现了教学与生活对接,生活与文本对接,文本与教学对接。</h3> <h3> 点评结束,分享开始,接下来,由张砾乐老师为我们分享“怎样爱上习作”?张老师指出习作是为了交流,目的是赢得读者。</h3><h3> 可是现在的写作是单一的,有很多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出现了“假”作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张老师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当堂写作,自然发生;旅行日记,留下回忆;循环日记,相互鼓励;班级周报,分享快乐。</h3><h3> 班级周报的建立,百宝记的形成让书写学生乐于,喜于去做的一件事儿。</h3><h3>习作的教学,从不爱写,不会写,不想写变成了为爱发声,在写作的过程中赢得自信,愉悦了身心。</h3><h3> 砥砺前行,皓月当程。习作教学的路还有很远。让我们整装待发,再次上路。期待习作教学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长。</h3> <h3> 点评结束,精彩继续,接下来为我们执课的是管建刚老师,他带来的教学习作是《爱之链》。</h3><h3> 写字的教学夯实了基础,为后文的写作铺平了道路。从读到写,做的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学生台上的串演,现实场景的生成,引出课题,激发兴趣。</h3> <h3> 文本的阅读,抓取文章灵魂,点击重点词语。在朗读中,教师给孩子充分选择的权利。过程性的点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变。多种层次的朗读,个人读文,男女PK读,成排PK读,全班齐读。多种方法,多种层次,多种角度。让一段话的朗读成为课堂中的小高潮。朗读时层层递进,缓缓前行,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学会等待。</h3><h3> 朗读的指导,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五官,还抓取了课文的标点。 说话朗读法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知。</h3> <h3> 现场小评委的点评,让阅读从情感的变化到认知的升华。面对困窘的现状,“我该给你多少钱”?是多么大的诱惑呀?关键词的圈出“粗糙”,“更脏”。从转述句的弱化,到说话具的强化,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h3><h3> 习得方法,活学活用《卢沟桥烽火》、《螳螂捕蝉》的文本阅读,让方法得到了巩固。故事的编排“钱”区别在哪里?最终回归主题点明文章灵魂“爱”。爱就是爱之链,最终温暖别人也会温暖自己。</h3><h3> 如果你是乔伊,你会收这个钱吗?让学生从文本成为文本的主人。感受社会的酸甜苦辣,现实场景的描述,直观学生内心。最终老师也没有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告诉了学生,告诉了我们,现实生活的残酷,有时候更应该让我们去文章中感受温暖。</h3> <h3> 课堂分享的结束,接下来精彩继续,由管建刚老师为我们分享,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与人交流最本质的就是说真话,抒真情,叙真事。</h3><h3> 现在的教学却让学生们假话连篇。让学生不敢说真话,怯于说真话。朱光潜老先生说过:“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h3><h3> </h3> <h3>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应该用心去感受。让他们乐于去和别人交流的兴趣,喜于自我表达的快乐。。</h3><h3> 言语价值的表现和自我习作的展现,让这一念头深深的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和能量。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缺一不可,这是习作教学的根本之法。</h3> <h3> 下午的第1节课,由吴勇老师为我们带来场面描写习作教学。课堂开始由幼儿园史诗级灾难片引入。文章教学简单清晰。教学中由曹雪芹红楼梦的一段场面描写作为主线进行引领。</h3><h3> 抓住“笑”却又笑得不尽相同。乘胜追击的提问,让学生知道场面描写需要重点列举,表现差异,点面结合。</h3> <h3> 方法的掌握既是写作的开始。回到课文之初联系图画结合方法,进行书写。春城记者的诱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一比,谁是五星小记者,再次给学生建构支架。方法的引领胜过千言万语。</h3><h3> 自我的评价和他人的点评给习作支架以血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达欲望。行思如流云之水,落笔似妙笔生花。</h3><h3> 课堂的结束让在座的各位意犹未尽……</h3> <h3> 习作教学的疑惑,无非在于儿童不会表达,不知表达。接下来由吴勇老师继续为我们分享。《写做支架:瞄准儿童言语表达困境的习作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瞄准儿童的困境去教,要教到痛处,教到痒处。</h3><h3> 学生的习作困难只是局部。打通学生习作的梗阻,搭建习作教学的桥梁。深入浅出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知其然。</h3><h3></h3> <h3><br></h3><h3> 写作不是教写作知识,而是教写作知识的运用。思维导图,就是策略支架的建构。问题支架的建构,就是学生情感输入的源头。例文支架的建构,就是学生写作的依据。程序支架的建构,就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h3><h3> 好的文章,好的习作,好的教学,就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自由去创作,去发挥。</h3> <h3> 接下来为我们执教的是何夏寿老师,他带来的习作是《这样想象真有趣》。何老师的颠倒王国也颠倒了我对童话教学的想法。原来童话还可以这样教。</h3><h3> 谈话的导入拉近了距离,儿歌的演唱给这节课一个好的开头。教师的退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的示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h3> <h3> 下水文的展示给学生写作的灵感。让学生知道会说会动,会想,才是好文章。评价表扬的激励,让学生能够更加乐于去交流。自由的书写,想象的大胆。自我认知的提高。 </h3><h3>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对童话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这节课的精彩。</h3> <h3> 接下来有何老师继续为我们分享《童话激活孩子,潜在的写作灵性》。</h3><h3> 何老师从想象的合理性,童话写作内容的开发和谁做童话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让我们清晰的知道童话应该有他科学的生活合理性,人文情感的真实性。鲜活的语言,幽默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准确的表达。一种种方法,一次次思考,让童话写作变得成简单,变成美好,变成不期而遇。</h3><h3> 激发学生写作的因子,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让童话为写作发声,让语言为童话倾诉。让笔尖为心灵镌刻。</h3><h3> 又一次的成长和学习,期待明天的精神大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