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的 故 事 ——语文教研诊断行动之小思

纸鸢

<p>题记: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维,我有一种思维,两人交流,那就是N种思维……</p> <p>&nbsp;&nbsp;&nbsp;&nbsp;&nbsp;《好的故事》是我在本次的语文诊断课上执教的课文,这课内容一如它的篇名,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非常明快的美学意境,鲁迅先生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读完这篇课文,第一时间会是一头雾水。因为如此美的故事,是一个梦,这是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但美丽,幽雅,有趣,耐人寻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华店小学语文教研团,从“双十一”确定可以预约到教研室吴江云老师、杜玲玲老师、郭远鲜老师,这三位专家来校为大家进行课堂诊断,到“双十二”美丽相约,华店小学的语文老师们相互听课是常态,相互切磋是寻常事,主动加班是正常。语文教研团的老师们,也像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推迟到今天1213,网络上对1213有“一爱是一生”的解释。我想,对于华小的语文老师来说,对于语文的爱,也何尝不会是一生的爱。今天的诊断行动,语文老师得到了更懂得“爱”,更有能力去“爱”的机会。因此,这一天意义非凡。这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当然,今天我们的“好的故事”不是在梦中,而是磨练中的蜕变,是诊断后的反思,是反思后的成长故事。</p> <p><i>&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i><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一校三团一云,让思维碰撞</i></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华小语文教研组,这“好的故事”是那么的美丽,和谐,上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学校这个语文抱抱团共12位老师,45周岁以下的在职老师共7位(除去产假、病假),大家都上课,大家一起折腾。校长说,“华店小学抱抱团”,人人都要当有思想的老师。这是我们搞诊断行动的初心。为此,教导处围绕教研研究主题:关注 “四学”研究(学情——把握动态,以学定教; 学趣——亲近生活,享受学习;学法——关注过程,指导方法;学旨——坚守本真,突出素养),出台了行动方案。四人为一团,十二人分三个团,三个团撑起一片云,语文教育云。平常,语文老师就是一个个忙碌的螺丝钉,因为日常的教学工作要如期完成,布置的大大小小的教学事务要按时完成……因为忙碌,语文组的老师们,把试教大都放在早自修、午间、托管时间,由于学校规模有限,教师的试教,分小组举行,教学设计的重构都放在休息时间。过程中,成员们有过茫然,有过焦虑,收获更多的是每次折腾后的顿悟,是思维碰撞后的欣喜。我自己也一样,很多次,我都问自己是否在瞎折腾,是否步子迈得太急了,是否值得,当我看到老师们每次试教是那么的认真,重构又是那么用心,尽管存在些不尽意,但只要想起搞这次诊断行动的初心,一切就释然。</p> <p><i>&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i><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 两品三化四学,让思维发酵</i></b></p> <p>&nbsp;&nbsp;&nbsp;&nbsp;&nbsp;华小语文教研组,这“好的故事”是那么的优雅,包容,深刻。</p><p>&nbsp;&nbsp;&nbsp;&nbsp;&nbsp;上午,三位专家分组进入课堂,悉心地听课,她们是那么地专注,那么用心,密密麻麻记录,不动声色了解,足以让我们每一位学习与膜拜。中午,刚吃完饭,她们顾不上休息,就开始进行了“会诊”。大家听了都感触颇深,我是懂了,朦胧地明白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杜老师认为教研一团上课的两位老师有“两种风格,两种品质”,给小王老师的“处方”是:是璞玉,要多打磨,钻研教材要见树,又见森林;眼中有学生,是引,要扶更要放。利用下课休息时间,她就对小王老师的课进行了一对一的点评 ,走廊上,栏板前,洒满一身的阳光,留下了美丽的倩影。随后,她与小王一起听课时,又不断地提醒小王老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她给小石老师的“处方”是:你的课很温润,希望温润中更关注一些细节,并列举可以改进的细节,有诊断,有药方。</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老师充分肯定了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们执行力很强,把统编教材培训时的精神深刻领会并付诸行动。吴老师说,她最欣喜的是看到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能认真倾听,静静思考、大胆表达。吴老师也给大家开出了“三化常态”方子。备课要系统化、手段要真实化、过程要思维化。她建议老师们备课时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注重同个单元里语文要素的相关性和侧重点。教师要让位但不能缺位,要真正了解学情,才能得心应手。不是为了有预习单而预习,作业本,学习单,因为有用,所以有用……吴老师用自己听课中设计的表格,与小王老师执教的《我的“长生果”》、小严老师执教的《故事二则》课中表格的使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思辨中有肯定,肯定中有鞭策。还就小陈老师执教《父爱之舟》中“新滋味”这一细节的挖掘与处理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与引领。老师们听了后也豁然开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郭老师首先对学校的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带头上诊断课,给予了真挚肯定,她结合课堂中的一些精彩,为我们“四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关于“学情”,妙借学习单是一种好的方式,但要有用。关于“学趣”,重在过程中激发,板书就是一微型的课堂。关于“学法”,语文元素的落实,看似无法却有法,贵在得法。关于“学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该出手时就出手。&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专家们耐心而又细致的点评,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巧妙的方法,更有满满的期待,老师们听着,悟在心中,写在笔端,联系自己这次的诊断行动,联系自己平时的课堂,大家的思维就像发了酵一样……</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一课一思一得,让思维闪光</i></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华小语文教研组,这“好的故事”是那么有趣,灵动,有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评课结束后,华小语文老师们个个又坐到电脑前,将一朵朵诊断行动中采撷的思维之花记录下来,一行行文字,一篇篇文章,思维是那么光影四射,感触是那样的泼剌奔迸。</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也坐在电脑前,慢慢地想,静静地写:《好的故事》不仅是今天的故事。两次试教,三改其稿,四个熬夜,先学后教,顺学而引,环环相扣,让这个好的故事这些琐碎影像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这个好的故事形成一个美丽的回环。在课中,我巧借鲁迅所处的文学时代和写作背景两份资料,告诉孩子们:鲁迅的文章读不太懂很正常,我刚开始读时也是这种感觉。这是与孩子们共情,因为共情,大家更愿意一起去找到读懂的方法,化难为易;接着我围绕“美丽,幽雅,有趣”,从好梦的特点,感受,体现,作了一个球形的设计,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去感受美丽,在品悟中去发现文本的秘妙。本堂课,我比较醉心的是自己的板书设计,最遗憾的是拖堂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前,我最担心这堂课要拖堂,最后没绕过这一关,拖堂六分钟,这让我不断地扣问自己: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能让自己这节课的预设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或者怎么能让我的课堂更紧凑高效呢?这些都留给我大大的思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三位专家答疑环节,如小严老师就“复述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三位专家有点有面,从复述这一版块教学的整个教材的序列,单元教学的序列,进行了智答,并具体列举其中的几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高屋建瓴解读,不仅让小严老师茅塞顿开,也让其他老师的受益匪浅。</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总之,这次诊断行动,这个美的故事,无限地说下去,我们的头脑中会不断涌现出各种画面,思维会到处开花,这画面可以是剪影,是流动的剪影,是流动的交织的剪影。这就是好的故事,美丽,优雅,有趣。今天我们都是被三位专家夸的“好老师”,我们都接过了专家手中的糖:</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为甜,希望更甜。</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为有用,希望更有用。</p>

老师

语文

故事

思维

诊断

课堂

教学

美丽

教研

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