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值冬季,暖阳普照。12月10日至13日,由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覃艳娟处长,广西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李一鸣教授、覃其文研究员,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罗聿言副院长、邹循东教授等专家到我县开展为期4天的壮汉双语教学基地建设检查指导活动。专家组分别深入大丰、巷贤、西燕、塘红、澄泰等乡镇的11所学校,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查看功能室、召开座谈会、访谈师生、走访校园文化等方式,对我县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层次多层面地检查指导。</h3> <h3> 县教育局莫安才局长、肖帆主任陪同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专家领导深入壮汉双语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等检查指导活动。</h3> <h3> 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墙得到了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专家组领导建议,今后我们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拓宽文化建设渠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h3> <h3> 自治区专家组领导及上林县教育局领导参观各校的功能室建设情况。</h3> <h3> 覃艳娟处长、李一鸣教授等专家在巷贤镇中心幼儿园、万加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展学前壮汉双语教育调研,并与老师、学生互动交流。</h3> <h3> 巷贤镇中心学校、西燕镇中心学校、县民族中学、塘红乡中心学校、塘红乡初级中学、澄泰乡中心学校的壮语文老师分别给专家组展示了壮汉双语教学研讨课。每一节课都体现出了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壮语文的同时,也把当地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下来。</h3> <h3> 巷贤镇中心学校壮语文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获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覃艳娟处长不禁拿起手机拍照留念。</h3> <h3> 县教育局莫安才局长、肖帆主任与自治区教育厅专家领导一起深入壮汉双语课堂开展听课活动。</h3> <h3> 在访谈、座谈交流中,专家组肯定了我县壮汉双语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鼓励我县不断创新举措、拓展思路深入有效开展基地建设的工作。并诠释了课程施政的教育内涵,壮汉双语教学就是用壮语和国家通用语言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强调了汉语文民族的主体性和壮语文的民族性相统一,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各民族教育平等权利的重要措施。壮语是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学生的母语,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持有深厚的感情,实施壮汉双语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教学是对他们的关怀、爱护,从而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利用母语教学,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学习积极性高,这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风民俗的传承。<br></h3> <h3> 莫安才局长介绍了我县开展壮汉双语教育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我县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大力改善壮汉双语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培训,提升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研究,全面提高壮汉双语教学质量。并剖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一是努力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民族教育。二是坚持“定向培养、增量补充,在职培训、存量提升”的原则,加大力度培养培训壮汉双语教师,提升师资水平。三是建立“以赛促研,以研促教,赛、研、教相结合”的壮汉双语教研新常态,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研活动。</h3> <h3> 肖帆主任立足我县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实际,统筹谋划壮汉双语教学活动和科研发展等工作,认真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精神,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开展校本“教、学、研”壮汉双语科研活动,诵读民歌民谣,弘扬民俗民风,发扬民族团结,深入推进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成效,传承壮族文化发展。</h3> <h3> 李一鸣教授介绍了全区民族语言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开展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任务目标,从我县县情民情实际出发,发挥本土壮话的语言优势,从弘扬民俗民风的高度,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各种教学活动,结合本地风俗民情,创新地方本地教材,通过唱壮语山歌、讲壮语故事,写壮语作文等方式,大力发展语言类民族文化的传承, 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营造浓厚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传承我们优良的壮族文化。</h3><h3> 覃其文研究员、罗聿言副院长、邹循东教授等专家对我县壮汉双语课堂教学、课程施政、文化建设方面也给予了高瞻远瞩的指导和引领。</h3> <h3> 覃艳娟处长赞扬和肯定了我县党政领导对壮汉双语教学及民族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全县中小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学设施的配备和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全面的提升。覃处长对今后的民族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任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练好内功,向优质均衡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壮汉双语示范基地建设的目标,加大教育基础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和学生能力的培训,打造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壮汉双语省级管理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搭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平台,持续开展教师技能比赛及学生习作、讲故事比赛,不断提升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的能力,打造一批全区民族教育和壮汉双语示范学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