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之所以叫南极的首站之旅,是因为这个首站的行程很长:从中国北京先到美国达拉斯,又转机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飞行时间约24个小时,加上转机时间已接近30个小时。飞行中,除了去往达拉斯的第一段里,睡了三四个小时的囫囵觉,第二段转机到布市时因时差原因,10个多小时竟毫无睡意。</h3> <h3> 这应该是美国时段的晚霞了。</h3> <h3> 美国的达拉斯机场。机场也不小,除了这个叫不出什么的“作品”外,和其他机场都长的差不多。</h3> <h3> 在从达拉斯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途中看到的“旋风”“窟窿”和“扫帚”白云。</h3> <h3> 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后,出了两件事,一是队友说我把行李拿错了,结果一看行李箱包括打箱用的行李带子都一模一样,不细看还真分辨不出来,所幸我们都各有各的标志,一交换即可;另一个找不到行李的就惨了,听说箱子没有从达拉斯转过来,领队帮助联系、登记、约定送达时间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结果也是虚惊一场,行李被别人当成自己的拿走了,估计也是模样差不多,交换回来,都松了一口气。</h3><h3> 没出事就是小插曲,出了事,大家都跟着别扭。</h3> <h3> 大巴接机,地陪是个台湾女孩,生性快乐,说话快捷,看着不大,实际都42岁了。到乌斯怀亚登船之前都由她安排行程和讲解。</h3> <h3> 进入市区后,有脏乱的一面,也有绿化美化的一面。但因阿根廷整体经济状况不好,货币一再贬值,所以城市建设也像是在维持。据介绍,今天市中心还有集会示威,交通很可能不太顺畅。</h3> <h3> 听说这是城市中的流浪汉。由此也被告之,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治安状况很不好,偷、抢都存在,所以要注意包,注意手机、手表、首饰不要露在外面。我戴的虽是一块老表,但也不希望被偷、被抢,所以也尽量加以掩饰。</h3> <h3> 但走了一段后,发现道路也不是想象中的拥堵。</h3> <h3> 先来到一家中餐馆用午餐。国外的中餐,一般都感觉味道怪怪的,这里的却不然,做的还很是味儿:牛肉新鲜,炖的嫩烂;烧黄花鱼也不多见,过油、浇汁儿,哪道工序都不少;海螺肉和青菜一齐炒,鲜清爽口;还有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在国内也不过如此。</h3> <h3> 听说这是一家水厂,不知为何盖的这么讲究。</h3> <h3> 在车上路过看到的城市雕塑。</h3> <h3> 小集市,和中国差不多。</h3> <h3> 收拾垃圾的大汉向我们友好地招手。看到他的肚子,不知怎么就想起了马拉多纳。</h3> <h3> 这个人物雕塑像是在喝酒?难道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惜这趟出行没有带酒(上船禁止携带)。</h3> <h3> 雨中的小男孩穿个裤衩跟着我们,旁边道路上堆满了垃圾大口袋,市容看着不太雅观。</h3> <h3> 我们来到了有名的“五月广场”。这里有总统府,有国会大厦,有圣主大教堂,当然还有独立日的纪念碑。</h3> <h3> 今天看来是不用想着阳光了,云层很厚,但也很高,空气清新,也很透亮。雨看着要下起来,雨伞雨衣都放行李箱了,因怕热,连挡风遮雨的冲锋衣都没带。不过,只要不下大雨,其实很好,很舒服。</h3> <h3> 一些青年人在总统府前集会。</h3> <h3> 这应该就是独立日纪念碑了。</h3> <h3> 总统府就在它的对面。</h3> <h3> 有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h3> <h3> 这就是我们要进去参观的圣主大教堂。太好了!这个时段进里面参观正好可以避避雨。</h3> <h3> 这个也叫主教座堂(西班牙语: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Buenos Aires),是天主教布宜诺斯艾利斯总教区的中心。</h3><h3> 进入教堂,也给人很震撼的感觉。</h3> <h3> 主教座堂在16世纪初建时颇为简陋,因此后来曾多次重建。目前的建筑是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有18世纪的中央走道和圆顶,以及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立面,但没有钟楼。</h3> <h3> 内部保留了18世纪珍贵的雕塑和祭台装饰,以及丰富的新文艺复兴和新巴洛克装饰。<br></h3> <h3> 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最古老的教堂,阿根廷的民族英雄、南美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将军的陵墓就安葬在大教堂里。</h3> <h3> 我们的团友和阿根廷青年们在教堂里合影。教堂本是个庄严的地方,但这里的年轻人似乎没有这个概念。</h3> <h3> 在教堂里向神父忏悔的场面,我看到的不多,在欧洲教堂里经常看到的是教徒们排着队接受神父的祝福,或共同在基督圣主面前祈祷。</h3> <h3> 在天主教堂里,耶稣不是主角,放在教堂大厅后面不起眼的地方。</h3> <h3> 真算有福气:参观出来,雨也停了。好像刚才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地面积了很多水。</h3> <h3> 这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著名的科隆歌剧院(有的叫哥隆,还有的认为是贝隆)。这个歌剧院据说在世界排名第三,名气大的连帕瓦罗蒂都不敢轻易到这里演出。因为这里不使用麦克风,完全凭自己的嗓子唱。</h3> <h3> 歌剧院里面要购票看演出才能进,我们只看看外观,听导游介绍介绍趣闻。这个剧院有七层,最高一层是站票,票价便宜,很多爱听歌剧、兜里银子又少的就买这个票;最低一层相当于地下一层,听说以前是专门为寡妇们安排听歌剧的地方,寡妇不能在人前露面,在最低层别人不会发现她们。</h3> <h3> 因为不好停车,我们在圣马丁广场附近的街道上下车,进入广场上方的林木区。</h3> <h3> 独立战争期间,圣马丁将军曾在这里训练骑兵。1878年2月25日,阿根廷人民在圣马丁将军诞生100周年之际,将这个广场命名为圣马丁广场。<br></h3> <h3> 广场中间矗立着解放者何赛·圣马丁的雕像,它由法国雕刻家Louis Joseph Daumes于1862年雕刻而成。圣马丁像由整块铜雕刻而成,并呈马跃腾空之势,因此整个雕塑的重量都集中在马的后腿上,这正体现了雕刻家高超的技艺。根据阿根廷的惯例,外国元首来访或大使递交国书之后,都要向圣马丁纪念碑献花圈。<br></h3> <h3> 在广场的树林中,有很多像紫樱花的树木,这从我们进入这所城市时就发现了,只是谁都没有说出它的准确名称,经咨询才知道这叫紫色蓝花楹。而此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此时的圣马丁广场,就属于蓝花楹。</h3> <h3> 广场附近的街道上,还有一个长的像鹅蛋似的雕塑(离的太远,分辨不清是雕塑还是一个什么设施),多少有点各色。</h3> <h3>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我们到南极首站之旅的一个节点,半天的走马观花也让我第一次接触了南美的国家和城市,我们从南极回来还会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