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隔二十多天,再次来到石牛峰,是因为那天中午酒宴后,我与先生通过导航“石牛峰”,信步走到了弥陀古寺,听游人说寺前这两棵千年银杏黄的时候特别漂亮,于是便心心念念地估算着日子,期盼着再与之烂漫相会。</h3><h3> 沿衡州大道西行,转入雨母山景区道路,尽头右转经雨母中学,雨母幼儿园,前行一段路,路旁有园门,进门山坡有醒目题字“十牛峰”。</h3><h3><br></h3> <h3> 相传有仙翁骑一犀牛领头,九头犀牛尾随,至此化为石 峰,故又名“十牛峰”。故事与读音的巧合,也就“石”“十”不分了。</h3> <h3> 路遇一群慕名来看银杏却不知路的人,我们给指了道。窃以为在这偏僻的崎岖的深山,鲜有人知,是属于我们的秘境,没想到早已名声在外了</h3> <p> 出园门继续前行十多分钟,在弥陀古寺路牌处,右转上了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尖锐的山石摩擦车轮噼啪作响,随着车轮滚动,仿佛离现世越来越远,离前朝越来越近。经几个又陡又急的大弯后,弥陀古寺和已经发黄的银杏赫然在眼前了。</p> <p> 两棵银杏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立于寺前,有说是一公一母,为唐朝全真宗慧禅师亲植。</p> <p> 静静地融入这片金黄,其每个角度都绚烂美丽。以山为背景,翠绿鹅黄总相宜;以寺为背景,古树新殿,影射历史的沧桑变幻;以蓝天为背景,苍穹寥廓是静好。阵阵山风吹过,阳光在叶尖灵动跳跃,不时伴有磬声梵音,此处银杏与城市马路边的银杏,宝盖银杏,福严寺的银杏相比,自是不同。</p><p> 听得有两尼在讨论要不要扫落叶,结论是不扫,留着照相好看。回想起福严寺独留银杏不扫供游人照相一幕,我再一次感受到佛将美留与凡尘的善意。这寺又名小庵寺,应该是住进尼姑后而得名,弥陀古寺应该是前朝取的名吧?仅个人所悟,不求公认。</p> <h3> 游客不多,我与几个摄影者自来熟地讨论拍照去了。而先生更喜欢走走看看,他和其他几个香客得了斋堂发的一个苹果,甚是欢喜。又见有一尼在喂兔子,兔子是有人放生来的,尼用面包喂它,也不乱跑。大理石栏杆,院内石桌石凳上晒满了被褥床单,就问小尼怎么回事,原来,昨天寺里开了一场法会,来了好多居士,睡了一晚,他们走了,就得清洗。又得知这大殿是去年新修落成,寺内常住尼姑有五六人,师傅在开法会时会来,今天去方广寺了。</h3><h3> 小尼二十来岁,长相清秀俊俏,从福建来,师傅也是福建人,她是先做了一年居士,再出家的。至于她为何出家,我们是不会问的,留一份神秘给她,也给我们。</h3> <h3> 返,回望古树和古寺,仿佛是与沱江边淳朴灵秀的翠翠道别,又仿佛是与无量山的神仙姐姐说再会。再会……会再会的。</h3>